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水湾记略》解读(之八)

(2021-11-18 20:30:09)

《清水湾记略》解读(之八)

译注:周修高

 

【篇八】承志厅记

作者:向杏荣(受之夫子)

 

原文:

丕【1】承载于尚书,继志揭【2】于中庸,盖言古圣王之孝,惟在克承【3】厥【4】志也。推之士未得志于天下,能先志是承者,亦以孝称之无疑,然其中难易分焉。

承先人已成之志易,承先人未成之志难,承先志于其显易,承先志于其隐难,若不忽其易,而必更为其难者,则惟笑山先生为能。

先生于甲辰【5】春,建厅于宅之西面,逾年余馆于先生祠中,览其上,署曰承志厅,叩【6】其义曰,此先人志也。先人欲建斯厅有年矣,奈【7】有志未遂,今兹之修,盖上承先志,免其所未成耳,厅故以是命名。

榮因而叹曰,世之榮丹艧【8】者,大都快燕安【9】,侈【10】鸿图【11】,为己身与子孙计,至语以大本大原之地,则戛戛乎【12】其难得,先生顾不惜暮龄精神,仰体先意,盖其行古孝子仁人之行也,即其心,亦古孝子仁人之心也,倘进而在上,则仁孝之风,蔼然【13】闻于天下,即退而在下,而仁孝之谊,亦翕然颂于里中,根本所在,一往情深,视李文靖筑厅【14】,为太祝奉礼之所,不共此意欤!

犹忆岁在辛丑,馆先生府前,窃见每逢朔望【15】,手瓣香,告先灵,必诚必敬,值讳日冥诞,祭奠唏噓,雅有狄梁【16】公望云涕泣之感,其孝盖可想也。

惟孝故友,先生于伯叔兄弟辈,怡怡然相与,高风直媲花萼之楼,亦惟孝能慈,先生于己之孙子,与伯叔之孙子,延师课读,务令皆成佳子弟,且孝广锡类,乡之人以为矜式,亦薰其德而善良焉。凡此皆先生所存,惟先生窥其隐而钦承之,是与厅之不忘先人,有可连类及者,然余更有进焉。

有为之前以彰其美,必为之后以传其盛,先生既能承先志矣,后之人,必能承先生遗志,益光大其门闾,头角峥嵘,天衢翶翔,将如三公出自三槐之庭,八座启自八桂之堂无难矣。盖孝可格天【17】,天所以报先生于其后者,无不自意中期也。

诗云,匪棘其欲,遹追来孝,荣于此举,深服先生之孝,并即目所见者撮举之,以征先生务本之意,若夫办乐输于公庭,溥惠泽于桑梓,作领袖于八保,解纷争于四乡,先生之丰功伟烈,自有诸君子为立佳传,言之详悉,无俟榮赘一词也,兹故不著。

 

注释:

1】丕pi:大,(使大;光大)

2】志揭,志:志向;揭:展露,体现

3】克承,能够继承

4】厥,失去

5】甲辰,这里是指1904

6】叩kou,打听,询问

7】奈,无奈,表转折,有“可惜”的意思

8】丹艧huo,涂饰彩色涂料

9】燕安:安宁太平

10】侈chi,夸大,张大

11】鸿图,这里指自己的家业

12】戛戛乎,为难的样子

13】霭然,和气,和善

14】李文靖筑厅:语出子汉司马光《训俭示康》: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

15】朔望,朔日和望日。旧历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亦指每逢朔望朝谒之礼。

16狄梁:狄仁杰

17】格天,感通上天

 

意译释文:

尚书所承载的为光大,中庸承载的为志向的体现,大盖都是说古代圣王的孝道,惟独存在在能够继承先志而不是失去志向。(由此)推测这个道理,士在没有得志于天下之前,能继承先志的,也无疑被人称他有孝道,但是,其中有难和易之分:继承先人已成的志向容易,承先人未成的志向难:承先人已很显明的志向容易,承先人没有显露的志向难。如果对觉得易的没有引起注意,必然更加的难。能认识到这一点的,是笑山先生。

    笑山先生于甲辰年春,在他住宅的西面建了厅堂,第二年我在先生的学馆里持教,看到厅堂上署字“承志厅”,打听他的意思,是先人有这个(建厅)的志向。先人想建厅已经很多年了,可惜虽有志向却没建成,现在修建成功,是继承先志,立志完成早前未完成的事,厅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我(向杏荣)因此感叹道,世上营造彩色舟船的,大多都喜欢张大自己的家业,为了自身和子孙的考虑,至于说以这么大的本原(花本钱)之地,那种克服困难的精神就很难得。先生顾不得年老,尊从先人的意志,这大概就是行古孝子仁人的得行了。就是这种心境,也是古代孝子仁人的心境,假如进一步朝上(大的方向)说,则仁孝的风气,和善的行为就会被天下人知晓;退一步就小处而言,他的仁孝的交谊,也会在乡里传颂的。根本所在,就是一往情深,看古代李文靖筑厅,成了太祝奉礼的场所,难道不与这意思相同!

还记得在辛丑(1901)年,在先生学馆执教以前,我私下看到每逢朔望,先生都会必恭必敬地祭告先灵,当到了讳日冥诞,先生祭奠先祖,让人感慨,真有狄仁杰望云涕泣的感觉。这种孝道可想而知。惟及亲戚故友,先生对伯叔兄弟辈,都是愉悦地对待,高风亮节直媲花萼之楼。只要有了孝道,就能生仁慈之心,先生对自己的子孙,对伯叔的子孙,推及到在学馆读书的学子,都要让他们成为好子弟,他把这种孝,还广泛地推及到乡里,拿来同情乡友,也使他的善良的品德被大家熏染。

凡是这些,都是先生承先人之志的结果,只要先生发现小小的一点,他都会钦然承继,这都是先人建厅的初衷,不应忘记。有可相关连和类及的,都做得完备。

凡是做了的,都能显示其完美,也为后来盛传作榜样。

先生既能承先人的志向,后来的人必然能承先生的志向,来光大门庭。

头角峥嵘,天衢翱翔,将如三公出自三槐之庭,八座启自八桂之堂,没有做不到的。

大概孝可以感通上天,上天所以报先生于其后的,没有不能达到预想的那样。诗经说:匪棘其欲,遹追来孝。

我对先生筑厅的举动,深深感佩,先生的孝,并不只是即目所见的列举这些,而是表现出先生务本的思想,比如把办乐之事输送给公庭,给乡梓带去惠泽,为八保地域起领袖作用,给四邻乡朋解决纷争,那先生的丰功伟绩自有各位君子为他立传,言语的详细程度,就无虚我来多说了。所以这里留着不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