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县域教育质量提升的问题与建议

(2024-07-24 07:45:47)

   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人民满意的教育必定是高质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当前,教育正加快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进入全面提高质量的内涵发展阶段。提高教育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的全方位调整,需要做到老师“教好”、学生“学好”、学校“管好”三位一体。义务教育阶段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基础,是重中之重,而重点是抓教学改革、课程质量提升,倡导启发式、体验式、互动式教学,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学校和教师都应牢固树立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国家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效益,把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心集中到教育教学上来,全面提高教育的质量。

对初中教育高质量建设进行了一些浅层次的思考和一些不成熟的建议,简要梳理如下。

一、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深刻理解教育高质量的内涵

主要问题:少数学校领导和教师把教育高质量与教学成绩等同,一提质量就只盯考试成绩;什么是初中教育的高质量?标准是什么?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向和标准;初中教育高质量怎么建设的路径不明晰,部分学校以偏概全、无方向引领、无目标导向。

思考建议:

1.依据新时期党和国家对教育质量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理念,结合县域实际,制定县域初中教育高质量建设的目标、标准。

2.举办校长书记教育高质量论坛,从“价值回归、生态重塑、关系重构、评价转型”等方面思考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促进人人学、人人思、人人讲。

3.开展教育高质量大讨论、大宣讲,让符合教育规律、国家要求、县域实际的教育高质量目标、标准深入人心,成为系统上下和校长、教师的自觉。

二、整合才能凝聚力量:系统推进初中高质量建设工作

主要问题:孤立看待初中教育高质量建设,把初中质量建设当成是教育系统的事情,当成是初中学校、初中教师的事情,当成是教研室、教育股的事情;观望指责的多,真心支持参与的少。

思考建议:

1.系统设计推动。初中教育高质量不是某一个主体可以去独立完成的,有政府的责任,有教育局的责任,有教研室专家的责任,也有校长、老师、家长以及社会的责任,要以系统工程去设计和推动。

2.在基于调研和论证基础上,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加大教育装备和信息赋能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改善办学条件。改善教师住房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待遇,提高教师幸福指数。

3.教育局机关股室要协同联动,改变各自为战、各自有狠的现状,聚焦质量提升,用实际行动支持初中教育高质量发展。四是发挥初中“上接下联”的作用,定期开展跨学段联合教研活动,探索小初、初高衔接的具体方式和机制。

三、评价激发教育活力:改革完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主要问题:没有具体可操作、且经过专家论证的的初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评价初中学校办学质量好与坏过于主观,没有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教师考核评价项目过多,且有的是多年以前的标准,与新时期要求的契合度不高,不能起到激发、引领作用;教育局股室之间以及学校、教师不同考核细则之间有冲突、打架的情况,整合性、一致性差。

思考建议:

1.根据国家对初中学校评估标准和质量评价标准,研制科学合理的县域初中教育高质量评价标准,准确评判学校办学质量。

2.定期联合组织初中办学质量督导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校长任用、提拔直接挂钩,真正坚持奖优罚劣、质量为王的原则。

3.重新制定和规范教学质量、师德考核、职称评审等教师考核评价细则,聚焦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质量发展,建立各种考核结果整合运用机制,真正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三、专业指导解决问题:强化初中高质量建设工作指导

主要问题: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股室和少数学校布置工作压任务、提要求、喊口号的多,真正给予学校和教师有效指导如何落实工作的少;质量提升、教学管理、教学改革等相关工作没有专业完善的实施规范,学校不知道怎么做,耗时费力达不到要求,没效果;学校参加会议、迎接检查没有实质性减少,学校和教师还不能真正做到安心抓质量。

思考建议

1.研制县域初中教育高质量建设指导意见,从目标任务、建设内容、实施途径、保障机制、考核评价等方面,给学校提供提高质量的路线图和施工图。

2.机关股室和学校布置工作,既要有明确的目标任务,更要深入学校、教师实地指导怎么做,教给学校和教师落实工作要求的具体做法。

3.加强实地调研诊断,聚焦初中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难点、阻点问题,组建专班针对性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如:教学管理、集体备课、作业命题、课标落地等),逐一帮学校解决实际难题,逐步探索县域初中教育高质量发展本土化实施路径。

4.加强工作的连续性和全程性管理,避免开始热闹、后面冷场的“一阵风”式工作,杜绝有开始、无结果的“空头式”工作,减少只发文、无下文的“断头式”工作。要减少形式主义的活动,控制会议次数,减少不必要的报表和材料。有效整合相近、相关工作,实现工作布置、检查督办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减轻学校过重负担,给学校安心抓教学的安静环境。

四、以强带弱整校推进:促进教联体校区质量共升共荣

主要问题:教联体改革体制机制落地的高效性还有待提高,各校区之间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新的体制没有形成,旧的观念又没有彻底抛弃,处于转型关键期的部分教联体学校工作思路不太清晰、学校管理不太顺畅,少数教联体校区管理之间形成了新的内耗,影响质量提升。

思考建议:

1.聚焦教联体各校区教育质量协同提升机制和路径,逐教联体学校进行诊断和指导,帮助教联体学校建立适合的运行机制,快速融合,降低内耗。

2.建立教联体各种委员会、学科组、教研组、年级组工作规范和工作绩效考评标准,促进教联体相关组织机构规范高效运转,实现资源、经验共享。

3.真正在教联体内和跨教联体全面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将优秀的师资进行均衡配置,为每所中学每个学科配备专业领头人。

4.加强教联体学校的集体教研、集体备课、网络教研等工作的管理,建立相应的操作规范和实施流程,切实提高集体备课和校区联合教研的实效,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五、文化引领质量提升:精心培育高品质学校文化

主要问题:部分学校忽视了学校文化建设,学校办学思想、目标和愿景不太清晰,或者是几乎没有;少数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随意性强;少数学校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不足,教师缺少主人翁和团队意识,归属感不强。

思考建议:

1.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加强校园环境美化和平面管理,让师生感受到学校的良好风气。

2.精心培育学校文化品牌,涵养学校文化,强化校风建设,制定校规校纪,加强文化教育,培养师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师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3.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体育节、艺术节、各种竞赛、户外团建等,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发挥学生社团作用,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力,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

六、赋能教师发展提质:提升校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主要问题:少数校长教师职业信念不坚定,职业倦怠和躺平思想还不同程度存在;少数校长教师思想观念陈旧,固步自封,管理理念、教学方法相对落后,提升教育质量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专业能力不强;教学常规管理缺少规范,效果差;新课标、新教材、新中考学习、研究、落实不到位;少数校长关注自身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淡薄,不重视校本研修,专业精神和专业品质不优。

思考建议:

1.系统上下要真正重视校长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专业能力,建立完善教师培训培养相关机制,持续建构优化县域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促进校长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2.做强县域教师培训体系统领、名师引领的“双领引擎”,建立“培、育、用、管、评”一体化的名师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强化名师工作室建设、青蓝工程实施和送教下乡培训,发挥名师骨干引领作用。

3.发挥“国培计划”示范引领作用,精准遴选“国培”“省培”等高端培训项目的参训对象,让“最合适、最需要、最能发挥作用”的校长教师参加培训;严格参训教师返岗进行培训成果展示和应用转化制度,充分发挥参训教师示范作用。

4.根据学校需要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切合实际开展新课标、新教材、新中考的“三新”培训,强化初中新教师、新班主任、薄弱学科和短缺学科教师专项培训,提高初中教师提升教育质量的专业能力。

5.建立县域教师培训专家团队和专家工作组,聚焦初中教育质量提升的共性问题和实施难题开展专题调研诊断、策略研究、现场示范,帮助学校和学科教师解决质量提升的“拦路虎”。

6.县域制定校本研修实施指导意见,建立校本研修工作年度考核机制。明确校长是学校校本研修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成果导向,常态规范实施专题式校本研修,真正解决初中教育质量提升中的问题,切实提高校本研修专业性和实效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