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前不久,演员张雨绮宣布与现任丈夫袁巴元离婚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据证实,俩人因为发生争执,张雨绮直接动起了刀子,最终二人被送进了派出所里调解。
张雨绮,一直以来都是以性感高冷霸气的形象驰骋演艺圈。
性感就不用说了,这大家伙都有目共睹。
而霸气,从掌掴汪小菲,脚踹王全安,到现在的刀砍袁巴元,无一不体现地淋漓尽致。
这样暴躁的张雨绮,真不是一般人能够hold住的。
用范冰冰的一句话来说:“我就是豪门”,这句话用来张雨绮身上同样合适。
从路虎到劳斯莱斯,从扬言一克拉的钻是碎钻不值钱,到拎着各种款式的爱马仕和LV上街买菜,真的只能说,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张雨绮前后共有两次婚姻,全都无疾而终,一言不合就分手,没有半点留恋顾及之情。
她是那种眼睛里容不下半点沙子的人。
我无法判断,这样的洒脱是对还是错,总之她活很出彩。祝福她好运吧!
但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讲演员马伊琍的故事。
这次张雨绮事件,让不少人都想起了马伊琍。
似乎,张雨绮和马伊琍也分化成了两个极端,文章在其孕中出轨,那么大的一个雷,马伊琍都选择原谅,这样的胸襟,在此刻看来着实令人敬慕。
出轨门事件在当时可谓轰动一时的大新闻,各大头条相继报道,媒体记者们争先恐后。
此事持续发酵了好一阵子,甚至登上了国外各大媒体周刊。
文章瞬间人设崩塌。
2014年,3月份,有媒体拍到了文章和演员姚笛在一起的照片。二人结伴游香港,举止亲密。
没几天,当事人文章就在微博上公开回应:“
而马伊琍在文章后回道:“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这样的暖意,文章看到不知会作何感想?这看似云谈风轻的背后,实则在当时,马伊琍面临着巨大的痛苦,和抉择。
她在和自己做斗争,和自己的思想斗争,和心灵抗衡,谁不是喜欢干净呢?谁的眼睛里又能容得下沙子?在一番精神抗争下,最后马伊琍还是清醒地做出决定,选择了原谅。
而令人意外的事,马伊琍的父亲开通微博,发长文,支持女儿做的决定,并且给文章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希望二人能够走下去。
有父亲的支持,无疑是对自己最大的鼓舞。
一时间舆论也炸开了,有人说马伊琍的选择是多么地愚蠢,也有人讽刺马伊琍没有姚笛年轻貌美,文章的选择也是正常的…或是马伊琍一家人脑子进了水,或是希望咒骂文章陈世美等,层出不穷…
不管怎样,最终的结果是文章的演艺生涯,彻底黯然。一代国民好老公,被网友称赞最靠谱好男人的形象轰然倒塌,荡然无存。
尽管,文章在公共场合不止一次地公开道歉,但观众们依旧不买账,本该在当时上映的电影,纷纷延期,或作删减。
可想而知了文章当时的压力,娱乐圈的复杂,不是你所能思量的,因为一件好事,你可能火的一塌糊涂,也有可能因为一件劣事,从此便难有出头之日。
在文章演艺生涯停滞不前时,是马伊琍不计前嫌,站出来,为文章撑腰,替他谋路子。
在她看来,文章所犯的错,真不应该被原谅,可那是她一生所爱的男人,爱他胜过爱自己,这般纯粹,又不屈从。
在爱情面前,马伊琍选择了隐忍与原谅,因为她知道自己爱这个男人,即便他做出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情,只要他真心悔过,她就愿意相信他。
在爱情面前,马伊琍坦言:“在爱情里,其实没有对与错,只有好不好。”在她看来,文章对她好,就足够了,她从来就没有想要过浪漫轰动的爱情,而是一份简单的幸福,用时间慢慢熬出来的幸福。
出轨事件已经过去五年,这五年,文章和马伊琍这两位当事人都早已经从中走出来,认真地拍戏,认真地享受生活,也给彼此一份重新认识的机会。
相濡以沫,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他们满满的幸福。
虽说人生和生活都不应该被将就,但不是所有的不将就都能够如你看到的那样幸福圆满。
婚姻的选择还是在自己手上,不管外界作何评价,都只是肆意发泄罢了,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在马伊琍看来,她想要的一直都是一份平静,不聒不噪,细水长流。
马伊琍,1976年,6月29日出生在上海虹口,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1994表演系本科。
从《真空爱情故事》出道到使她名声鹊起的《江北好人》,《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和后来的《我的前半生》,她的每一部戏,都可谓是光辉熠熠,犹如提前下好的每一步棋,不慌不忙,自有归处。
她是一个极为要强的女孩子,她独立,自信的性格与她父母的言传身教有很大的影响。
马伊琍的父母都是知青,文化虽不高,思想却很开放积极。
在马伊琍看来,父亲对她的影响很大,他从来没有把马伊琍当作是一名柔柔弱弱的女孩子,而是要求她像男孩子一样坚强,勇敢,也是一直把她当作男孩子培养。
马伊琍喜欢表演,马爸爸每次看报纸时都会格外留意报纸中间的广告,一天凑巧看到一个舞蹈团在招生,就这样马爸爸便带着马伊琍去考,之后顺利地考上了上海电视台的一个舞蹈队。
这算是她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从那时起,她便已经独立,学费都是由自己演出赚来的,不问家里要一分钱。
就像《我的前半生》里有这样一句话,“与其让别人打伞,不如自己打伞”,马伊琍就是这样一个一步步靠自己,从不依赖于他人的独立女孩。
后来马伊琍上了董卿老师的《朗读者》,在《朗读者》中,她以一袭白裙亮相,面带梨涡,举止优雅,温婉大气,让人如沐春风。
在节目中,马伊琍朗读了杨绛先生著作的《我们仨》。
《我们仨》主要讲述的是父母的爱,父母对我们的爱的崇高的、伟大的。首先,马伊琍围绕父母的爱为演讲话题,确实引起大家的共鸣。
马伊琍在演讲中,深情的投入,每字每句都读出了我们的心声,演讲的很有感情。特别是那动听的声音,就如少女般,那么迷人、那么从容。
从马伊琍的咬文嚼字,就看出了她朗读是非常用心,是出自真心的诵读。
而且朗诵此文,不仅仅是单纯的朗诵,围绕她的自身经历,在她很小时,就感受到了父母的不易。而马伊琍从小也是非常懂事,并很早就为家庭减轻负担。
父母教会了马伊琍独立,坚强,从小的时候,学会给自己打伞。
让他认识和读书的重要性,只有读书才能生活过得好一些。
母亲的爱,让马伊琍更加的懂得自尊自爱,更加爱自己,父亲的爱则让马伊琍更加有底气。
是呀,从马伊琍脸上的甜美自信,底气十足的笑容,我们就看出来。
父亲信任也让马伊琍特别的自觉,自律。谈及老师对其和多个男孩子有早恋现象的时候,马伊琍的父亲从容淡定,让老师写下其名字,最终弄的不欢而散,估计这位老师要被马伊琍的粉丝给挖出来了,呵呵!不过父亲的信任,让马伊琍特别的感动!
父亲的严格要求,也让马伊琍的特别的独立。让她从小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比男孩子差,而且出去吃饭,要买单。
直到现在,马伊琍都说自己特别喜欢买单,估计文章每次吃饭,都不用买单了,真是一个幸福的男人!
感谢父母对她的爱,虽然讲述的是他人的故事,不过,对于听众来说,是很容易联想到自身经历的,作为观看者,我们感受到了马伊琍的真情,我们也由此体会到父母对我们的爱。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马伊琍是这样,我们也是这样。
回到身边,看看我的父母,似乎没有马伊琍父母的规划完美,却也有着他们自己的如意算盘,他们只不过在用他们的方式,对我们教育。
他们的初衷只有一个,希望我们变好,变得具有所有美好的词汇。
《朗读者》中,董卿问道:“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你的父母都不在了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让人沉默,有人想过,也有更多的人压根没想到。
其实父母能够真正陪伴我们的日子并不长,所谓的来日方长,其实也是光阴如梭。我们能做的只是在他们还在的时候,给他们最好的,好好陪伴他们,等他们去了,做的再多,也是虚名。
马伊琍,这一路走来,有快乐,多的是艰辛,难忘的是历程,更有远方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