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安庆一中洪汪宝
安庆一中洪汪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0,590
  • 关注人气:1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学核心素养的本质意蕴

(2023-02-13 14:14:57)
标签:

数学核心素养

分类: 学习情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核心素养具有高度整体性、一致性与发展性,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由此可以看出,核心素养的本质意蕴涵盖了数学眼光有高度、数学思维有深度与数学语言有力度三个方面.
       1.数学眼光有高度
       借助数学的眼光可以从现实世界的客观现象中发现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能够抽象出数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本质属性,形成数学概念、关系与结构,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感悟数学的审美价值,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之美.一方面,学生应具有数学抽象眼光,数学概念的抽象程度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有的数学概念直观性较强,通过一次抽象获得,例如在数感中,学生应具备数是对数量抽象的眼光.有的数学概念需要二次抽象,例如在符号意识中,用字母表示数时,学生应具备字母是对数抽象的眼光,低抽象程度的概念可以看作是高抽象程度概念的具体模型.在数学原理形成的过程中,数学抽象无处不在,形成数学猜想需要抽象,猜想经历了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通过对个例的分析,抽象出个例群体的共同属性特征,形成猜想.另一方面,学生应具备数学审美眼光,数学中蕴含着简洁美、科学美与对称美,需要学生有发现数学之美的眼光.通过数学眼光,可以形成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想象力,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发展学生创新意识.
       2.数学思维有深度
       借助数学思维可以解释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建立数学对象之间、数学与现实之间的逻辑联系,根据已知事实或原理,合乎逻辑地推导出结论,构建数学结构体系.运用符号运算、形式推理等数学方法,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通过计算思维将各种信息约简与形式化.数学思维与数学知识不同,难以构建清晰互联的结构体系,数学思维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利用指向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活动,通过数学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运用,多次经历、体验、感悟、内化,形成较为稳定的思维方式初中数学教与学.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主要在小学低学段,通过借助表象理解数学概念.例如在小学阶段,数感、量感、符号意识等核心素养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都提及对数学对象的直观感悟和直观感知,都是作为其他核心素养生成的经验基础,蕴含了数学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保证了数学结构体系的严谨性,运算能力、推理意识与推理能力中都蕴含了数学逻辑思维.有深度的数学思维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理性精神.
       3.数学语言有力度
       借助数学语言可以简约、精确地描述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在现实生活和其他学科中构建普适的数学模型,表达和解决问题.数学有文字、符号与图形三种语言.在影响数学发展的人力因素中,符号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力量.利用数学语言形成数学模型,可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表达现实生活和其他学科中事物的性质关系与规律.模型意识与模型观念是对实际问题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提取、加工、分析,抽象形成数学问题,借助数学问题的解决,来解释现实问题,是从现实世界到数学世界,再回归现实世界的过程.例如,小学阶段我们常用加法模型与乘法模型解决一些现实问题,而初中可以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模型解决问题.如果说描述确定性现象的数学培养的是学生的确定性思维,那么数据意识与数据观念就是通过找出客观事物的统计规律性与随机现象中的客观规律性,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中识别随机变量,在信息的提取与分析中发现统计规律,在结论的表达与推断中预判发展趋势.通过数学语言,培养学生表达与交流的习惯,形成跨学科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