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变仙《穷人》教学设计
(2023-12-04 11:18:32)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穷人》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锦纶路小学
教材分析:
《穷人》是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3课。本单元是“小说”主题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本单元涉及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能够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穷人》讲述了贫穷的桑娜及丈夫,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故事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跌宕起伏的情节,准确到位的环境,细腻逼真的心理,扣人心弦的对话,体现了作者托尔斯泰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关怀与美好人性的赞美。小说通过渔夫是否能平安归来、渔夫是否同意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为悬念交替展开,推动情节的发展,扣住读者的好奇。作为精读课文,应当让学生在欣赏品味之余,悟得语言范式,获得方法支撑。
教学重点:通过关注情节、环境,人物内心等方面,学习阅读小说的策略。
教学难点:品味文中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的句子,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写“穷”与托尔斯泰写“穷”的对比,感受“写穷不写‘穷’”的特殊写法。
2. 根据情节概括小说内容。
3. 感受情节的对比烘托人物形象的奇妙写法。
4. 通过找寻、朗读文中的环境描写,体会“环境描写即人物内心的镜子”。
教学过程:
1.同学们,你们知道《穷人》这篇小说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他吗?(充分利用课本资源,真棒!)
2.老师这里还有一段补充:(出示)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被誉为“天才艺术家”“全人类的骄傲”“俄罗斯文学泰斗”。
3.你怎么理解这三个标红的称号?(文学成就突出,文学地位很高,写作手法出众……)
4.通过这篇课文,我们一起来学学名家是怎么创编故事的。
二、特色:写穷不写“穷”
1.如果是你写“穷人”这篇文章,你会写哪些方面?
(衣、食、住、行、用……)
2.你会怎么写?
3.家徒四壁,居住条件简陋;勉强裹体,衣服破旧不堪;出行困难;遭受剥削,
工作不易,生存困难;神情痛苦,被贫困折磨;生活拮据,不能温饱……
(同学们考虑得真细致,我的眼前仿佛能展现画面了。)
4.托尔斯泰写“穷”的部分,你能找到吗?看看这些部分在小说中所占的比例,你有什么发现?
5.你能数数正文有几个“穷”字吗?
6.写穷不写“穷”,出乎意料的有趣写法!在问学单上,有13名同学发现了这一点!(出示)看来托尔斯泰在这篇小说中强调的并非是“穷”,而是“人”!
三、情节:概括小说内容
1.(出示“穷”的部分)作为小说,现在还缺少了什么?(情节)
2.情节是支撑故事发展的基本要素。你能说说少了哪些情节吗?(桑娜等待丈夫;桑娜发现西蒙已经死去;桑娜把孩子领回家……)
3.能连起来说说吗?加上时间会更完整。(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和他的丈夫收养了邻居家失去母亲的两个孩子。)
4.流畅,完整!抓住主要情节,就可以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四、
1.哪些情节让你印象深刻?你能读一读吗?
2.虽然写穷,但是桑娜的家却很温馨,桑娜勤劳能干;小屋的平静温馨与海上的寒风呼啸形成反差;虽然很穷,但桑娜夫妇却主动领养西蒙的孩子,桑娜夫妻为人善良、富有同情心……(学生板书概括的形象)
3.看来反差对比的情节可以更好地反映人物形象。托尔斯泰通过人物生活现状与内心状态的对比反差,通过两个悬念的交替展开与揭示,让情节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故事才能跌宕起伏,有声有色。
五、环境:人物心理的镜子
1.叙事性的情节能把事情交代清楚,但仅仅把事情交代清楚是不够的。作者还写了什么?(环境)
2.哪一处环境描写最打动你?
例: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首先投入眼帘的是对着门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
3.你读出了什么?(环境险恶,桑娜很害怕;她担心丈夫,他们夫妻情深;看着孩子们,她又有些安慰,这些都是——心理描写)
4.环境描写就像一面镜子,反射出桑娜起伏变化的内心。(板书:心理描写)托尔斯泰被称为“心理描写大师”,下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是如何描写人物心理的。
板书设计:
穷人
心理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