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心理辅导系列(1)

标签:
文化 |
分类: 闲聊杂谈 |
考前心理辅导系列(1)
郑鼎文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新世纪之初,即1981年到2007年近30年的时段中,我在初、高中校长岗位及退休初期的讲学生涯中,大约作了上百场考前心理辅导讲座。现将我的讲稿内容依次推送出来,以资有需要的同仁参考。
—— 题记
(1)保持适当的紧张情绪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王极盛先生认为,考试成功主要靠两大要素,平时掌握的知识水平是高考成功的硬件,考前考中的良好心态是高考成功的软件。越是临近高考,心态的作用越关键。考场犹如战场,是竞争的赛场,不可能不紧张。考生在考场的情绪有三种:一是过分紧张,二是满不在乎,三是保持着适当的紧张度。前两者不足取,不但不能考出好成绩,相反会由于情绪问题,连原来的正常水平都发挥不出来。只有第三种考场情绪才是正常的,这样的考生信心十足,平心静气,精力集中,思维敏捷,反应迅速,答题正确。心理学的研究也证明,适度的紧张,即轻度的焦虑,有助于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充分发挥人的潜在心理能量和智力水平。李广射虎的故事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据《史记》记载,飞将军李广有一次在山中迷路,在朦胧的月光下,他误将一块大石头当成老虎,立即紧张起来,于是用尽全身力气射出一支箭。第二天清早才发现,那是一块形状酷似老虎的大石头,箭竟然深深地射进了石头,连他自己都感到十分吃惊。在弄清情况后他又试射了几次,可是无论怎么用劲也射不到昨晚紧张情况下的深度了。由此可见,考前紧张一点不要紧,不但不可怕,反而有利于凝聚精神,提高效率,创造奇迹。所以,虽然我们说不要过度紧张,但保持适当的紧张情绪很有必要。同时,在战略上藐视考试,也是稳定情绪的方法之一。如果把高考看透了,我们就可以这样去说,高考无非是一种特殊的作业。这样的特殊作业,我们在各种统考和模拟训练中已经得多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并非初出茅庐,而已经成了久经沙场的老将,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完全用不着害怕。平时在作业、统考和模拟训练中获得的经验,是可以迁移到高考中去的。所以我们可以充满信心地说:高考无非做作业,平时早已付心血,面对高考心要稳,换个教室做作业。这样去想,容易保持一颗平常心,在考试中发挥得更好一些。
2007年6月1日,我被评为陕西省十佳志愿辅导员在西安开会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