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艺录序原文及注释笔记

(2021-05-08 10:14:00)
标签:

教育

时评

时尚

文化

语言

 谈艺录序原文及注释笔记


原文及附注

原文:

   談藝錄序   錢鍾書

    《談藝錄》一卷,雖賞析之作,而實憂患之書也。始屬稿湘西,甫就其半。養屙返滬,行篋以隨。人事叢脞,未遑附益。既而海水羣飛,淞濱魚爛。予侍親率眷,兵罅偸生。如危幕之燕巢,同枯槐之蟻聚。憂天將壓,避地無之,雖欲出門西向笑而不敢也。銷愁舒憤,述往思來。託無能之詞,遣有涯之日。以匡鼎之説詩解頤,為趙岐之亂思係志。掎摭利病,積累遂多。濡墨已乾,殺青尟計。苟六義之未亡,或六丁所勿取;麓藏閣置,以待貞元。時日曷喪,清河可俟。古人固傳心不死,老我而捫舌猶存。方將繼是,復有談焉。凡所考論,頗采“二西”之書,(“ 二西”名本《昭代叢書》甲集《西方要紀•小引》、《鮚埼亭詩集》卷八《二西詩》。) 以供三隅之反。蓋取資異國,豈徒色樂器用 ;流布四方,可徵氣澤芳臭。故李斯上書,有逐客之諫;鄭君序譜,曰“旁行以觀”。東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學北學,道術未裂。雖宣尼書不過拔提河,每同《七音略序》所慨;而西來意即名“東土法”,堪譬《借根方説》之言。非作調人,稍通騎驛。附説若干事,則《史通•補註》篇固雲:“除煩則意有所恡,畢載則言有所妨;遂乃定彼榛楛,列為子註。”蕭志離亂,羊記伽籃,遺意足師,祖構有據。餘既自嘆顓愚,深慚家學,重之喪亂,圖籍無存。未耄善忘,不醉多謬;蓄疑莫解,考異罕由。乃得李丈拔可、徐丈森玉、李先生玄伯、徐君調孚、陳君麟瑞、李君健吾、徐君承謨、顧君起潛、鄭君朝宗、周君節之,或錄文相郵,或發篋而授。皆指饋貧之囷,不索借書之瓻。並書以志仁人嘉惠雲爾。壬午中元日鍾書自記。 

右序之作,去今六載,不復追改,以志一時世事身事耳。初稿既就,餘時時筆削之。友好知聞,頗多借閱,且慫恿問世。今承王伯祥、葉聖陶兩先生索付開明書店出版,稿祗暫定,見多未熟。周振甫、華元龍二君於失字破體,悉心讎正;周君並為標立目次,以便翻檢,底下短書,重勞心力,尤所感愧。余校閱時,見援據未備者數處。而排字已就,未宜逐處補闕。因附益於卷尾。民國三十七年四月十五日又記

附注:

  1、人事叢脞——《書•益稷》:“元首叢脞哉,股肱惰哉,萬事墮哉。”孔傳:“叢脞,細碎無大略。”

  2、海水群飛——《文選•揚雄<劇秦美新>》:“神歇靈繹,海水羣飛。”李善注:“海水,喻萬民;羣飛,言亂。”)

  3、淞濱魚爛——《公羊傳•僖公十九年》:“梁亡。此未有伐者。其言梁亡何?自亡也。其自亡奈何?魚爛而亡也。”

  4、危幕之燕巢——《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猶燕之巢於幕上。”

  5、枯槐之蟻聚——《南柯夢》記有槐安國蟻民,喻國弱民微。元好問《眼中》詩:“枯槐聚蟻無多地,秋水鳴蛙自一天。”

  6、憂天將壓——《列子•天瑞》:“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7、避地無之——《漢書•敘傳上》:“ 始皇之末, 班壹避墬於 樓煩 ,致馬牛羊數千羣。”, 顏師古 注:“墬,古地字。”

  8、出門西向笑而不敢也——《新論琴道篇》引諺語:“人聞長安樂,則出門而西向笑;知肉味美,則對屠門而大嚼。”

  9、以匡鼎之說詩解頤——《漢書•匡衡傳》:“諸儒爲之語曰:‘無説《詩》, 匡鼎來; 匡説《詩》,解人頤’。”

  10、為趙岐之亂思系志——趙歧《孟子題辭》:“聊欲系志於翰墨,得以亂思遺老也”,焦氏《正義》:“音義雲:張雲:亂,治也,思,去聲,按思謂憂思也,著書明道,則可治其憂思”。 岐字邠卿,京兆長陵(今陝西咸陽)人,少明經,有才藝,作《孟子章句》等。

  11、苟六義之未亡——《詩•大序》:“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12、或六丁所勿取——《後漢書•梁節王暢傳》:“從官卞忌自言能使六丁。” 李賢注:“六丁,謂六甲中丁神也。若甲子旬中,則丁卯為神,甲寅旬中,則丁巳為神之類也。役使之法,先齋戒,然後其神至,可使致遠方物及知吉凶也。”

  13、麓藏閣置——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僕誠以著此書,藏諸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僕償前辱之現,雖萬被戮,豈有悔哉。”

  14、以待貞元——《文公易說》卷七:“先生(按指朱熹)曰:‘……元亨利貞:元是萌芽初時,亨是長枝葉的,利是成遂時,貞是結實歸宿處。下梢若無這歸宿處,便也無這元了。惟有這歸宿處,元又從此起。元了又貞,貞了又元,萬古只如此迴圈無窮……’”

  15、時日曷喪——《書•湯誓》“有眾率怠,弗協,曰:‘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孔傳:“眾下相率為怠情,不與上和合,比桀於日,曰:‘是日何時喪,我與汝俱亡!’欲殺身以喪桀。”

  16、清河可俟——唐•鄭錫《日中有王子賦》:“河清海晏,時和歲豐。”又,吳承恩《西遊記》第九十回:誠所謂河清海晏,太平之世界也。

  17、老我而捫舌猶存——《詩•大雅•抑》:“莫捫朕舌。”意為按舌不言。

  18、頗采“二西”之書——作者自注:“二西”名本《昭代叢書》甲集《西方要紀•小引》、《鮚埼亭詩集》卷八《二西詩》。

  19、以供三隅之反——《論語》:“不憤不咎,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20、宣尼——漢平帝元始元年追諡孔子為褒成宣尼公,後因稱孔子為宣尼。

  21、遂乃定彼榛楛——《文選•陸機<文賦>》:“彼榛楛之勿翦,亦蒙榮於集翠。”李善注:“榛楛,喻庸音也。以珠玉之句既存,故榛楛之辭亦美。”此喻平庸之物。

  22、蕭志離亂——蕭世怡撰《淮海亂離志》四卷,敘梁末侯景之亂。

  23、羊記伽藍——楊炫之撰《洛陽伽藍記》。楊炫之,北魏散文家。楊或作陽,又誤作羊,元魏北平(河北滿城)人。史通及晁公武之讀書志中誤作羊炫之。

  24、不醉多謬——陶淵明《飲酒》第二十首:“但恨多謬誤,君當恕罪人。”

  25、皆指饋貧之囷——《三國志•吳志•魯肅傳》:“ 周瑜爲居巢長,將數百人故過候肅,並求資糧。肅家有兩囷米,各三千斛。肅乃指一囷與周瑜。”喻慷慨資助。

  26、不索借書之瓻——《集韻》“瓻”字注雲:“古以借書,借書饋酒一瓻,還書亦饋酒一瓻”。 

 

 原文夹注

谈艺录一卷,虽赏析之作,而实忧患之书也。始属稿湘西,甫就其半。养疴返沪,行箧以随。人事丛脞(丛脞谓琐碎、杂乱,《书·益稷》:元首叢脞哉,股肱惰哉,萬事墮哉。孔传:叢脞,細碎無大略。”),未遑附益。既而海水群飞(海水羣飛,喻动乱。《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神歇靈繹,海水羣飛。李善注:海水,喻萬民;羣飛,言亂。,淞滨鱼烂(鱼腐烂。喻自内部糜烂腐败。)。予侍亲率眷,兵罅偷生。如危幕之燕巢,同枯槐之蚁聚。忧天将压,避地无之,虽欲出门西向笑而不敢也。销愁舒愤,述往思来。託无能之词,遣有涯之日1。以匡鼎(鼎,当、方之意。)之说诗解颐(《汉书·匡衡传》:諸儒爲之語曰:無説《詩》, 匡鼎來;匡説《詩》,解人頤,解頤,谓开颜欢笑。),为赵岐(字邠卿,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人,少明经,有才艺,娶扶风马融兄女,因得罪宦官,变姓名,隐匿四方,卖饼北海市中。时安丘孙嵩年二十余,游市见岐,察非常人,停车呼与共载,相为死友,藏于复壁数年,作《孟子章句》等。)之乱思系志。掎摭(指摘。)利病,积累遂多。濡墨已干,杀青(古人校书,初书于竹简上,改定后再书于绢帛。后因泛称缮成定本或校刻付印为殺青(通,少。)计。苟六义之未亡,或六丁(道教以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为阴神,天帝所役使;道士则可以符箓召请驱使。)所勿取;麓藏阁置,以待贞元(古以元亨利贞喻春夏秋冬,故借指时令的周而复始和天道人事的转换。《严复诗文选》之《次韵答孙生》,首句:贞下何曾更起元,贞下起元,周振甫注:《易·乾》:元、亨、利、贞。朱熹比作春、夏、秋、冬。贞下起元,好比冬尽春回,喻好转。)。时日曷丧(《书·汤誓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孔传:众下相率为怠情,不与上和合,比桀于日,曰:是日何时丧,我与汝俱亡!欲杀身以丧桀。,清河可俟。古人固传心不死,老我而扪舌(《诗·大雅·抑》:莫捫朕舌。意为按住舌头。表示不说话或不发声。)犹存。方将继是,复有谈焉。凡所考论,颇采二西之书,以供三隅之反。盖取资异国,岂徒色乐器用2;流布四方,可徵气泽芳臭。故李斯上书,有逐客之谏;郑君序谱,曰旁行以观。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庄子天下》:道术将为天下裂。虽宣尼(汉平帝元始元年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后因称孔子为宣尼。)书不过拔提河(宋圜悟克勤《碧岩录》第九十二则:世尊未拈花已前,早有这个消息,始从鹿野苑,终至拔提河,几曾用着金刚王宝剑。,每同《七音略序》所慨;而西来意即名东土法(明顾起纶《国雅品士品一》:(张司丞来仪﹞《送僧还日本》云:杖锡去随缘,乡山在日边。遍参东土法,顿悟上乘禅。’”,堪譬《借根方说》之言。非作调人,稍通骑驿。附说若干事,则《史通补注》篇固云:除烦则意有所恡,毕载则言有所妨;遂乃定彼榛楛(喻平庸之物。《文选·陆机<文赋>》:彼榛楛之勿翦,亦蒙榮於集翠。李善注:榛楛,喻庸音也。以珠玉之句既存,故榛楛之辭亦美。,列为子注。萧志离乱(隋志:《淮海乱离志》四卷,萧世怡撰。叙梁末侯景之乱。),羊记伽蓝,遗意足师,祖构有据。余既自叹颛愚(陈子昂《上军国机要事》:乃被逆賊詐造官軍文牒,誣召懷昌。昌等顓愚,無備陷没。谓愚昧,笨拙。),深惭家学,重之丧乱,图籍无存。未耄善忘,不醉多谬(陶渊明《饮酒》第二十首: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蓄疑莫解,考异罕由。乃得李丈拔可、徐丈森玉、李先生玄伯、徐君调孚、陈君麟瑞、李君健吾、徐君承谟、顾君起潜、郑君朝宗、周君节之,或录文相邮,或發箧而授。皆指馈贫之囷(《三国志·吴志·鲁肃传》: 周瑜爲居巢長,將數百人故過候肅,并求资糧。肅家有兩囷米,各三千斛。肅乃指一囷與周瑜。后以指囷喻慷慨资助。),不索借书之瓻(陶制的酒器。古人借书以此盛酒酬之。)。并书以志仁人嘉惠云尔。壬午(1942)中元日锺书自记。

右序之作,去今六载,不复追改,以志一时世事身事耳。初稿既就,余时时笔削之。友好知闻,颇多借阅,且怂恿问世。今承王伯祥、叶圣陶两先生索付开明书店出版,稿祗暂定,见多未熟。周振甫、华元龙二君於失字破体,悉心雠正;周君并为标立目次,以便翻检,底下短书,重劳心力,尤所感愧。余校阅时,见援据未备者数处。而排字已就,未宜逐处补阙。因附益於卷尾。民国三十七年四月十五日又记

注:

1)遣有涯之日——可参观《管锥编》第四册第1433页:   

又按郑氏(郑文焯——赶秋按)谓不为无益之事,何以悦有涯之生,见诸陶弘景上梁武帝论书,似误,(赶秋按:《全梁文》)卷四六《与梁武帝启》七首初无此也。两语历代称引,实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一节:既而叹曰:若复不为无益之事,则安能悦有涯之生!是以爱好愈笃,近于成癖。陈师道《后山诗集》卷一二《题明发高轩过图》:晚知书画真有益,却悔岁月来无多,即反用张语;贾似道好收藏,名其堂曰悦生,《说郛》卷十二采贾氏杂记曰《悦生堂随钞》,取意亦本张语。然董其昌《容台集诗集》卷四《仿李营丘寒山图序》云:余结念泉石,薄于宦情,则得画道之助。陶隐居云:若不为无益之事,何以悦有涯之生!千古同情,惟予独信,非可向俗人道也;早误主名。李葆恂《义州李氏丛刊七种》中《无益有益斋论书诗》自序,亦沿误以为陶氏语。郑氏传讹而坐实之。项鸿祚《忆云词》丙稿自序:嗟乎!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时异景迁,结习不改;变收鉴书画为写作词章,又易,意较凄婉矣。


2)取资异国,岂徒色乐器用……李斯上书,有逐客之谏——李斯《谏逐客书》: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