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深刻理解“坚持自信自立”(续)

(2023-12-17 21:19:06)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深刻理解“坚持自信自立”(

2023年9月21日交通院退休支部组织党员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观看共产党员网的公开课,《坚持自信自立》的视频。

三、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新中国成立,初建社会主义

开国大典之前,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一致决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和政务院机构负责人,包括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海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等各方面的优秀代表人物、知名人士和专家,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的方针和人民民主政权的特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新中国建国初期:

1)军事上

人民解放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国民党还有100多万军队在西南、华南和沿海岛屿负隅顽抗。在新解放区,国民党溃逃时遗留下的大批残余力量,同恶霸势力以及惯匪相勾结,严重危及社会新秩序的建立和稳定。

2)经济上

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生产萎缩,民生困苦。国民党统治下长期的恶性通货膨胀,造成物价飞涨、投机猖獗。党和人民政府有没有能力制止恶性通货膨胀,把经济形势稳定下来,使自己在经济上从而在政治上站住脚跟,这在当时是比向尚未解放的地区进军和剿匪更加困难的新的严峻考验。

3)国际上

妄图称霸全球的美国,在其“扶蒋反共”政策失败后,仍然不肯放弃与中国人民为敌的立场,拒绝承认新中国,并竭力阻挠其他国家承认新中国,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党和人民能不能在同美帝国主义的较量中取得胜利,这又是一个严峻考验。

4)党的执政能力

党自身的队伍也面临着全国执政的新考验。面对艰巨繁重的建设任务,党必须尽快学习经济建设和治理国家的全新本领。更重要的是,在执掌全国政权、从事和平建设的条件下,党要继续保持优良传统和作风,经得起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

5)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1971年10月25日,在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上,各国表决通过《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的提案》,中国在联合国长期被非法剥夺的席位得以恢复,并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

总之,新中国虽然成立,但新生的人民政权能不能站得住脚,中国共产党能不能管好国家,这在相当一部分群众中仍然是一个疑问,这只能通过实践来回答。毛泽东同志称她为“进京赶考”。

2、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新中国出来以后,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国内生产力的低下,中国人民始终没能摆脱物质匮乏贫穷的生活。截至一九七八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只有四五十元、农村的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

邓小平动情地指出:中国人民太穷了!我们干革命几十年,搞社会主义三十多年,中国还是那么穷,这叫什么社会主义优越性呢?

邓小平指出:“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他批判“四人帮”的“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也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荒谬言论,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的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的社会主义、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

怎样摆脱贫穷,建设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呢?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邓小平对我们党和国家历史发展深刻总结的经验教训。对于如何使中国富起来,邓小平提出了四点要求

1)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始终不动摇;

2)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其体制机制愈益健全和完善;

3)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等各种关系;

4)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方针和在国际风云变幻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在世界上的自处之道。

邓小平指出:我们党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确认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先解决工业化、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任务,时间至少在百年以上。这是不可逾越的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基于这个认识,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能不说,邓小平首先明确并始终坚持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富起来的根本原因。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其体制机制愈益健全和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理论成就,就是挑战了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的不可能,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我国从当年经济发展总量相当落后的窘迫状况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得益于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首先应归功于邓小平。他没有被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的紧箍咒束缚住,从1979年开始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他不断指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只要对生产力发展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1992年南方谈话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海神针。至此,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已经打牢发展基础,即将实现若干强国目标,进入世界经济强国、制造强国、创新强国、人才强国、军事强国等行列,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强起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充分依靠人民的结果,是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的结果。因此,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正是因为其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凝聚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习近平曾动情地讲,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

习近平记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为了群众与依靠群众是辩证统一的。回望百年征程,无论是“山重水复疑无路”的重要关头,还是“风景这边独好”的凯歌高奏时期,汲取群众智慧都是走向胜利与辉煌的一个重要“法宝”。

充分凝聚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创造复兴奇迹。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力量源泉,是真正的英雄。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发挥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创造出人类历史奇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人民的努力是不可想象的。面向未来,要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紧紧依靠人民。

交通院退休支部的党员通过此次的学习,充分理解和认识到,自立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为老党员应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推动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新的贡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