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哈陕西电视台记者今天采访了我

(2022-07-21 09:13:08)
标签:

文化

分类: 我的世界

哈 陕西电视台记者今天采访了我

郑鼎文

旭日东升,金辉飘洒。在这样的氛围中,陕西省电视台记者于今天上午9时50分在召公路北段的凤鸣广场采访了我。按照预定的内容,主要就是讲一讲“召公路得名来由”。我本来想按照自己的思路谈谈。可是记者说,我问你什么你就说什么。这样一来,虽然基本意思大体上说到了,但有点不尽如人意。钦点如此,也就只好这样吧。

我们岐山县是周文化的发祥地,是周朝八百年江山肇基之地,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这里出了文王、武王、周公、召公等好多圣贤人物,也留传下来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颇有教化意义。是故,十多年前,我们岐山周文化研究会多次建言献策,希望以我们这里走出的历史名人和流传下来的经典故事为内容,对县城街道重新命名,以彰显和宣传地域历史文化,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几经周折,终于在2016年县领导采纳了这个建议。新的街道命名以标牌的形式出现在县城之后,好评如潮。宝鸡日报记者曾撰文报道,反响很大,一些外地干部群众也慕名前来参观,汉中等地也学习这种做法,准备做当地街道更名的工作。可见这是一个被认可的宣传地域历史文化、凸显地域文化软实力的好方法啊。

(2022年7月20日)

附:我所整理的被采访内容

召公路得名由来

郑鼎文 (整理编辑)

召公路,原名医苑路,2016年为彰显地域历史文化,更名为召公路,是为纪念岐山籍大圣人召公姬奭而命名的。召公是周文王的庶子,与周武王姬发、周公姬旦是兄弟关系,他是西周初期伟大的政治家之一,是勤政廉政的楷模。著名的历史典故“甘棠遗爱”,就来自召公的故事。 《史记》载,召公奉行仁政德治,爱民亲民,作风简朴,时常巡行乡村处理民事纠纷,曾在我们岐山县刘家原村甘棠树下办公断案,深得百姓爱戴。后人怀念召公德政,思其德而爱其树,连他在下面办过公的那棵甘棠树也严加保护,不允许任何人破坏,并作《甘棠》一诗,后被收入《诗经》。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难到西安时,经岐山地方官恳请,慈禧太后题词、光绪皇帝御赐“甘棠遗爱”木匾一块,至今保存于刘家原廉政教育基地展览馆之内。

哈陕西电视台记者今天采访了我

1997年春暖花开之际摄于岐山县范家营高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