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4先验学的任务和主要问题

(2022-09-16 12:29:59)
标签:

先验学

先天

康德

形而上学

摘要:【先验学】的讨论脱胎于康德的先验哲学,但采用了与之迥异的方法,一方面先验学的讨论跳出形而上学的形式限制,考察形而上学作为事实发生的实践原理;另一方面先验学的筑基并非为形而上学提供更高层的逻辑基础,而是通过澄清知识发生的事实,为形而上学确立实践目标。在这个可行的方案下,仍可能会遇到哲学中普遍存在的理论反噬,不过这对科学来说却是可以解决的技术问题。

说到【先验】我们首先会想到康德的【先验哲学】,毫无疑问康德是探索先验问题的先驱,我们的讨论其实也是顺着他的思路而来,任务也基本一致,不过对于康德所采用的方法我们却不太认同,讨论中肯定会有细微的差别,这里为了方便对先验学理解,我们会参考康德【先验哲学】的思路,对【先验学】之所以不同于康德方法,对先验学的任务和问题进行展开。

康德的【先验哲学】主要任务对先天形式之所以是先天的基础进行证明,方法叫【纯粹理性批判】(就是第一批判的书名),意思就是将先天形式中属于经验的部分给剔除掉,从而得到一个【纯粹】形式,比如时间、空间就是通过这种方法论证而来,由此来建立形而上学的基础。这种方法的问题我们在面讨论过,那就是用形式逻辑无法跳出形而上学的限制,在形而上学内对知识形式进行批判就好像你在屋子里面给屋子挖地基还不能破坏地板一样,原理上是绝无可能的。所以在康德所找到的那些纯粹形式中,比如时间、空间、量、质、性等等都明显的具有了知识的内容,也就是这些【纯粹】形式有来自经验的成分,只不过不是具体经验,而是一种经验的综合形式,用这样的形式作为对理性进行批判显然是达不到【纯粹理性】的要求的,这也是人们说康德的批判不彻底的一方面原因,确实没法彻底。

而【先验学】的方法则是要跳出知识的形式,以科学讨论客观事实的方式,建立知识如何被发生的规则原理,用知识的内容去阐述和呈现构成知识的先天形式是何以可能的事实发生,所以【先验学】的立意是一门科学哲学。既然是科学,讨论自然需要遵循科学范式,即建立推论和验证范式,通过反复推导试错来获得一种更接近于事实发生的论述在这里的【先天形式】并不是参与先验推导的原因和条件,而是作为个结果先验事实的推论进行验证的范式,知识发生不管其内容如何,其本身就是一个事实,如果知识得以发生并且被我们使用,那么作为知识本身的结构,与构成其的先天形式必然是一个先验事实,有其构成的事实原因和条件,那么我们就可以跳出知识形式在形而上学中的思辩,对其发生的事实过程进行一种客观的考察,以知识本身作为先验事实发生的结果,探讨其在事实发生的过程中,构成其形式的因素以及各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则进行阐明,追溯知识作为一种事实存在之所以发生的底层原理对形而上学在实践中必须遵循何种原则进行把握,从而为形而上学的讨论找到方向

说这里可能有人奇怪了,我们不是要为形而上学筑基吗?但是看不出来形而上学建立在什么基础上,难道形而上学是这些底层机械性原理的发生吗?显然这是无法让人接受的。这里我们需要注意一点,【先验学】与【形而上学】属于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讨论,而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让形而上学成为科学,其想法跟大多数人一样,筑基就是给形而上学提供可运用的知识基础,于是他把通过先验论证获得的先天形式作为形而上学的基础来进行直接运用,结果是导致了二律背反。【先天形式】是指构成知识中属于主体自身的形式,在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发现,先天形式所表述的实际上就是形而上学的知识结构中,能够包含各种内容最大可能性格式】,与我们所说的形而上学中作为【绝对普遍】范畴超验形式其实是同一个东西,比如时间、空间是我们用以解释和安放直观存在者的一种普遍形式。不过在我们的讨论中,这些形式的性质都称为【超验】,即不可论证也不可体验,但知识结构中必须存在之物。而康德则对知识范畴的超验形式和本体论超验形式(主要是神学意义的最高形式)做了区分,前者称为先验,后者称为超验,支持先验运用而反对超验运用,后面的发展证明了这种区分完全徒劳,不但在讨论中自己也分不清楚,还创造一个词叫【二律背反】,其实二律背反的本质上与形而上学的超验运用所导致的僭越并没有实质分别

我们作为后来者当然看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只谈科学为形而上学筑基,但不是让形而上学成为科学,这里【先验学】与康德所说的【先验】有一些细微的区别,康德的【先验】常常也可以用来描述知识形式,而在这里先验则不代表任何知识形式,而仅仅是指对构成知识形式的非逻辑内在原因和原理的讨论。既然先验不是任何形式,那么在先验学讨论的内容就不能直接参与形而上学的判断,虽然先验学的任务是为形而上学筑基,但它绝不是对形而上学逻辑结构的加建,而是在另一领域为形而上学能力的实现提供支持,就好像讨论计算机硬件配置给软件运行提供支持一样,用更高性能的处理器和加装更大的散热片并不实际影响计算机内部软件工作的逻辑运行。形而上学的工作是对知识内容的可能性进行逻辑构建,就像是计算机内在的逻辑工作,而先验学的讨论就像是解释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如何设计和搭配硬件材料能够使数据进行准确高效的运算,以及如何将运算能力与外部设备进行对接完成我们要求的任务,其内容只是对构成知识基本形式所发生进行的一种必然性事实过程进行解释,让我们知道这种逻辑的构成需要来自许多外在必然性条件限制,为我们应该如何去利用这些条件以及回避那些限制提供参考性意见,但所有这些内容都不影响形而上学作为一切知识逻辑基础的地位,也不影响形而上学在逻辑构建中需要来自一个【自由意志】的规定,也就是说先验学中阐述的那些机械的必然性不直接影响形而上学自身逻辑的自由属性,这也就破解了康德四组二律背反中关于自由问题的那组背反:先验必然性不决定形而上学的逻辑过程,这是人得以自由的地方;但是能决定形而上学参与实践必然有其目的,这固然是不自由,却也正是为形而上学构建知识的出发之地。

这样看来【先验学】确实是一个可行方案,但显然不会有所谓一帆风顺的方法,否则都要对不起形而上学根基难题这一【不讲武德】难题的威严,因为我们对【先验学】的立意是科学,而前面我们说过,科学建立需要形而上学为其提供逻辑基础的前提,因为知识体系的构建是以形而上学作为逻辑核心进行构建的,任何科学的建立是作为这一知识体系的部分,否则科学无法建立讨论对象,我们也无法在具体实践场景中使用科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先验学作为一门讨论事实发生的科学当然也不能例外,但是先验学的任务是为形而上学筑基,同时也是对形而上学作为知识核心的解构,这意味着先验学的讨论可能得不到形而上学知识作为前提,那还如何讨论?没有形而上学任何知识都不可能被建立,更别说科学了。

对此我们只能向外求助,看其它哲学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这里我们还是拿康德来举例子,康德的思路我们说过很多次,这里再简单陈述一下。通过理性批判得到了他很多先天形式,然后运用其进行形而上学的讨论,结果发生了二律背反。这里发生一个很重要的转折就是他提出了【物自体】,关于【物自体】的原理我们后面会有专门的讨论这里不做展开了,只需要了解它代表对象世界是无法被知识完全掌握的。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就是当康德把科学需要世界观抬进形而上学的同时,其实就已经认同了这种形而上学的基本设定,然后对其进行【先验运用】,意思就是这些形式既是知识本身的也是对象世界所共有的,那就可以直接使用这种形式去规定对象,对此我们刚解释过,这些【先天形式】其实都是超验,而先验运用实际上构成了知识形式对物自体原则的僭越,遭遇二律背反其实就不难解释了。看起来【二律背反】完全就是康德给自己挖的坑,四组二律背反中其中有两组就是分别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如果时间和空间形式的对象都归为物自体,时间空间的对象是我们不可知的,那又怎么会在认知上纠结它有限或无限的矛盾呢?其实当康德提出了【物自体】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宣告纯粹理性批判的形而上学任务失败了,但为什么还要去提出这个看似多余的【二律背反】?我不认为是康德没有察觉,而是要从康德哲学体系的构建来看,他只有坚持自己的前提没有错,才能避免一个前后矛盾的结局,如此纯粹理性批判的开端才得以保留,【二律背反】其实是给自己一个体面退出的理由,把问题归咎于理性先验的有限性,继而保全了纯粹理性批判的大部分成果,此外借这个话题成功转向实践理性对【自由】的讨论,只是也掩盖了科学形而上学任务失败的真正原因。

说这些真的不是为了专门黑康德,康德哲学在我们讨论中的地位不需要一再解释,只不过对我们来说用康德举例比较方便,如果连康德都会犯的错误,那一定是哲学中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这里发生的是哲学探索中非常普遍的【反噬】现象,意思是在理论构建中,后面的结论会推翻前提,构成前后矛盾,如果理论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也就意味着这一哲学在纯粹理性中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说这个问题并非我们讨论先验学才独有的问题,而是所有哲学都会遇到,如果没有遇到只能说是深度达不到这个问题的出现,而过往的哲学之所以能够开端则是因为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或者认为自己能够避免这个问题(就跟康德一样),所以我们前面在讨论开端的时候说哲学其实都开端于一个误会。说这些不针对谁,只是让我们了解问题的普遍性,而现在需要我们自己去面对这一问题了,对于已经了解这一原理的我们,就不可能再假装有一个误会来进行开端了,所以在前面讨论我们提出了解决的预案,那就是【自明哲学体系的循环论证】,当时只是提出构想,这里则是要将之落实下去。

先验学是科学,建立范式必须要遵循形而上学知识中心,然而问题是先验学讨论同时也解构了形而上学,如果我们将来自直观认知的形而上学直接运用到先验学构建中,那么如果得出什么结论是违背这一直观前提运用的,那必然会导致整个自明体系的崩盘,那么先验学的讨论除了要对知识发生的事实过程构建推论范式的同时,还要验证范式的知识形式进行必要的批判,虽然我们前面认为先验事实的讨论和形而上学批判是不可混淆的不同层面的讨论,但完全可以让两种不同讨论为同一个任务进行合作,而这种基于形而上学的批判非为了得到知识的所谓【纯粹】,而是为了在某种可知形式中建立对先验推论的验证范式。接下来具体下来有哪些形式需要批判,需要批判成为何种形式,只能根据具体情况来区别对不同形式进行不同处理,这是一个需要不断试错的复杂过程,很难三两句话和盘托出,这是先验学中复杂的技术问题,作为文本来说,我们显然应该尽量精简这个过程,只能提出那些经过深思熟虑的想法,对此我们有一个可证伪的标准,那就是实现在先验学的讨论中形而上学的前提与先验学观点的全面自圆。

当然可能还有人会提出质疑,因为任何人的知识是有局限和有时效的,我们现在建立这些能够自圆的知识体系,很有可能因为知识发展而不在适用,那么也会导致体系的崩塌。对此我们必须得承认现在掌握的知识非常有限,而且很容易成为过时,但先验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可以被发展的,就像【先验学】是对【先验哲学】的发展一样,我们必须允许不同的人通过不停的【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的试错去逐渐完善理论的构成,从而使表述更接近事实的和形而上学的规则,只要这个思路在逻辑上是可行的,剩下如何避免错误则是纯粹的技术性问题,这也是哲学从【科学开端】的重要特性,由于休谟效应科学不可能达到完满,但这对于两千年来形而上学基础问题基本无解的状况已经是脱胎换骨的飞跃,就算我们的讨论发生了什么原则性的错误而导致失败,也不会影响后来者顺着这个思路继续探索,而每一个进步都意味着【理性】将更加圆满和牢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