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活动记录
(2018-10-15 10:03:52)
标签:
教育 |
分类: 工作动态 |
|
海涛工作室会议记录 |
|||||
|
|
|
|
|
2018年4月25日 |
|
|
会议时间 |
14点30分开会 |
会议地址 |
实验中学 |
主持人 |
黄海涛 |
|
|
18点10分闭会 |
|
|
|
|
|
会议名称 |
课堂研修第一次磨课(案例分析) |
记录人 |
王培喜 |
||
|
参会人员 |
名师工作室成员和数学教师代表 |
|
|
||
|
特邀导师 |
谭荣(兴山县教育培训研究中心主任) |
|
|
||
|
一、主备教师唐斌陈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及意图分析。 二、研讨分析:主要从教材把握、教学目标达成、学生达成预测、素材选取四个方面展开。 三、研讨记录: 任福海:变式1、2中,最短的弦,过M与OM垂直的弦最短,如何突破? 唐 斌:“不可能”设计意图,引向“临界点”直角三解形,应用勾股定理,此处可应用反证法突破“最短的弦”。 钟鸣:课时内容太多,难度不小,一节课能完成吗?学情考虑,动态问题:对应哪几个题?让学生理解到动态问题的解题策略,建议分成两节课。 唐 斌:例1,找 临界点,分类讨论。 任福海:两个目的: (1) 动态问题的解题策略与方法,(唐斌 :两个策略) (2)第二轮,应考:如何解决动态问题? 有点在直线上运动的问题,有点在曲线上运动的问题,内容太多,一节课要完成不现实,可以做一个专题,用十节课解决这个专题。点运动带来线段的变化,点运动带来角的变化,点运动带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变化,点动角不变等确实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黄海涛:整体感觉,内容多,穷尽内容,不如将内容分类,让学生以不变应万变。关注思维起点与方法。 改进方向:目标与内容:寻找临界点,确定范围,数形结合,建立方程。 教学内容:设计最好的是例5,阶梯呈现,思维深度难度适宜。 值得关注的是:(1)考察哪些知识点?多不如精: (2)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通式通法。 (3)解决问题的体验。 菱形背景:300的应用,第一问:菱形知识复习 第二问:点P的运动从A到点C… 第三问:动点P、Q同时运动,探究… 第四问:以P为圆心,以PQ为半径的圆… 专题复习,除了旧知复习,一定要有新意。 变式目标:变点变化有序性,变与不变的原则 如何变?变到什么程度?目标是应对中考。 教学材料选择,以教材题目为原型,深度拓展。 例5变式层层递进,从中考、高考改革可能明确数学教学:数学推理重于刷题。课堂三线:知识线、方法线、能力线。 任福海:大胆舍弃,学生收益是目标,师生收获。前面的内容中选一种。 分类:点动,线段变化。 标高:高于8分,低于11分,学生定位:中上层 唐蒋林:中考专题复习,认同:以综合题为平台、深挖基础,再变式,突出方法与思想,会不会上成解题课?在问题解决中提炼数学思想与方法,如分类讨论、建模思想等要。 王培喜:这类题易切口小、切口深 ,关注题型归类,关注解题策略与方法。 黄海涛:请唐斌老师结合今天讨论的意见,仔细修改, 5月3日到昭君中学试讲,再次研讨。 谭荣:三条建议:一是教学设计要体现高立意、低起点,关注每一位学生成长发展;二是问题设计要体现层次性,关注最近发展区,由易到难,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解答不同水平的问题;三是思维层次从低阶思维转向高阶思维,要体现自住性,关注典型结构特征及体现通性通法,让学生经历知识方法经验的再认识、再生长、再创造的过程。 |
|||||
|
海涛工作室会议记录 |
|||||
|
|
|
|
|
2018年5月3日 |
|
|
会议时间 |
14点30分开会 |
会议地址 |
昭君中学 |
主持人 |
黄海涛 |
|
|
18点00分闭会 |
|
|
|
|
|
会议名称 |
课堂研修第二次磨课(聊课
|
记录人 |
王培喜 |
||
|
出席人 |
谭荣,名师工作室成员和昭中数学教师、教师代表 |
|
|
||
|
特邀导师 |
谭荣(兴山县教育培训研究中心主任) |
|
|
||
|
一、课堂展示:唐斌——动态问题
|
|||||
|
二、课前分工: |
|||||
|
|
|||||
|
|
|||||
|
|
|||||
|
三、唐斌阐述课堂教学: |
|||||
|
|
|||||
|
定的局限,区分度在110分上。 |
|||||
|
|
|||||
|
四、研讨记录: |
|||||
|
任福海:与第一稿完全改变,两套方案,花费心血。侧重点:动态问题解题策略。 |
|||||
|
突破了目标(2)的达成,引导分析,关键点寻找,环环相扣。 |
|||||
|
选取中考题:设计容量较大。宣策例1,对于例1进行变换,知识问题习题化, |
|||||
|
铺设到位。例2、例3作为课后练习,改成中考几何题、综合。荣学生克服了心理畏惧。(1) |
|||||
|
(2)可得分。达成了目标:心态上:我能做! |
|||||
|
知识目标也得以达成:动态问题的解决策略、
|
|||||
|
变化范围。 |
|||||
|
田莉:课前回顾源自于课本,让学生明白,中考源于课本。 |
|||||
|
|
|||||
|
|
|||||
|
|
|||||
|
几何问题中:图形须要画,过程写出来,投放标准评分 |
|||||
|
王代润:争议性问题,知识回顾习题化 |
|||||
|
|
|||||
|
|
|||||
|
卢卉芳: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听课,复习内容感觉没有衔接到例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钟鸣:画板运用,动态专题复习的必要性。 |
|||||
|
|
|||||
|
设计倾向于:(1)只要例1,对应练习一个。(2)复习8,例题从22开始讲,从 |
|||||
|
35分钟开始提炼。 |
|||||
|
b、例1,(1)压缩时间。(2)课件上节约时间,让学生动起来。 |
|||||
|
彭学刚:此题两个扣分点:三点共线的证明,最大值、最小值的得来过程。 |
|||||
|
|
|||||
|
田莉:在PPT中,插入超链接,几个特殊位置,在PPT中呈现,以免动画一闪而过。 |
|||||
|
王培喜:学生齐答要控制,增强师生互动有有效性。教师激情感染学生,语言上多 |
|||||
|
鼓励学生。 |
|||||
|
黄海涛: |
|||||
|
|
|||||
|
|
|||||
|
|
|||||
|
|
|||||
|
|
|||||
|
度设教学。 |
|||||
|
开放性心态,发散思维。在例1中,设计一个环节(希沃白板)——先进手段使用。 |
|||||
|
名师工作室力争打磨出精品课堂。 |
|||||
|
后续活动安排:(黄海涛) |
|||||
|
五、5月8日活动安排: |
|||||
|
主题:黄海涛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送课下乡暨九年级复习研讨会 |
|||||
|
栏目:1、名师课堂:两节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体字号。 |
|||||
|
六、下一阶段研究任务:(西沃助手研究) |
|||||
|
|
|||||
|
|
|||||
|
七、唐明亮的教学设计: |
|||||
|
1、设计想法 |
|||||
|
2、达成目标思考 |
|||||
|
建议:换个主题,反复斟酌设计,必要时选择班级试讲,确保完美。 |
|||||
|
谭荣做指导性讲话: |
|||||
|
三个亮点值得推广:一是问题设置巧妙,教学展开自然。举例略;二是重视过程体验,素养 |
|||||
|
提升有力。举例略;三是评价引导到位,师生交流和谐。 |
|||||
|
建议:一是要让优秀学生学会追根求源,关注他们思维品质的生长;二是不仅要注意深度,还要注意宽度。 |
|||||
|
海涛工作室会议记录 |
|||||
|
|
|
|
|
2018年5月8日 |
|
|
会议时间 |
8点0分开会 |
会议地址 |
黄粮中学 |
主持人 |
王培喜 |
|
|
12点10分闭会 |
|
|
|
|
|
会议名称 |
送课下乡暨九年级数学复习研讨会 |
记录人 |
王培喜 |
||
|
参会人员 |
名师工作室成员和全县九年级数学教师 |
|
|
||
|
特邀导师 |
谭荣(兴山县教育培训研究中心主任) |
|
|
||
|
内容: |
|||||
|
一、名师点评--陈书平 |
|||||
|
就两节课谈感受: |
|||||
|
1、两节课选题立意好。 |
|||||
|
唐斌:课前预习,来源于教材,各学生学习区域最近区,拉近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距离, |
|||||
|
提升了学生复习的兴趣。 |
|||||
|
|
|||||
|
2、进入轮次复习:已知条件,要求标出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课堂程序:会做——能做——敢做 |
|||||
|
|
|||||
|
|
|||||
|
|
|||||
|
唐明亮:a、回顾教材设置三个小题,知识链接好 |
|||||
|
|
|||||
|
|
|||||
|
|
|||||
|
b、铺垫开来,知识点,基本量:增长率变
|
|||||
|
|
|||||
|
c、直面考题 |
|||||
|
d、表格分析法:可以用两个表格 |
|||||
|
|
|||||
|
|
|||||
|
二、名师指导:中考复习备考闲谈 --陈书平 |
|||||
|
|
|||||
|
|
|||||
|
原创创新:四类常考题的特定题型,平面几何立体化,走学生思维之路 |
|||||
|
|
|||||
|
|
|||||
|
|
|||||
|
复习策略:辐射作用——宏观,微观 |
|||||
|
|
|||||
|
|
|||||
|
回归(1)四基四全六素养 |
|||||
|
|
|||||
|
|
|||||
|
|
|||||
|
三、初中数学复习策略--王代润 |
|||||
|
四、主持人--王培喜 |
|||||
|
王老师的讲座给我们指明了复习备考方向,我相信,只要我们做实了教学中的每一个过程,一定 |
|||||
|
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
|||||
|
五、李校长讲话:选题立意方面意味深长 |
|||||
|
应用题:起点到终点
|
|||||
|
因为数学,我们相遇,因为数学,我们成长,我们因数学而幸福。 |
|||||
|
六、教研室谭主任对活动做指导: |
|||||
|
讲话主题:好课多磨,磨出精彩 |
|||||
|
1、磨课的过程很难熬,熬出来了就破茧成蝶; |
|||||
|
2、成功解决了我县专题复习中存在的几个难题,给大家点赞; |
|||||
|
3、幽深有风景,试问指路人:海涛工作室,任重道远,继续努力! |
|||||
|
4、作为“思维体操”课的教练们,请为未来思考!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