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柴达木-小说与真实

标签:
走过的路 |
分类: 随笔 |

至于柴达木盆地,那些悠远的、孤悬大漠的公路,寸草不生的戈壁,高低起伏的沙丘,干涸的灰白河床,无边无垠的雅丹……我也曾坐着路虎,在那一带跑过几次,用卡片机拍下几百张照片。
吴邪、阿宁在寸草不生的雅丹群迷路的一段读来等同身受,因为我也在那儿迷过路。与他们一样,我也没带水。不同的是他们走了三天,我只走了几个小时。他们的三天是阴天,我遇上的是赤日炎炎的大晴天。走到最后只觉得脚下发飘,脑袋像浮在液体里,这样的感觉这辈子就一次。
但读到一些细节,尤其地理上的细节,不能不怀疑南派三叔到没到过柴达木。
一是小说里的雅丹是戈壁上大大小小的黑色岩山,魔鬼城遍地都是石块,扎西每走一段就用石块垒一个石堆做为路标。
但“雅丹”却是维语“陡峭的土丘”的意思。魔鬼城是棕黄的风蚀土丘,不是岩山。那里的地面全是细小的沙砾土,别说石块,稍微大点儿的石子儿也不多。便疑心他把雅丹与南方丘陵地带的丹霞搞混了。
二是只要看一眼青海地图,很容易发现他们的路线一开始就是错的,并且错得厉害。
他们由格尔木出发,目标是察尔汗腹地的的塔木陀。岂不知格尔木本就位于察尔汗东部。不知何故却绕了个大圈子:先离开察尔汗,跑到北边河西走廊的敦煌,在那儿什么也没干,便沿着同一条公路南下,返回去敦煌已路过的大柴旦,由此向西第二次进入察尔汗。
从小说情节看,他们去敦煌显然不是会合什么人,也不是补给,因为格尔木的物资供应比敦煌更好。只得理解为领队的阿宁不看地图,跟着定主卓玛在甘肃、青海两个省间毫无道理乱跑一通,又回到了出发点。
以我之见,由格尔木到塔木陀,合理的路线起码有三条可选:朝北百十公里到大柴旦,由此向西,是最远一条。格尔木北只有几十公里的锡铁山朝西有条公路,由此进入察尔汗腹地比走大柴旦近得多。还有条更近的路,便是由格尔木南贴着昆仑山一路向西,可以避开许多难走的路,大半天时间就能找到塔木陀。
三是看看西藏地图又会发现两处错得离谱的地方。书中说柴达木众多河流源于唐古拉山和昆仑山的雪峰。但唐古拉山与柴达木间不但隔着高耸入云的昆仑山,还隔着广袤无垠的可可西里,唐古拉的雪水河绝无可能翻山越岭北流到柴达木。
按照小说中的描述,我测算那个虚构的塔木陀,也就是西王母宫城,大约在格尔木西的台吉乃尔湖与昆仑山北麓西王母瑶池间的那片盆地里。小说在这儿又犯了个常识性错误,说偷猎人常从这儿进入可可西里,打到猎物后由走私小道去尼泊尔。
看一眼地图,偷猎人走的这条路线长度近两千公里,还要穿越整个可可西里,翻越昆仑、唐古拉、念青唐古拉、冈底斯、喜马拉雅五道世界上最高的冰雪栅栏,即便藏羚羊的皮毛再值钱,贩运的成本之高,可谓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