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的探究与实践》
(2019-05-28 16:29:22)分类: 课题研究 |
芜湖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立 项 申 请 书
学科分类
课题名称
申请人(课题负责人)
(签
申请日期
芜湖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填 报 须 知
1、按照《芜湖市教育科学科研课题管理办法》规定,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课题负责人不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而且课题组中又无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科研人员参加实际研究工作的,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科研人员的推荐。
课题名称 |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的探究与实践》
|
|||||||
课题负责人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行政职务 |
专业职务 |
工作单位(联系电话) |
||
徐慕玲 |
女 |
49 |
教务处副主任 |
中学高级 |
清水中学(15955343030) |
|||
吴小燕 |
女 |
35 |
|
中学一级 |
汤沟中学(13865275316) |
|||
课题 负责 人的 学术 经历 |
徐慕玲学术经历: 1、2012年8月,点拨教育教学论文《从<老王>点拨教学公开课说起》获得市级一等奖。 2、2012年12月,电教作品《云南的歌会》获得省级三等奖。 3、2012年,负责课题《如何运用点拨法让课堂教学“轻负高质”》,并顺利结题。 4、2013年8月,第十五届教育学会论文《通往中考古诗文复习成功之路的捷径》,获得市级三等奖。 5、2013年9月,芜湖市教育教学论文《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获得市级三等奖。 6、2015年6月,十二届陶研论文《学习行知教育理念,创新语文作业设计》获得市级二等奖。 7、2016年6月,微课《学习人物描写方法,提高写作实践能力》获得市级优秀课例奖。 8、2016年9月,首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获得区级二等奖。 9、2016年10月,《如何运用点拨法让古诗词教学“轻负高质”》获得芜湖市基础教育教学论文三等奖。 10、2016年12月,参与市级重点课题《区域性城乡作文教学联动实践研究》研究活动。 11、2017年1月,《命题作文如何审题》获得区级“创新作文教学设计”评选二等奖。 吴小燕学术经历: 1、2012年无为县教研论文《亲近古诗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县二等奖。 2、2013年3月-2016年10月,市级课题《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成员,并顺利结题。 3、2016年,芜湖市课题论文《浅谈如何激发初中生的写作兴趣》市二等奖。 4、2017年“芜湖市中考优秀阅卷教师”。 5、2018年芜湖市优质课《文从字顺》获市二等奖; 6、2018年“一师一优课”《文从字顺》、《乡愁》分别获“市级优课”; 7、2019年鸠江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三等奖。 |
|||||||
课 题 组 主 要 成 员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行政职务 |
专业职务 |
工作单位 |
||
秦增明 王信亮 伍业龙 李舒舒 王海峰 李玲玲 尹庆龙
|
女 男 男 女 男 女 男 |
36 39 35 33 41 32 31 |
教研组长 办公室主任 政教副主任 无 教导主任 无 教研组长 |
中学二级 中学一级 中学一级 中学二级中学一级中学二级中学二级 |
育才学校 八角学校 雍南初中 六洲中学 汤沟中心学校 水楼学校 五显中学 |
|||
|
|
|
|
|
|
|
—1—
课
题
论
证 |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多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 就现阶段而言,首要问题在于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掌握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切实提高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效率。因此,我们从自身所处的地域实际出发,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习实际,以及当前教育教学现状,在研究、吸取国内外先进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的探究与实践》这一课题,目的是想通过课题研究,真正地实现由阅读到“悦读”的心灵蜕变,让学生走近阅读、爱上阅读、学会阅读,找到快速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捷径。
本课题研究是以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各种不同文体的课外阅读方法指导为前提,以发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的,因而它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运用各种方法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培养课外阅读能力、把握课外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而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这是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关键,也是有效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突破口。
|
|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加强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推荐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内容,以及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的研究,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2、教师全程参与学生的课外阅读方法指导,让学生的课外阅读与教师的指导同步发展,提高课外阅读质量,使学生真正走进阅读,学会欣赏,优化自我。
3、通过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喜欢阅读,学会阅读,提升素养,启迪生活。
4、在实践研究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切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是为了: 1、加强理论学习, 转变思想观念,提升专业素养。 2、结合典型课外阅读案例,分析当前影响语文课外阅读质量的主要因素。 3、认真开展课题研究, 吸取先进经验, 加强课题组内外交流, 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4、探索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方法,构建有效的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阅读指导策略。 (二)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是为了: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2、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3、指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技巧。 4、增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5、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维、学会创新,促使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
|
|
|
—2—
课
题
论
证 |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课外阅读教学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高效活跃的阅读教学课堂,会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若恒久坚持,学生综合语文素养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很大提高。但是语文教学对课外阅读未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主要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 学生承受着较大的学习压力, 应付作业和考试, 没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去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或者文学作品。 目前我国课外阅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学生课业负担重,课外阅读时间少之又少;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没有设定明确的阅读目的,阅读书目繁杂,且阅读质量不过关;相当一部分学生读书缺少计划,即使有计划,也难以严格按计划执行;缺少有效的阅读指导,阅读兴趣难以持久。 因此,给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法上的指导,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课外阅读以汲取书中养料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必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法,切实解决“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 从国内的阅读理论来看,较多地注重了阅读过程、阅读心理和阅读能力构成的研究,而较少关注阅读教学,特别是课外阅读现状和课外阅读的管理研究。就国内语文教学现状而言,对深层次的课外阅读仍缺乏深层的探究。开展课外阅读在绝大多数地方尤其是农村初中只是停驻在口号呼吁的层面,尚未落实到位。而美国认为:课外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建构意义的动态过程。所以美国阅读教学强调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技巧和策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方法,学会阅读,提高阅读水平。我国的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总要求: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量应为155万字。这就要求初中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注重情感体验, 有较丰富的积累, 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学会把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大量词汇和写作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由此可知,本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由此可见,国内外都强调课外阅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可是,反思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实际,可以发现在不同的层面存在以下问题: 1、语文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成为一种简单的升学工具,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表现为课堂上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控制状态,淡化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以大量的机械重复练习代替课外阅读,不利于学生把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高耗低效。 |
3、过分强调多练,以“题海战术”来应付考试,不但导致学生不堪重负, 还极易使学生产生惧怕阅读和厌恶阅读的心理。 本课题的研究,预计在以下几个方面会有所突破: 1、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淡化教学功利性,重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2、 养成定期阅读、爱阅读、会阅读的良好课外阅读习惯。 3、重在传授课外阅读方法与技巧,从而形成课外探究性阅读,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4、改变评价标准,不再过分强调选拔功能,而是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淡化功利教学,重视课外阅读实践能力培养。
|
|
(四)完成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人员结构、资料准备、科研手段和经费保障等) |
|
参加本课题研究的老师都是鸠江区语文名师,教育理论知识储备丰厚,教学实践能力强,且教育教学论文多次获奖。本课题人员结构非常合理,有鸠江区初中语文教研员、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江爱民老师作专业理论指导;有来自雍南初中的政教处伍业龙主任的鼎力相助。这些名师,都是活跃在各校教学第一线的骨干力量,并且都年轻气盛,精力充沛,经验丰富,具有吃苦耐劳、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科研精神。 2、资料准备: 目前,课题组成员已经分成小组找准自己研究的课外阅读模块,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课外阅读典例材料、总结出一系列的关于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的课堂教学案例,并计划购置理论专著定期阅读,并以此为抓手用以指导阅读实践。 3、科研手段: 在进行课题研究时,准备采用理论学习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课题研究主要以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为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在“理论-实践”的反复循环中,不断完善,形成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的理论总结。课题组老师在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及时反思。有意识地将自己的实践与相关理论进行有机融合,在理论指导下,不断地修订典型阅读课例方案,改进课外阅读指导方法,倡导学生学会在反复磨炼中自我总结,找到课外阅读方法的捷径,享受成功的喜悦。
4、 本课题已申请专项经费,由学校或名师工作室专项经费保障。
|
|
|
|
—3—
研
究
计
划 |
课 题 组 分 工 情 况 |
|
学术顾问:江爱民(负责课题研究专业指导) 组长:吴小燕(拟定课题方案、课题立项申请报告;负责撰写开题报告;并完成一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分文体撰写);上一节课外阅读公开课;一篇课外阅读教学反思;一篇子课题论文;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副组长:徐慕玲
组员: 秦增明、王信亮、伍业龙、李舒舒、王海峰、李玲玲、尹庆龙(定期提供与课题有关的研究资料;每人负责完成一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分文体撰写);上一节课外阅读公开课;一篇课外阅读教学反思;一篇子课题论文。)
|
||
主要研究阶段 |
阶段成果形式 |
|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9.3---2019.4)。 第二阶段:具体研究阶段(2019.5---2021.4)。 第三阶段:验收、结题阶段(2021.3---2021.4)。
|
1、成立课题组,了解活动目的及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学习相关理论,选准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开题报告,申请课题立项并填写申报表,材料建档。 2、资料的搜集、整理,经验总结,形成研究报告,完善材料档案,形成阶段性成果。(课题组成员每人一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分文体撰写);上一节课外阅读公开课;一篇课外阅读教学反思;一篇子课题论文。) 3、分析总结研究所得,形成综合性总结报告,并请专家进行测评、验收。 |
|
最终完成时间 |
最终成果形式 |
|
2021年4月
|
1、典型课外阅读材料 2、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3、课外阅读实践课教师评议记录 4、教学反思 5、子课题论文 6、综合性结题报告等相关过程性资料 7、终结性资料。 |
—4—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意见 |
|
区、县审核意见 |
|
芜湖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意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