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关于小学语文随文练笔的若干思考》学习心得
(2018-12-08 21:04:03)
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讲求练笔策略
——《关于小学语文随文练笔的若干思考》学习心得
邯郸市永年区临洺关镇滩头联校 赵保军
这篇文章是钟友军老师的文章,发表在《课程与教学》上。文章共讲了三方面内容:一是明确目标,加强随文练笔的针对性;二是理清序列形成随文练笔的系统性;三是做好铺垫,彰显随文练笔的读写结合性。这篇文章对我的练笔指导有很大的启发。
一、随文小练笔的作用
1.它是习作教学一种有效的手段
在小练笔中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这些能力无论是思维的还是语言的,都是习作的基本能力。
2.能有效的打通阅读和写作的壁垒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理解课文后,利用课堂习得的语汇或方法进行小练笔,实战演练,当堂训练,这就是阅读和习作的巧妙对接,使课堂教学读写并重。读写均无障碍。
3.将书面表达能力渗透在整个语文语文教学过程中
不仅仅在习作中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阅读中也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二、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讲求练笔策略
“大处着眼”即综合各方面因素确定练笔点和练笔方式。在一篇文章中可能会有多个练笔点,各个练笔点可以采用不同的练笔方式来练笔,那么在选择时不可能“满把抓”,一一进行训练,要有所取舍,实现“一课一得”才行。这样的话,练笔点的选择和练笔方式的选择就要有一定的依据了。
以什么作为练笔点和练笔方式的依据呢?这就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包括课标和文本、学习目标和学情等等而定。
从“大处着眼”即为练笔的策略调控,把小练笔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理解型小练笔,以仿写等练笔方式来进行,这样的练笔,主要作用在于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内化语言;二是口语型小练笔,以批注等方式进行,这样的小练笔主要作用在于让学生品评文中的人物、事件及文中所用的表现手法、修辞方法、优美的语言等;三是创新型小练笔,以补白、创新改写、读后感等方式呈现,主要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等。
从“小处入手”即从练笔方式入手,在进行小练笔时,教师要做好铺垫、指导和点评,这也是为了给学生扫清思考和组织语言的障碍,同时教师的点评和指导也能激发学生进行小练笔训练的兴趣。
三、要做到读写结合
那么如何做到读写结合呢?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阅读要为习作做好铺垫。一是语言运用点的选择要精准,要讲求策略,要依据课标学习目标、学情而定,二是语用点一定是教学目标的重难点知识,三是语用点要做好评析,意在练笔前的指导,做习作的铺垫,减少思维难度和消除身体的障碍。
2.要做好习作的准备。一要选好练笔的范例,二要找到和语用点的相通处,三要提示语言和词汇等,四是要提示语言表达形式上的特点。
3.要明确练笔的目的。一是学生练笔要进行彻底的练笔,要做好汇报交流,教师要进行点评和练后的指导和修改,在修改练笔中促进学生课堂生成,要让学生朗读展示自己的作品。
先读后练中读是铺垫,随堂练笔要当堂生成。如果能捋清这些要点和思路的话,课堂教学模式要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不是微调,而是大改动、大手术、大调整,新的教学方法或许将成为新的教学模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