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团音,由分到合的心路历程
(2019-07-29 17:41:29)
标签:
时尚文化娱乐教育时评 |
尖团音是汉语音韵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即尖音和团音的合称。尖音指z、c、s声母拼i、ü或i、ü起头的韵母,团音指j、q、x声母拼i、ü或i、ü起头的韵母。部分方言中分别“尖团”,如把“尖、千、先”读作zian、cian、sian,把“兼、牵、掀”读作jian、qian、xian。普通话不分“尖团”,如“尖=兼”jian,“千=牵”qian,“先=掀”xian。
今天所说的尖团两组字根本上来自于古汉语中完全不同的两套声母,类似今天的舌面后音gkh和舌尖前音zcs,官话区有些地方方言保留jqx与zcs对立,其中有地方的方言舌面后音腭化成jqx,舌尖前音不腭化,而有些地方保留gkh与jqx对立,舌面后音不腭化成jqx,舌尖前音腭化,这两种方言都可以区分尖团字。
团音、尖音和圆音的定义:舌面后音gkh的齐撮呼腭化为jqx为团音;舌尖前音zcs的齐撮呼腭化为jqx为团音;舌面后音gkh的齐撮呼没有腭化,其gi、ki、hi为圆音;舌尖前音zcs的齐撮呼没有腭化为,其zi、ci、si为尖音。
最早出自清人《圆音正考》的序言。《圆音正考》成书于1743年,即乾隆八年,是专为纠正尖音舌面化(尖团合流)的语病,分辨尖团音而写的。其序言说:“试取三十六字母审之,隶见溪群晓匣五母者属团,隶精清从心邪五母者属尖,判若泾渭,与开口、闭口、轻唇、重唇之分,有厘然其不容紊者,援辑斯篇,凡四十八音,为字一千六百有奇。每音各标国书(满文、满族称满文为国书)一字于首,团音在前,尖音居后”。从这段序言可以知道,所谓团音,就是见系齐撮呼的读音,其声母等于现代舌面音jqx,如基ji欺qi希xi;所谓尖音,就是精系字齐撮呼的读音,其声母近似现代舌尖音zcs(精系舌尖音的发音是舌尖抵下齿背),如积zi七ci西si。
在取消尖音、合并尖团之前,中国两千多年的字书和韵书都是分尖团的。
普通话承袭了“数人会”“国语罗马字”的衣钵,砍掉了尖音,搞了“尖团合流”。某些语言学家为此拍手叫好,认为是汉语发展的自然规律。而广大北方话社区的乡村野老和老派学者对此却深恶痛绝。熟悉京剧的朋友知道,京剧虽无入声,但上规矩的京剧至今都是有严格的尖团音分化要求。不分尖团音的仅仅只是满族汉化语系、受满语等影响的语系、淮河语系、淮海语系等等。其他大部分地区失去尖团是因为上世纪20年代的合流大潮下开始合流,一些尖团合流地区的濒死派仍存在区分尖团的现象。
古代任何韵书都区分尖团。七十年来,一代一代的“孩子王”们情愿或不情愿地用法定语音教学生“咬舌子”(把尖音字念成团音),而“京剧界至今讲究尖团音的区别”。在尖团音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分歧。
有人呼吁,520个尖音字等待光明正大地重回汉家舞台。这其中,常用尖音字也不过百个。普通话的改革当从尖团始,数千个常用字先“拉出”520个尖音字,届时,就无须抱怨同音字多。更何必搞半天不知道是“小”还是“晓”?也何必50个字全部读“ji”?
书上和网络上曾有过几种为京剧唱念正音而编写的《尖团字对照表》。它们各有其异,想必是出于编写者各自的见闻和记忆,难免有误(例如把“缄”“酗”等字误为尖音字,把“戢”等字误为团音字,或者把“泣”等字误为尖音字,把“亵”“宿”“驯”等字误为团音字)。所以并不存在所谓“京剧版”的《尖团字对照表》。《尖团音对照表》应以清《康熙字典》,1950年代初期的《四角号码新字典》等等辞书为准。
zii和ji的尖团对照
zii:积唧疾挤集辑嫉即籍脊际剂霁济荠祭寂绩迹稷蒺跻鲚齑鲫
ji:几机鸡记及急已季基激吉击棘亟纪冀悸级继寄汲悸妓畸……
zian:尖箭煎剪荐贱尖戋笺翦饯戬谫溅歼僭鞯溅践湔牮渐
jian:肩见兼件建减检简监坚剑鉴蹇碱拣謇柬缄茧间键艰……
ziang:将浆奖酱蒋匠桨虹
jiang:姜僵疆讲绛降缰豇犟强耩礓糨……
ziao:焦蕉椒礁鹪噍湫嚼鹪醮噍剿僬
jiao:交脚角教娇搅骄狡郊饺轿窖浇叫较皎铰侥蛟艽缴……
zie:接节姐睫藉捷婕疖借截嗟啑
jie:结劫解竭杰界届揭戒阶颉介街皆拮羯碣桀芥阶疥孑……
zin:津进尽浸晋烬荩缙赆溍
jin:今近斤巾金瑾谨紧筋锦仅襟靳劲禁……
zing:精睛晶旌井靖阱菁靓净腈婧静
jing:京惊经竟镜痉径颈竞泾荆竟敬境……
ziu:酒就揪鹫僦蹴啾鬏
jiu:九旧久究韭救灸纠舅厩究阄臼疚赳柩桕鸠咎……
zü:疽狙且聚沮咀苴龃雎趄
jü:居拘鞠矩举巨具局距锯菊橘遽拒榉炬莒剧……
züan:朘睃镌隽
jüan:捐鹃眷圈绢卷鄄倦娟蠲锩狷涓锩……
züe:绝嚼爵爝穱
jüe:决觉角掘撅孓诀抉攫脚橛矍镢厥崛……
zün:俊峻竣浚骏隽濬馂
jün:军君均菌龟钧筠麇莙皲捃郡麇……
cii和qi的尖团对照
cii:七妻漆戚柒栖齐砌凄脐缉沏荠萋蛴葺嘁槭碛
qi:期欺起其骑奇俟亓启岂弃祁企乞契歧祈讫气器泣……
cian:千签钎迁扦仟前钱潜浅倩佥芊阡茜堑
qian:牵铅嵌钳乾谴谦歉纤遣黔骞悭虔肷掮欠……
ciang:枪墙抢呛蔷跄戗戕炝锵樯嫱锖
qiang:腔羌蜣强襁镪羟镪……
ciao:锹悄瞧鞘雀峭樵憔谯愀诮劁俏
qiao:敲撬巧桥翘壳乔侨橇荞跷鞒窍……
cie:切且窃砌趄妾
qie:茄怯惬锲箧慊伽挈……
cin:亲侵寝秦吣螓嗪沁锓
qin:钦琴勤擒芹禽揿衾芩……
cing:清氰青情晴圊请箐蜻鲭亲
qing:轻氢倾擎顷卿謦苘黥罄磬綮檠庆……
ciu:秋楸鳅湫囚泅酋蝤遒煪
qiu:丘求球仇邱龟蚯裘糗巯逑虬巯……
cü:娶蛆黢趋取趣觑
qü:区曲屈躯龋瞿渠祛诎麴朐衢岖去……
cüan:悛全泉痊醛铨筌诠辁荃
qüan:圈权拳犬券颧畎鬈蜷劝……
cüe:雀鹊碏皵踖
qüe:缺确瘸炔榷阙阕悫却……
cün:逡夋踆
qün:群宭囷裙麇……
sii和xi的尖团对照
sii:西息惜昔媳腊玺洗袭细席熄锡膝夕悉粞矽晰硒铣析汐犀葸蟋徙屣习
xi:吸稀溪熙希檄牺羲檄奚饩喜兮嬉翕隙曦戏系醯郗欷歙……
sia:斜(古诗中为了押韵,常把斜的韵母读成ia,如“远上寒山石径斜”)
xia:侠下夏吓瞎虾辖匣瑕呷霞峡狭厦暇遐舺……
sian:先鲜仙纤涎羡铣藓冼跹酰暹筅氙霰涎籼跣线腺
xian:掀锨显闲嫌险弦衔馅限咸贤宪舷苋娴痫县现献陷……
siang:相箱镶厢湘襄葙缃骧翔祥橡详庠蟓鲞想象像
xiang:香乡响巷享降飨饷芗向项……
siao:消削销逍绡箫蛸萧宵肖硝霄筱潇啸小笑
xiao:嚣骁效淆晓哮枵哓崤枭校孝……
sie:写楔些斜谢契屑邪榍榭绁卸泻泄燮躞亵
xie:蝎歇鞋血挟协械携胁解薤谐勰瀣……
sin:新心芯薪锌辛寻莘信囟
xin:欣馨忻歆鑫昕衅镡……
sing:星腥猩惺省擤醒性姓
xing:兴行型形刑杏邢硎悻荥荇陉荇幸……
siu:修羞馐锈绣袖秀宿脩岫
xiu:休臭溴貅髹鸺庥咻嗅朽……
sü:须需戌徐绪恤糈蓿胥醑溆续序絮婿
xü:虚墟嘘畜旭吁酗栩许蓄浒顼诩煦砉勖洫侐……
süan:宣选癣漩璇镟旋渲瑄揎
xüan:暄煊悬玄轩眩券谖泫铉炫痃喧萱塇楦谖绚……
süe:削薛鳕雪踅
xüe:靴学穴泶噱血……
sün:寻循殉浚旬巡询恂郇蕈荀徇汛浔讯迅逊巽驯
xün:熏勋薰曛荤埙獯醺荤训……
具体来说,何谓尖团,即“箭—剑”有别、“尖—肩”有别、“小—晓”有别、“酒—久”有别、“亲—钦”有别、“心—欣”有别、“积—鸡”有别、“先—掀”、“千—牵”有别……
(1)中原地区,河南,大多数地区能够完全区分尖团。洛阳分,南阳分,郑州西部分…。
[1-3]
(2)山东地区,大多数地区完全区分。东部胶辽地区大多区分尖团,山东东部几乎全境分,西鲁小区也分,西齐小区不分。青岛分…。
[4-5]
(3)关中地区,陕西中部能够区分。西安的郊乡大量分尖团,市区已有退化。
(4)西北地区,为数不少能够区分尖团,如甘肃天水能够完全区分尖团音。
[6]
(5)河北地区,中南部部分县市存在分尖团的现象。
[7]
(6)吴语区,一部分地区完全区分,一部分地区不能区分。苏州分、无锡分、嘉兴只有平湖和嘉善分、上海只有嘉定分、芜湖的繁昌分。绍兴不分、宁波不分。
(7)晋语区,部分区分。南部(如晋东南)大都完全区分尖团,中部(如晋西)能够区分一部分尖团音,北部(如河套)完全不能区分尖团音。
(8)粤语区,区分尖团。广州分,香港分。
(9)湘语区,大部分区分尖团。长沙城区内不分,周边分。
(10)闽语区,区分尖团。福州分,闽南分。
(11)南京地区,老南京话区分尖团,新南京话已退化。
(12)除以上地区外大多不分尖团。东北官话区不分、西南官话区、江淮官话区大多不分。
尖团合流是一个退化现象,因为诸如“sin”(新心辛信…)这类的音素还是比较重要的。尖团合流使得高度精密化的汉语出现模糊化。
什么是尖团合流呢?尖团合流又叫尖音舌面化,就是把尖音字读成团音,也就是把声母为zcs的齐摄呼的读音改为声母为jqx的舌面音,如把尖千仙(zian
cian sian)改读为坚牵掀(jian qian xian).
不分尖团的原因,大致有四:
二、上世纪20年代合流大潮下合流,模仿强势语言,1923年“国罗派”取消尖音、合并尖团。同一语言文化区,一些城市分尖团而一些城市不分尖团,当是这种情况。
分尖团是汉语的一大特点,也是汉语高度精密的表现,这从“剑”和“箭”
两个字上可以推知。
“剑”和“箭”都是古代常用兵器,而且都是在文明初期即造字时代常用的兵器。我们的祖先在造字时,是决不会让这两种同时存在的最常用的兵器完全同音的。如果完全同音,要说“拿jiàn来”,是让人们去拿剑呢,还是去拿箭呢?(补充一下,剑和箭在比较远古的时候连声母韵母都很不一样,剑是g声母m韵尾,箭是z声母n韵尾,但北方话mn合流,以及声母近似化后,才出现了尖团来区别)还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吗?就象小学的班主任老师给学生起学名,或者象父母给自己的孩子起乳名,能让两个学生或两个孩子完全同名吗?由此推知,我们的祖先造字时,是剑箭不同音,尖团音有别的。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沿革,仍然是剑箭不同音,尖团音有别。自从东汉末年开始用反切给汉字注音,更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剑的切脚字是“居欠”(jiàn,ㄐㄧㄢ),箭的切脚字是“子贱”(ziàn,ㄗㄧㄢ)。从梁的《切韵》、宋的《广韵》、《集韵》、清的《康熙字典》、民国时期的《中华大字典》,直到1932年,所有用反切注音的字书、韵书,无不是尖团分明的。即使是反映近代北方话实际语音的中、外字书,如元代的《中原音韵》,明代的《韵略易通》、《等韵图径》、《西儒耳目资》,清代的《五方元音》、《邮政式拼音方案》等,也都是分尖团的。只在1932年《国音常用字汇》颁行以后,才正式砍掉了尖音,搞了尖团合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