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蛇狂舞》听课心得
胡蔓玲
5月12日,在工作室主持人范岚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观看了武娜老师的《金蛇狂舞》的两次课例对比。下面我来说说我对这两节课的看法。
首先,不论是初稿还是定稿,我都能看出武娜老师的教育机智以及对教材的深入剖析,全程都是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方法完全贴合了新课标中的要求。但是第一节课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要求有些过于细碎且困难,例如:创设情景敲门处,学生其实对音乐不熟悉,并不能确定在哪里进行动作表现,以及最后的完整表现中学生依旧会出现不知道在第二次锣鼓声中才行走的表现,而在第二节课中加入的图形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两点;另外还有创编部分,教师提出了要有“问”和“答”、要符合“螺丝结顶”还要手脚结合地表现情绪高涨的动作,而在第二节课中则只是采取拜年动作取缔“问”和“答”;第二节课不仅在环节和方式上做出了“舍”,还新增了导入环节的回声歌唱游戏,这也增加了音乐课堂的氛围,图形谱的加入不仅解决了初稿课的难题还使学生清晰明了音乐的结构和情绪、速度、力度的变化,在音乐最后丝巾的加入不仅让学生体会音乐的情绪变化,也将整节课推向了高潮。
通过这样的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让我认识到不仅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也要抓住缺点,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改善缺点;并且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学会多关注学生,用最精简的语言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