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子吟

(2019-10-30 14:47:48)
分类: 艺海拾贝(说课稿)

《游子吟》说课稿

(问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_号考生,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教材分析)今天我将带领各位老师走进一首与母爱有关的古诗新唱歌曲《游子吟》。《游子吟》选自人音版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古风新韵》,由当代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倾情为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词谱曲,歌曲用前后两段不同的旋律,将《游子吟》这首唐诗呈现了两遍。第一段旋律以八分节奏为主,旋律在中低音区旋回,加上装饰音上波音的使用,像是拨动内心深处对母爱的心弦,诉说着游子心中对母亲的深情。最后一句“谁言寸草心”的八度大跳,带出了作者心中的波澜。第二段旋律移高,在中高音区跳动,仿佛是不断涌动的激情,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恩之心。歌曲在意味深长的长音中结束,让人感到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并在新课标三维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三点:

目标1:学生能够感受诗词所表达的母子之情,从而抒发对母亲的眷恋与感恩。

目标2:通过聆听、学唱、模仿、表现、创编等实践活动,学生能够用不同方式表现歌曲的情感。

目标3:学生能够唱准上波音、把握八度音程的构唱,并能用恰当的力度、速度以及不同的演唱形式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对六年级学生演唱领域的学习要求和本节课音乐作品的特点,我将学生能够理解诗词的含义并能用深情的声音完整地演唱歌曲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根据六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音乐认知规律,我将学生能够唱准上波音并能用不同的力度来表现歌曲两个乐段不同的情绪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由于六年级的学生在多年的音乐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音乐知识,有了较高的欣赏能力和演唱水平,并对流行歌曲产生兴趣,但由于变声期的开始,一些学生演唱高音较困难。因此,我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心理特点,根据新课标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理念,运用图形谱、律动法、对比法、指挥法、创设情境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表现、合作、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中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母子之情,从而帮助学生能够有表情、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下面,我将与各位老师重点分享我的教学设计 :

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结合这一理念我将遵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原则并采用钢琴、竖笛、多媒体等教具来辅助我完成如下四个环节的教学:

环节一: 创设情境,新韵导入

为了突出古诗新唱歌曲的特点,引导学生感知古诗新唱的寓意,为课程的进一步深入做好铺垫。我将用多媒体播放邓丽君演唱的歌曲《明月几时有》,在歌曲背景下,我与学生对接古诗《水调歌头》,学生感受古诗被谱上旋律后的独特韵味。之后,我将用深情的语言引出课题: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古诗不光可以读出来还可以唱出来,这种把古典诗词配合现代音乐唱出来的方式,我们称之为“古诗新唱”。今天,让我们走进唐代诗人孟郊为赞美母亲所撰写的一首古诗《游子吟》,同学们听一听歌曲中的诗词被谱上旋律后又有着一种怎样的独特韵味呢?(带着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进入环节二)

环节二:完整聆听,品味古诗

学生进行第一遍完整聆听后,由于学生们在语文课上已经学习过古诗《游子吟》,据此,我将邀请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诗词并介绍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为了引导学生体会词曲音调的紧密结合,我将提示学生根据诗中每个字的声调,适当地放慢速度、延长韵母来吟诵,并要求学生咬字、吐字的准确与清晰(示范)。然后,由学生吟诵一句歌词,而我来哼唱一句旋律,其他同学通过对比感知诗词的声调和旋律的音调之间的联系。在第二遍聆听时,为了帮助学生重点关注歌词再次重复时旋律的音区变化,我将在学生聆听过程中辅以图形谱的提示。之后,师生共同交流得出:第一乐段旋律在中低音区,而第二乐段旋律在中高音区。通过音区的变化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情感由深情上升为感恩。接着,我请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情绪尝试着边画图形谱中的旋律线边跟随琴声以较慢的速度用母音mu进行哼鸣从而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母子之情。通过以上两遍不同目的与层次的聆听,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歌词、熟悉歌曲旋律并了解歌曲的结构和所表达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进入我今天的教学重点环节:

环节三:层层深入,学唱诗歌

新的教育理念强调音乐审美教育,但不意味着忽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为了引导学生能够唱准歌曲的节奏、把握歌曲的情绪。我将分段来进行教唱,歌曲第一乐段的旋律朗朗上口、简单易学,但在第二乐句处出现了特殊的演唱记号,因此,我将首先引导学生在课本上找出上波音出现的乐句并配以语言介绍:上波音是装饰音波音的一种,其行进方式是从主音符行进到主音符的上方音,再回到主音符,同学们看看这个符号像不像缝针时由下到上的动作?接着,我以第一乐段中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为例,边划拍边进行范唱,学生模仿母亲为儿子缝衣服的动作边律动边跟随教师的指挥动作来演唱,从而感受歌曲中深深的母子之情(示范)。因第一乐段的第四乐句与第一乐句的首音为八度大跳,我将运用柯尔文手势帮助学生来把握八度音程的构唱。之后,我让学生说一说同一句诗词为什么要改变旋律呢?从而引导学生描述音乐通过音区的变化能更好地加深儿子对母亲的感恩之情。难点解决后,由于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视唱、识谱能力,我将引导学生独立看谱,自学第一乐段。之后,我将深情并茂地为学生范唱第二乐段,再一次帮助学生深入体验两个乐段随音乐变化的情绪升华。由于歌曲中出现了反复跳跃记号,我将为学生讲解歌曲的正确演唱顺序,并让学生观察两个不同结尾乐句的旋律有什么特点。接着,我通过直观的示范帮助学生来准确把握(示范)。为了帮助学生表现第二句结尾处的连音线休止符,我将出示第二乐段的图形谱,学生根据图形谱中的线和点用连音和断音来演唱(示范),为了引导学生从歌词内容上以情带声地唱出歌曲所表现的意境,我将用一段这样的话语展开描述:同学们仔细观察歌曲中的连音线像不像母亲紧紧牵着儿子的手,依依不舍的样子?眼看着将要远行的儿子,此时此刻母亲的情绪是怎样的呢?教师引导学生用渐慢的速度来深情地演唱,并提示学生在休止符处,要唱得声断气不断,以表达念念不忘的深情。由于第二乐段旋律的音高较高,六年级学生正处在变声期,因此,我将让部分演唱高音较困难的学生用竖笛吹奏,其余学生演唱,从而起到保护嗓音的作用。最后,教师弹琴,学生通过生生合作的方式填词有感情地演唱第二乐段。在学生对歌曲的力度、速度、情绪体验后,学生可自主设计丰富多彩的演唱形式如:齐唱加轮唱、男女接龙唱、竖笛伴唱等来完整表现歌曲。通过以上的分段学唱,学生能够深入体验每个乐段所表达的情绪,在自主探索、合作、律动中学会如何表现音乐,从而具备音乐的演唱能力,以达到新课标中学生能够自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的教学目标。

环节四:拓展延伸,谱写新韵  

为了渲染古风新韵的主题氛围,我将鼓励学生打破歌词原有节奏,根据自己吟读诗词的节奏为歌曲进行改编,如将2/4拍改为3/4拍。学生唱一唱、比一比、说一说,由学生自评,教师点评。通过改编节奏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的感受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我将用一段深情的语言进行情感升华:同学们,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今天古词新唱的学习,让我们在时间的跨越中,感受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希望在今后的音乐学习中,同学们能够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给诗词赋予“新韵”!(此时,教室里回响起《游子吟》伴奏,师生们带着愉快的歌声离开教室。)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紧紧围绕古诗新唱歌曲的特点展开多角度、多途径、多内容的学习,通过创设情境、反复聆听、多种形式的学唱以及自主创编等方式层层推进学生的情感,将歌唱、律动、表演、创造等有机地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变化与重复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深入浅出地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我希望通过我的教学,能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树立终身喜爱音乐的愿望,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

以上便是我对教学的初步设想,谢谢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是中国人
后一篇:母鸡叫咯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