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法练习用纸:毛边纸”的前世今生

(2022-05-01 21:29:07)

据史料记载,唐末宋初,江西、四川、湖南、福建一带开始以竹纤维为原料生产竹纸。至明代,工艺成熟,己美称为“赛霜斗雪”、“冰清玉洁”。这种纸呈复古的淡黄色,质地细嫩少疵。轻薄柔韧,光润洁净。托墨吸水性强,久存不蛀等特点。特别宜于书写、印刷、簿籍、裱背等。

明末,它以成本低,价格便宜,特别在印书方面很快替代了长期以来人们使用的、保存时间虽较长、造价昂贵的带棉成分的纸张。

“书法练习用纸:毛边纸”的前世今生

明代毛边纸捞制流程

据说,崇禎年间的藏书家毛晋(1599~1659年),就爱用竹纸印书,并在纸边盖一个篆“毛”字印章。于是,受名人效应,有人传这就是毛边纸的由来。

其实这是误传。明中期沈榜(1540~1597年。湖南临湘市羊楼司人),在顺天府的宛平县(今北京西城、丰台、海淀、石景山、门头沟等地)当县太爷时,有意搜集当地逸闻轶事,加上档案资料等,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编著了既是宛平县志、又是北京最早的史志书之一的《宛署杂记》,共二十卷。展示了当时北京的政治、经济、社会、风土人情和民间掌故等。

“书法练习用纸:毛边纸”的前世今生

《宛署杂记》记载的明中期北京市井生活。

其中,二十七章《铺行》中,记载了“夕月坛秋分祭••••••毛边黄纸二十张,价一钱四分”。宗庙月正祭“十月分••••••黄票毛边本纸九百张,价五两四钱”。隆庆六年(1572年)七月内,恭上仁圣皇太后、慈圣皇太后徽号“毛边纸二百张,银一两二钱”。刑部:霜降朝审,大市曹“毛边纸一百张,价银六钱”等不下十几起关于购置毛边纸的事例。

想来,这种纸裁剪时,切口边缘毛毛须须的,毛燥不齐,故俗称“毛边纸”。书法练习,多用毛边纸。

当代,机制毛边,质地薄而脆,一面光滑一面略带粗糙(随着仿制水平的提高,两面手感一样的机制毛工己大量上市)。有用嫩竹浆,较细腻,呈浅黄色;有用老竹浆,比较糙,呈黄色,称为丧葬用纸。还有掺以木浆、草浆的,颜色或发白或发暗,纤维短,拉力也小。它们都容易洇,线条不易掌握。但好的机制毛边效果也一样,吸水性能也适中。规格为78X48厘米和74X44厘米。

而手工毛边,用嫩竹浆。脱除木质素、软化纤维,用石灰长时浸沤(生料工艺)。质地棉软,厚实细腻,呈浅黄的复古黄色,纹理明显,两面手感几乎一样,抗水性弱,吸水适中。相对较厚,书写时有沙沙质感、手感较好。有道是“区别毛边看帘纹”,所谓帘纹,就是举纸迎光,纸面有一道道清晰可见的直线纹路。帘纹越清楚越细腻越上乘。极品老抄纸,帘纹半指(0.5厘米)。一指帘纹的谓上品,己不多见。现多为2厘米左右的。至于纹粗含混的则为下乘。规格为80X50厘米。因手工制作,产量不高,价格较机制毛边贵3~5倍。产地古为江西,今在四川夹江。

另外,浙江富阳的元书纸被称为“上品竹纸”。它采用当年毛竹浆。脱除木质素、软化纤维,直接用石灰蒸煮(熟料工艺)。它比一般手工毛边尺寸小一点(为1~1.5尺,方形),颇色深一点,纸张厚一点,表面毛茸一点,帘纹明显一点,也略贵一点。

“书法练习用纸:毛边纸”的前世今生

在传统文化中,关于书写纸,有几个知识点普及一下。

1、宜写宜画的宣纸。

传统的古典书画用纸,也是书写外交照会,保存高级档案和史料的最佳用纸。传统造纸工艺中,只用檀皮和沙田稻草作原料。即或相对手工毛边,它质地更细腻,也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有"纸寿千年"之誉。其中,澄心堂纸是五代十国时,南唐徽州出产的一种宣纸,肤卵如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为中华造纸史上最好的纸。

对书家而言,宣纸是国宴中的金盘玉盏。毛边乃寻常家庭的瓦钵瓷盆

2、书画纸张的尺和平尺。

这里的尺,既不是公制也不是市制,而是中国木匠祖师爷的鲁班尺。大致相当4尺=136厘米,68厘米约2尺。长136厘米宽68厘米的宣纸作品,行内称之为四尺宣或八平尺。

书画作品中,宣纸的常规尺寸有四、五(153 x 84厘米)、六尺(180 x 97 厘米)和丈二(367 x 144厘米)等四种。

其中,四尺宣是基本的计量标准。以此为例,所谓“全开”、“横批”,就是138 x 69 厘米,八平尺。“单条”和“对联”(138 x 34厘米)、“斗方”(138 x 69 厘米),都是对半裁,四平尺。三开(69 x 46厘米)约三平尺,四开(69 x 34厘米,相当一个成扇)是二平尺。六开(46 x 34厘米,相当一个扇面)和八开(35 x 34厘米)仅属于小品了。

3、手工纸的专用计量单位:刀。

古代手工制纸,张张铺设整齐后,用铡刀手起刀落,厚实的一摞纸坯旋即被切开。这厚厚的一摞即为“一刀”。如今,对各种规格的手工纸,多以100张为一刀。

但即或是手工毛边纸,也有光面和糙面之分。练习时可根据书体、笔毫软硬以及个人习惯等进行选择。光滑的一面用淡墨写,更光彩夺目,更圆滑,更易写。而使用不光滑的一面,笔纸间摩擦更高,更容易反映书写的活力。

比如行书,古人常用光面,因为光面摩擦力小。但在收笔和转折时,易提按不实,出锋太虚,造成笔病。而在糙面,因为摩擦力比较大,会不自觉地加大按笔力度,所以锋弹出的时候,力度是绷紧的。

再如草书,初学者用光面易油滑,以为应“快”,其实还是在糙面上慢来为好,尽量写好每个点画的细节。

其次是用笔。毛笔质地较软,应该用光面。不会因纸笔争力而点画变形。如果质地较硬,则两面都是可以用的。

使用新笔,最好也用光面,因为省笔。

所以,无论是光面还是糙面,都是有用处的,合理的运用,才是最好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