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在2008年的俄格战争捞到最大的好处

(2022-06-19 19:47:30)

前言:本人在今年4月11日,写过一篇《以史为鉴•北约是嘛玩意儿?》提到2008年俄格战争。有朋友向我提供一些资料,特别是那本《峭壁边缘——拯救世界金融之路》(中信出版社出版,乔江涛等译。平装,49元。电子版约5元。图书馆借阅最好),很受启发。续写此文。

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旗从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上徐徐徐徐降下下!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不复存在,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被解体了。

十几个加盟共和国独立,一下子冒出十几个位总统。这些人既是收割了前苏联财富的富翁,更清一色是前苏联的高干。对这些人和他们掌握的政权,西方国家还是不放心的。

于是,美国马上启动了“支持新生独立国家”和“自由援助法”,以及“俄罗斯领导人”和“未来一代的首创精神”等计划,动员大批原苏联的党外异见者、青年学者、商人、官员等“民主人士”,到美欧留学、进修和考察。格鲁吉亚“玫瑰革命”中胜出的萨卡什维利,就在法国、意大利和美国受过教育。

格鲁吉亚,斯大林的故乡。

美国在2008年的俄格战争捞到最大的好处

2003年11月,格鲁吉亚爆发了反政府的一系列示威活动,其领头人就是这个萨卡什维利。他每次公开露面都手拿一枝玫瑰花,因此被称为玫瑰革命。最终曾任前苏联外长的总统辞职,萨卡什维利“通过民选”上了台。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成为后来“颜色革命”的第一波。

美国在2008年的俄格战争捞到最大的好处

靠颜色革命上台的这些傢伙们,本来就没有什么本钱,所以更热衷于与西方国家勾勾搭搭,由这些和西方有更多“共同利益”的人执掌权力,显然比那些前苏共官僚更合适。

一次记者会上,已经上了台的萨卡什维利讲话后,立即回头问了他的顾问——美国退役军官布鲁斯·杰克逊,“我说错什么了吗?”这就是颜色革命后的新贵们与背后主子最真实的关系。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开幕当天,格鲁吉亚突然进攻分裂势力的南奥塞梯。之后,俄罗斯毫无悬念地赢得了战争。

其实此前,俄格两国已就南奥塞梯问题达成了协议,原本通过军演“亮块头”的俄58集团军也准备撤回了。从实力来说,格鲁吉亚的全部武装力量,仅相当于俄58集团军加配属航空兵及海军数量的五分之一,战术和装备也远低于俄军。

在争议已经得以解决,而实力特别悬殊的情况下,竟然主动挑起战争,这显然是违背常识的。但萨卡什维利偏偏就这么做了,所以我们只能从大背景中找原因。

2008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最初受影响的仅限于,直接参与建房和发放次级贷款的公司,以及一些从事抵押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2008年7月中旬,美国房地产抵押贷款巨头、持有或担保了美国抵押贷款市场 55% 的房地美和房利美报巨额亏损,而美国第四大投行的雷曼兄弟正在破产清算。其引起的震荡迅速以千钧之力横扫华尔街,金融市场大幅下跌。然后,危机开始波及与房地无关的普通信贷,和与抵押贷款没有直接关系的大型金融机构,进而形成世界性的金融风暴。

美国经济和美元地位岌岌可危,用当时美国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的话来说,已“在峭壁边缘”!此时,欧俄或俄欧确有过“趁他有病整死他”的想法。

在这个档口,俄格战争无异于在俄罗斯与欧盟的关系上,狠狠地捅了一刀。即便双方决策者对此心知肚明,但迫于国内舆论压力,短期内也无法和对方继续保持合作。也就是说,萨卡什维利这个看似毫无道理的举动,在这个关键时间上,极大地减轻了美元的压力。

顺便说一下,财长亨利•保尔森,后来撰写回忆录《峭壁边缘——拯救世界金融之路》。

美国在2008年的俄格战争捞到最大的好处

在中译本第141页,他说:“我在北京听到的消息令我自己绝难安心:俄罗斯官员已经与中国进行了顶层会晤,提议两个国家共同卖出大量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债券,迫使美国政府动用应急权力对这两家公司提供支持。中国人已经拒绝了这一居心叵测的计划,但这一消息令人寝食难安­——大肆抛售可能导致人们对两家公司完全丧失信心,对资本市场造成冲击。我一直等回到美国有通信安全的环境之后,才将这一消息通知总统。”反证俄也曾试图联合中国将美国推下峭壁!【当然,窃以为,此事疑点重重!国内是谁、出于什么目的将“顶层会晤”的消息透露给美高官?保尔森又出于什么目的在书中公开这些?我国当时更是基于什么考量,将处于峭壁边缘的老美拉上一把?等等。】

对历史的回顾,我们清楚地看到,俄格战争,美国才是这个事件真正的受益者!而最直接的受害者则是格鲁吉亚的普通老百姓和在战火中送命的士兵。

附:《次贷危机基本知识点》

次贷,是相对优质贷、高级贷、中级贷而言的。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一般,当地人买房,都是长期贷款。可是在美国,失业和再就业也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买房贷款,或者本来只夠买一套住房,在房价快速上涨,贷款利率又低的情况下,搞起了投机: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房赚钱。这些贷款者,在银行的评估中就属于次等级的抵押贷款人。本来银行对他们的贷款是谨慎的,一般控制在1~2%左右。

但,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美国一段时间国内稳定、市场繁荣、一派“遍地黄金”欣欣向荣的景象。政府奉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放松了金融监管。移民政策也较宽,房屋刚需较大,房价持续上涨。以城市享乐生活为特征的、高消费带动高增长的思维模式,鼓励人们超前消费、入市投机。

特别是九十年代末期,利率一再降低。加上“资产证劵化”等“一切皆可成为股票流通”等虚拟金融创新产品的推出,为金融危机埋下了伏笔。

次贷的按揭风险,银行本身就是加杠杆贷出来,即银行自有资产50亿,却按10倍甚至更大杠杆放贷成500个亿。为了稳妥,银行往往付出高额保险为这500亿担保,等于与保险公司共担风险。而保险公司又将大单拆分为若干小单,加价交由证劵发行商发行,在股票市场中被炒来炒去。到2006年初,美国次贷己占房贷的20%以上,某千亿的次贷己炒成62万亿,溢值600倍多。

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为美国的繁荣稳定安全敲响了警钟!但历史还沿着惯性前进了七八年,所谓“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开始破灭了。由次贷引发的风险,那怕是全美排行前十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

美国在2008年的俄格战争捞到最大的好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