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湾记略》解读(之十八)
(2021-12-15 12:28:51)【篇十八】名魁公行述
作者:许晃葊
原文:
先君二公幼龄,随祖父上挹公迁徙乐邑,家无多丁,故早年即撑持家政,年三十,仲父登魁公早逝,佐理无人,松乐两地,辛勤备至。
性嗜【1】学,尝曰,吾父迁乐,购产创宇,衣食幸无歉矣,后嗣惟奋志诗书,为善继耳,每岁必开塾延【2】师,不惜俸给,不但为一家子孙计,并为村中俊良子弟劝,而已于家俗少间,辄人学听讲,尝五夜不倦。
晅与伯兄界麓,补诸生【3】后,季弟鲁珍尚幼,仍复聘师孙澧渠馆教数载。
其生平所切图【4】者,大半在此,年四十隶【5】太学,人有劝以仕进者,辄以亲老单丁辞,盖其属望【6】于后来者深也。殁年六旬,后二十年孙辈渐次人庠,应吾父之贻【7】谋深远欤。
注释:
【1】嗜Shi:特别爱好
【2】延:聘请;邀请
【3】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生员。如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4】图:谋划,谋求
【5】隶:附属,隶属
【6】属望:期望、期待,
【7】贻:1赠送、馈贻;2遗留
意译释文:
先父二公还未成年,随祖父上挹公从松滋县搬迁到长乐县,家里男人少,所以他早年就开始撑持家里的一切事务,三十岁的时候,叔父登魁公过早去世,家里连可帮助的人都没有,松滋、长乐两个地方要照应,因此他显得特别的辛苦。
(父亲)的性格,特别爱好学习,(他)曾经说:“我的父亲搬迁到长乐县,购买田产,建筑房屋,吃的穿的,所幸没有歉缺。后人惟有发奋立志潜心诗书,这才是好的继承罢了。”每年一定要开办学堂,聘请老师,不惜俸钱,不但为自家子孙作打算,并且,也把村中的俊良子弟劝来上学,既然如此,家族里的俗少之间,总是都可以入学听讲,曾经五夜,不觉疲倦。
我与伯兄界麓,考取县学以后,二弟鲁珍年龄还小,仍然再请先生孙澧渠在学馆教学多年。
这就是他生平所谋求的,大半在这里。(父亲)四十岁的时候,隶属太学,有人劝他进士作官,但因为祖父母年老,加上家里却少男人,谢辞了进士已事。大概他期望于后来的人有出息的心意很深的了,
(父亲)去世时年龄在六十岁,此后二十年,孙辈渐渐的入学,也应该是我父亲所留下的谋虑很深远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