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2019-05-21 11:58:39)
标签:

教育

文化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单元内容,学生已经学习过了四则运算,并对这些运算律有了感性的认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问题出发,让学生列出两个不同的式子,组成等式,接着再让学生列举出几个相同的等式。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找到共同点,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想想做做”安排了一些基本练习,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加法的运算律的理解。

三.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中年级,学生已经学习四则运算,掌握了简单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但是还没接触过运算律,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运算律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有些抽象,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时期,要帮助他们完成好这个转化。既要向他们呈现具体的事例,也要帮他们形成抽象思维的方法。

四.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学会应用这些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体会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在探索中体验发现的乐趣,引导学生养成自己探索发现的精神,树立科学的思维习惯,具有科学的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1.理解加法运算律

   2.概括加法的运算律,尝试用字母表示。

六. 教学准备

   PPT

七.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口算

6+18 =                56+24=               77+123 =            

36 +64=               125 +75=             421+179 =

加法口算中的三位好朋友是谁呢?

加数、加数、和

2、导入新课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谈话:(出示例题)请仔细观察画面,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指名学生回答。

   提问: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a. 你能列式计算吗?

405696 564096

b.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3、感知加法交换律

问题:1. 40565640这两种列式都对吗?

          2. 这两个算式相等吗?

   列式交流(板书: 40565640)仔细观察,比较这两个式子,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谈话:这两个算式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 40565640

2.谈话: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交流讨论

谈话: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还是这两个加数,他们的位置?(交换了),和呢?(没变)。那是不是任意写两个加数,然后交换它们的位置和都不变呢?那我们怎么证明呢?

     可以再举一些例子?怎样的例子,能否具体说说?再写出两个数,算算他的和,然后交换它们的位置,再算一算和,看看是不是跟原来一样。

 3.举例归纳

谈话:同学们举了很多的例子,可是这样的例子你举得完吗?用省略号。

4.谈话:对于这个结论,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简洁地表示出来吗?在练习纸上试着写一写。

学生尝试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师生交流,介绍自己的表示方法。

5.谈话:看来用符号、字母等表示就是简单!在数学上,我们统一用字母ab来表示两个加数,可以写作a+b=b+a。知道这个结论的名称吗?什么运算中的?在加法交换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小结: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其实,加法交换律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出示幻灯片)早在一年级看图写算式时,里面就有加法交换律。到了二年级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来验算加法,也是应用了加法交换律。

二、探索加法结合律

尝试解决问题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问题: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方法18810496            

19296

288

方法288+(10496

88200

288

问题:1.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等式吗?

        (学生举例,老师写在黑板上,大约四组。

8+3+7=8+(3+7),

15+28+72=15+(28+72),

179+225+75=179+(225+75),

……

2. 整体观察,为什么这些算式都相等?

        (都是相同的三个数求和。)

3. 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4.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吗?

++=__ +(__ +__)

a+b+c=__ +(__ +__)

三、巩固提升

1. 应用加法交换律,用线连一连。

2856        79 O          6 9        O

 

69           O   79          56 28      0+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小组交流讨论。

3.比较异同点。

  学生交流:第一道括号在前,表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第二道括号在后,表示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

提问:运算的顺序不同,为什么得数还相同呢?

学生交流:因为两道算式都是把281723三个加数相加。

谈话:三个加数本身没变,加数的位置也相同,所以不管哪两个数先加,得数都相同。得数相同,我们也可以连成等式。(板书28+17+23=28+(17+23)

4.猜测规律,举例验证。

谈话:这个发现,会不会仅仅是一种巧合呢?如果换成其他的三个数相加,左右两边的得数还会相同吗?你能不能再举些例子来验证?

同桌合作一起来验证,怎么做?(先举三个数,左边的同学按左边的方法算出和,右边的同学按右边的方法算出和,在看看和一样不一样。)

同桌互相验证,全班汇报。

5.归纳加法结合律。

师生共同小结: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谈话:这个规律又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一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

你能用字母把加法结合律表示出来吗?(板书:(a+b)+c=a+(b+c))读一读。

  6.谈话:其实加法结合律,我们在加法口算时早就用过了请看

一年级用“凑十法”计算,9+几时,把7拆成16,先把91结合相加凑满十,再加6,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三年级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我们把第二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第一个加数先和整十数结合相加,再加一位数。这里也用了加分结合律。

三.巩固内化,拓展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重点:第4小题:先运用了加法交换律,交换了4825的位置。再应用了加法结合律,改变了原来的运算顺序。

2.做“想想做做”第2.

你能在方框内填出合适的数吗?根据什么来填?

3.做“想想做做”第3

    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联系加法交换律,解释验算的依据。

4.做“想想做做”第4

提问:老师这里有两行树叶,上面都有数字,哪两片树叶上的数的和是100,请把他们连起来。想一想:什么样的两个数加起来会是100?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知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