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年级音乐《采山》

(2019-04-12 10:13:42)
分类: 教学反思

《采山》教学反思 

锦纶路小学    刘红芳

《采山》是三年级下册中的一首必唱曲目,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热爱生活,并且体验山村孩子的乐趣。重、难点是解决十六分音符、休止符和顿音记号的教材版面中设计了身势动作节奏图,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随音乐节奏进行律动活动,感受音乐形象,体会歌曲的欢快、活泼性。我对整堂课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课后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与总结。

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采山》这一课的重、难点在于十六分音符、休止符和顿音记号的突破,但就是因为在分析教材时太过于把它定位为重、难点,所以想出了很多解决的办法,如用手、脚的模击模拍。在突破这些难点时,花了大量的练习,虽然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是收效不大,甚至教学中感觉有些模式化重、难点如:念词、生活中的用语代替等等,将其淡化,并且在这些方式中得以化解           《采山》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歌曲,在演唱时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上的律动节奏图,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开始我就采用直接进入律动节奏图。对于三年级的同学来说,身体的协调性还只是达到了中等水平,但手、脚、演唱三部分协调还是有一些难度。所以后面手、脚、演唱三者同时进行的时候,学生就有一些应付不过来的感觉。身势律动节奏图是解决节奏的一种很有效的办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循序渐进的将其落实下去。

就《采山》而言,在处理上,如脚(3拍)就可以首先进行单一的练习,然后再进行轮换。接着加入手的节奏击拍,合上音乐演唱。在身势与演唱的协调上还可以将学生分成:打击组和演唱组,同时进行练习,这样使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更好掌握、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性和音乐形象。每首歌曲的旋律、歌词、曲式、调性的设计意图都是为了将歌曲最大程度的处理到美,那么这个时候老师就会注重教材的重、难点,而忽略了演唱者本身的声音美。

《采山》其所以在演唱时要求给人欢快、活泼的感觉,并能通过演唱体会的山野童趣。这和曲子本身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歌曲的每一句最后都是由休止结束的,所以重点应该注意休止符的停顿,唱得断而轻快,更好的体现山野儿童采山时的饿灵巧、愉快,老师在这方面就应该加以引导。这种轻中,学生不仅能够更好的感受音乐形象,音乐技能上有明显的收获。他们学会了声音的控制,学会了在体验中,同学、老师之间互相去听,然后进行评价,对比出哪一种演唱方法更好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