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迷人的火塘

(2022-04-29 20:45:31)
分类: 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音乐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迷人的火塘

教科书

书  名:音乐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7

教学目标

1. 审美感知:通过对比感知两种切分节奏,准确把握歌曲的情绪和节奏特点。

2. 艺术表现: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准确演唱二声部,表达侗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3.文化理解:在学习的过程种了解侗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及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了解侗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及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二声部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好,今天的音乐课让我们走进一个神秘而又美丽的少数民族,共同学习一首富有鲜明民歌音调特征的合唱歌曲《迷人的火塘》。

二、新课学习:
1.完整聆听,整体感知

师:首先,请你完整聆听歌曲,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你知道它唱的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吗?

(2)歌曲中唱到的“火塘”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回答)

师:你听的可真仔细,这首歌曲就是描绘侗族生活的。那歌曲中的“火塘”又是什么意思呢?

2.介绍火塘

师:火塘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篝火,侗族人特别懂得享受生活,夜晚就是侗寨,最特别的一段时光,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全寨子人都会聚集在鼓楼前,围坐在火塘边,载歌载舞,可以说,火塘就是侗族人生活、娱乐、文化交流的重要场地。

二、合唱部分学习

1.切分节奏学习

师:你们听,歌曲中唱到迷人的火塘


切分节奏的使用,把火苗跳动的感觉表现的活灵活现。同学们,请你们也来唱一唱!带上歌词试一试!

(带学生演唱)

师:除了这个切分节奏,歌曲中还出现了另外一种,你们听

 迷人的火塘


师:这个切分节奏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学生回答)

师:悠扬、舒展的长音,让我仿佛听到侗家人优美的歌声在夜空中久久回荡。请你也来唱唱吧!

迷人的火塘

 

2.演唱高声部旋律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合作,请你演唱方框中的旋律,我演唱其他部分。

师:你能完整演唱一遍吗?试试吧!

(学生唱高声部,师唱低声部)

师:同学们,你发现了吗?老师刚刚唱的和你们的不一样。我呀,唱的是低声部的旋律。(出示低声部的歌谱)

师:低声部的旋律和高声部很相似,同样也使用了切分节奏,看来,两个声部所表达的情绪也是一样的。你们能不能尝试着来唱一唱呢?

(学生完整演唱高声部旋律)

师:你们的音准真不错!那高低声部的旋律线条是如何交织的呢?
3.完整聆听,感受合唱部分旋律线条的走向

师:请你仔细聆听,并从以下选项中选择和歌曲对应的旋律线条。

师:细心的你是不是听出来了,合唱部分是按照这样旋律走向交织的!

(出示旋律谱)
4.师生合作演唱

师:高低声部相互呼应,此起彼伏,使得歌声在侗寨久久回荡。接下来,让我们带上歌词来唱一唱吧!

请你演唱高声部,我来演唱低声部!现在咱们交换,再来感受这美好侗寨音乐吧!

三、齐唱部分学习
1.认识侗族琵琶

师:大家的歌声真是太美了!你们听,侗家人弹着侗族琵琶在邀请我们去参加他们的篝火晚会呢!

(播放音乐)

师:侗族琵琶的音色明亮甜美,是侗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弹拨乐器他们弹起琵琶传歌、对歌,我们一起来听听这段音乐。

(播放音乐)
2.旋律走向的感受

师:加入了琵琶声的音乐,是不是更加的迷人了呢?你关注到了这四句旋律的句尾吗?在使用切分节奏的同时,它的旋律走向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迷人的火塘


师:旋律的走向是逐渐下行的。这种创作手法,使得曲调娓娓道来,是否让你看到侗寨那神秘而又迷人的景象呢?请你带上歌词来唱一唱吧!老师也带了一样大家乐器给你们伴奏。
(教师使用串铃为学生伴奏)

3.完整演唱

师:同学们,悦耳的琵琶声、此起彼伏的歌声,让我们感受到侗族村寨的幸福和美好,接下来,请你完整演唱歌曲,合唱部分请选择你喜欢的声部演唱。

四、总结

师:同学们,侗族的火塘,侗族的歌都是那样的迷人,闻名世界的侗族大歌更是从侗寨飘向世界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播放一段侗族大歌视频)

师:侗歌声声,薪火相传,对于侗族人来说,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民族精神与血脉的传承,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每一位同学多去了解并热爱我们本民族的音乐文化,让我们的民族音乐走向世界。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补充增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空山鸟语》
后一篇:调皮的小闹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