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地表雕刻师》教学设计
(2022-11-29 16:31:50)
标签:
教育 |
1 . 教学内容
本课承接本单元前面三课, 重在探讨改变地表的外部自然力量, 揭示岩石的三大成因, 起到总结延伸的作用。 学生将借助模拟活动认识到除了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 流水、风、 温度变化等外部自然力量也在缓慢改变着地表形态。 学习本课, 能促进学生整体认识导致地表变迁的内部力量和外部自然力量, 为后续认识岩石循环、 化石成因奠定基础,有利于深化认识、 提高开发与使用模型的能力。
本课内容具体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初步认识外部自然力量会改变地表形态,通过课文直接告诉学生“地球表面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 除了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风、 水、 冰、 温度变化等外部自然力量也会改变地表的形态。 第二部分是探究外部自然
力量如何改变地表形态, 如温度变化和风对地表的影响, 意识到水、 冰、 风、 生物和重力将岩石、 土壤和沉积物破碎成较小的颗粒并使它们四处迁移。 第二部分共安排了三个小活动: 一是通过模拟实验发现温度变化会使岩石碎裂; 二是通过模拟实验探究风对地貌的影响; 三是识别图片中改变岩石和地貌的外部自然力量。 第三部分为“模拟变质岩的形成, 认识岩石三大成因, 安排了两个小活动: 一是阅读资料, 认识岩石的三大成因;
二是模拟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2. 教学目标
乐于模拟外部自然力量改变地表的过程, 大致说明作用方式和结果。
通过模拟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和阅读活动,能说明三类岩石的形成原因。能举例说明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形态。
3. 重点与难点
重点: 能从模拟实验中学习,理解作用方式, 说明三类岩石的成因。
难点: 说明自然力量作用方式和三类岩石的成因。
4.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教学 PPT 与相关视频资料。
学生分组材料: 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的实验材料(坩埚钳、 页岩薄片或石灰岩、 酒精灯、 火柴、 冷水) , 模拟风对地表的影响的实验材料(深塑料盒、 石子、 玉米粉、玉米碎粒、 吸管数根) , 模拟变质岩形成的实验材料(三种颜色的橡皮泥或超轻黏土、 塑料垫板等) 。
5.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 出示地表地形图, 教师引导: 地球表面始终处于不停的变化之中, 除了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之外, 外部力量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 他们就像一个个雕刻师一样, 不停的雕刻着地表的形态。
2. 这些地表雕刻师究竟是谁? 他们又是如何雕刻地表形态的? 今天这节课, 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地表雕刻师, 欣赏他们的雕刻技能和作品。
3. 板书课题: 1 2. 地表雕刻师
二、 学习新课
活动一: 了解地表雕刻师
1 . 教师引导: 地表雕刻师究竟是谁呢?
2. 出示课本 34 页上面的 5 幅图片, 学生观察这些图片, 了解地表雕刻师分别是谁?
预设: 地表雕刻师是温度、 风、 水。
3. 温度、 风、 水这些地表雕刻师又是如何不断改变地表的形态的呢? 下面我们继续探究。
活动二: 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
1 . 出示课本 34 页下面的一幅实验图片, 学生观察这幅图片, 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 初步了解本次模拟实验所需的材料及方法。
全班交流
2. 实验材料: 坩埚钳夹、 薄片页岩、 酒精灯、 火柴、 冷水、 水槽等等。
3. 实验方法: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薄片页岩, 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然后迅速浸入冷水中, 接着再加热,再浸入冷水中……反复几次, 观察页岩薄片的变化。
4.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 仔细观察页岩薄片的变化, 思考温度变化对岩石究竟有什么样的影响。
5. 教师巡视, 了解学生实验情况, 提醒学生注意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同时注意在实验过程中小心烫手。
全班交流
6. 指生说一说, 经过反复几次之后, 页岩薄片有什么变化?
预设:
页岩薄片在冷和热的不断作用下逐渐碎裂。
7. 通过这个实验, 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预设:
自然界中的岩石在冷热的不断作用下会发生碎裂的现象。
活动三: 模拟风对地表的影响
1 . 教师引导: 刚刚我们通过实验, 探究了温度对岩石的影响, 下面我们继续探究风对地表的影响。
2. 出示课本 35 页风对地表的影响实验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 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以及方法。
全班交流
3. 实验材料: 托盘、 小石头、 玉米碎粒、 玉米粉、 吸管、 护目镜等等。
4. 实验方法:
在托盘里放几块小石头。
铺上 1 -2 厘米厚的玉米碎粒和玉米粉。
用吸管轻吹玉米碎粒和玉米粉。
观察托盘里的情况。
5. 学生分小组进行试验,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想一想风对地表究竟有怎样的影响?
6. 全班交流, 指生说一说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预设:
当我们用吸管轻轻的吹托盘里的玉米碎粒和玉米粉、 小石头的时候, 首先被吹走的是玉米粉, 然后力气大一点, 被吹走的就是玉米碎粒, 最后剩下来的是小石头。
7. 这个实验说明风对地表有什么样的影响?
预设:
发现风具有搬运作用。 地表地形不同、 疏松颗粒轻重不同, 颗粒被搬运的距离、 堆积效果也不同。
8. 教师小结: 与地震和火山喷发相比, 风力对地形地貌的影响是缓慢的, 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风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 形成的极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 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 这便形成了戈壁滩。 被带走的沙子在风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 日积月累就形成
了沙漠。
活动四: 分析各种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
1 . 教师引导: 温度、 风、 水等等都能改变地表的形态, 下面这些地表形态主要是由哪种因素造成的呢?
2. 出示课本 33 页下面的 6 幅图片, 学生观察这 6 幅图片, 并说一说这些地表形态主要是由哪种因素造成的?
预设:
图 1 , 昼夜或季节性温度变化导致岩石开裂。
图 2, 风携带沙砾磨蚀岩石形成典型的风蚀石。
图 3, 海风搬运沙子堆积成沙丘。
图 4, 流水在河道中速度不同, 且不断侵蚀河岸形成弯曲的河道。
图 5, 海浪不断冲刷侵蚀而成海蚀石。
图 6, 地下水长期溶蚀形成溶洞。
活动五: 岩石的生成
1 . 地球上有许许多多的岩石, 大家这些岩石是如何形成的吗? 下面我们继续来探究。岩石的生成方式
2. 出示课本 36 页上面的一段文字, 学生认真阅读这段文字, 初步了解岩石的分类以及岩石时的生成方式。
3. 全班交流
(1 ) 地壳主要由哪几种岩石构成?
地壳主要由岩浆岩、 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
(2) 什么是岩浆岩?
出示岩浆岩和玄武岩的图片, 学生观察岩浆岩, 初步了解岩浆岩的外形特点。地球内部的岩浆有时会在地下深处慢慢冷却, 有时又会从地表喷发出来后冷却, 这种由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
(3) 什么是沉积岩?
出示沉积岩、 石灰岩的图片, 学生观察沉积岩以及石灰岩, 初步了解沉积岩的外形特点。
岩石碎屑经过风、 流水等的搬运后沉积于陆地、 河湖及海洋, 经历一系列变化后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
(4) 什么是变质岩?
出示变质岩以及大理岩的图片, 学生观察, 初步了解变质岩的样子。
岩浆岩、 沉积岩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受到高温、 高压等作用, 因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
4. 模拟变质岩的形成实验
(1 ) 出示课本 36 页下面的 4 幅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 初步了解本次模拟实验所需的材料及方法。
全班交流
(2) 实验材料: 不同颜色的橡皮泥、 塑料垫板两块等等。
(3) 实验方法:
准备一些不同颜色的橡皮泥, 把它们搓成大小不同的圆球, 堆在一块塑料垫板上。
用另一块塑料垫板放在橡皮泥上, 不断加压。
观察在大小不同的压力下橡皮泥的状态。
(4) 学生分小组实验, 按照实验方法进行操作, 仔细观察在大小不同的压力下, 橡皮泥的状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全班交流
(5) 指生说一说橡皮泥在大小不同的压力作用下, 变成了什么样子?
预设:
大小不等的橡皮泥圆球在压力的作用下被挤压, 形状完全发生了改变, 并且各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完全混合在了一起。
(6)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预设:
因为压力, 小块橡皮泥都融合在了一起, 橡皮泥的形状、 形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个实验体现了岩浆岩、 沉积岩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受到高温、 高压的作用, 性质发生了改变, 形成了变质岩。
三、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地球表面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除了来自地球内部的力力量, 外部力量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 主要是温度、 风、 水在不停的改变地表形态。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查阅资料, 想一想地球地表形态的改变还有哪些因素的作用。
四、 板书设计
地表雕刻师
外部力量
温度 风 水 冰川
内部力量
地震 板块运动 火山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