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论什么,都有其背后的逻辑(写给课堂--草稿)

(2022-12-04 22:02:41)
标签:

教育

 任何表象无论它是多么的光怪陆离,绚丽多彩,看到它的本质之后,它的原点那样简单,就那几个要素,就那几个套路,生命如是,其他亦是。但是,只有经过了一些沧桑后,你才有资格说这句话。我一直在思考课堂的有效性,特别是活动的课堂,互动的课堂,现在多少有点思路了,所谓的底层逻辑和模型,肯定是有的。先总结一下,后面再在这个基础上,完善细化,就可以写一点有价值的东西了。

12月4日回家探望二老,他们非常高兴,以后要常回家看看!在路上,思考了一些课堂的要素。
1、符合中学生的发展和认知
高中生的特点:生理、心理、兴起、思维特点等等
2、符合时代特别是国家发展要求,也就是素养
理性---理解和认知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选择和判断能力;精神--积极主动、顽强不屈、热爱生活;情绪--稳定、积极的情绪、善于控制情绪
3、符合教师自身特点
性格特征;思维方式,教学习惯;教学方式;沟通方式
4、课堂总体设计:
大目标、大流程
5、互动方式
      语言、文字、图画、影视
      文字作为一种传递方式,也可以大作文章,文字的优势在于准确,而且要提前预设好,可以反复斟酌,比语言准确的多,而且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进行随时交流,但是,它需要个人的语言文字解读能力,对于文字解读能力较差的人说,可能就比较困难,读不进去,学习难度加大。但是,学习的主体转移到学生,是个不争的事实;文字传递信息的滞后性也是存在的,语言简单快捷,生动,易于被接受,但是往往造成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老师手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思考不充分!
所以多种学习方式的灵活运用,才能保证学习效率的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维持。
什么时间、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材料和问题,都应该认真研究,才能起到好的效果。
     组织方式,小组、问答、讨论、检查、兵教兵,什么效果好?比如说,在网课期间,我采用学习互助小组的方式,每天布置一个问题让学生解答或者记忆,一方面吸引注意力,调度学习积极性,一方面提升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这种学习,轻松又有效。
6、课文主题提炼,与知识相关的问题设计,总体流程设计(联系),重点突破
从联系入手思考标题与子目直接的逻辑关系,再从单元甚至目录的角度挖掘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形成主题,主题是从原有教材体系中提取出来的,也就是归纳出来的,这个需要对教材体系和编写有深刻理解,领悟到其背后的逻辑;然后,按照这个主题,按照教材知识逻辑,更按照学科素养,进行问题设计,通过材料选择,问题层层推进,体现思考的路径,将问题变成思考的外化台阶,铺就一条看得见的思维逻辑培养之路,实现预设目标,更能把看不见的黑箱,变成可操作的培养,这个需要高层次的设计。
7、如何提升认知
先解决是什么,从外延到内涵的推进,用逻辑推进,就是减轻记忆负担;示例的方式;展示一种模型和思维方式;将学生带入,从他熟悉的东西入手,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巩固思维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