北京研学旅行之颐和园研学知识及研学课题

标签:
北京研学旅行冬令营夏令营颐和园研学旅行园林研学旅行 |
分类: 北京研学旅行知识 |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清漪园,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1961年颐和园与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元代,万寿山叫做瓮山,以其山形似瓮而得名。乾隆十六年适逢皇太后钮祜禄氏六十整寿,一向标榜“孝治天下”的弘历,为庆祝母后寿辰,于乾隆十五年选择瓮山圆静寺旧址兴建大型佛寺“大报恩延寿寺”。同年三月十三日发布上谕,改瓮山之名为“万寿山”。
明代,瓮山泊改称“西湖”。绮丽的天然风景再加上寺庙、园林、村舍的点染,西湖遂成为京郊的著名游览胜地,获得了“环湖十里为一郡之胜观”的美誉。乾隆十五年( 1750年)三月十三日,弘历在易名万寿山的同一份上谕中正式宣布易西湖之名为“昆明湖”。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既有皇家园林恢弘富丽的气势,又充满了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1998年12月,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予以如下评价: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