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磨课活动记录

(2018-10-15 10:03:52)
标签:

教育

分类: 工作动态

海涛工作室会议记录

 

 

 

 

2018年4月25日

会议时间

1430分开会

会议地址

实验中学

主持人

黄海涛

 

1810分闭会

 

 

 

 

会议名称

课堂研修第一次磨课(案例分析)

记录人

王培喜

参会人员

名师工作室成员和数学教师代表

 

 

特邀导师

谭荣(兴山县教育培训研究中心主任)

 

 

一、主备教师唐斌陈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及意图分析。

二、研讨分析:主要从教材把握、教学目标达成、学生达成预测、素材选取四个方面展开。

三、研讨记录:

任福海:变式1、2中,最短的弦,过M与OM垂直的弦最短,如何突破?

唐 斌:“不可能”设计意图,引向“临界点”直角三解形,应用勾股定理,此处可应用反证法突破“最短的弦”。

钟鸣:课时内容太多,难度不小,一节课能完成吗?学情考虑,动态问题:对应哪几个题?让学生理解到动态问题的解题策略,建议分成两节课。

唐 斌:例1,找 临界点,分类讨论。

任福海:两个目的:

(1) 动态问题的解题策略与方法,(唐斌 :两个策略)

(2)第二轮,应考:如何解决动态问题?

有点在直线上运动的问题,有点在曲线上运动的问题,内容太多,一节课要完成不现实,可以做一个专题,用十节课解决这个专题。点运动带来线段的变化,点运动带来角的变化,点运动带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变化,点动角不变等确实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黄海涛:整体感觉,内容多,穷尽内容,不如将内容分类,让学生以不变应万变。关注思维起点与方法。

改进方向:目标与内容:寻找临界点,确定范围,数形结合,建立方程。

教学内容:设计最好的是例5,阶梯呈现,思维深度难度适宜。

值得关注的是:(1)考察哪些知识点?多不如精:

(2)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通式通法。

(3)解决问题的体验。

菱形背景:300的应用,第一问:菱形知识复习

第二问:点P的运动从A到点C…

第三问:动点P、Q同时运动,探究…

第四问:以P为圆心,以PQ为半径的圆…

专题复习,除了旧知复习,一定要有新意。

变式目标:变点变化有序性,变与不变的原则

如何变?变到什么程度?目标是应对中考。

教学材料选择,以教材题目为原型,深度拓展。

例5变式层层递进,从中考、高考改革可能明确数学教学:数学推理重于刷题。课堂三线:知识线、方法线、能力线。

任福海:大胆舍弃,学生收益是目标,师生收获。前面的内容中选一种。

分类:点动,线段变化。

标高:高于8分,低于11分,学生定位:中上层

唐蒋林:中考专题复习,认同:以综合题为平台、深挖基础,再变式,突出方法与思想,会不会上成解题课?在问题解决中提炼数学思想与方法,如分类讨论、建模思想等要。

王培喜:这类题易切口小、切口深 ,关注题型归类,关注解题策略与方法。

黄海涛:请唐斌老师结合今天讨论的意见,仔细修改, 5月3日到昭君中学试讲,再次研讨。

谭荣:三条建议:一是教学设计要体现高立意、低起点,关注每一位学生成长发展;二是问题设计要体现层次性,关注最近发展区,由易到难,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解答不同水平的问题;三是思维层次从低阶思维转向高阶思维,要体现自住性,关注典型结构特征及体现通性通法,让学生经历知识方法经验的再认识、再生长、再创造的过程。

 

 

 

 

 

 

 

 

 

 

 


海涛工作室会议记录

 

 

 

 

2018年5月3日

会议时间

1430分开会

会议地址

昭君中学

主持人

黄海涛

 

1800分闭会

 

 

 

 

会议名称

课堂研修第二次磨课(聊课  辩课  磨课)

记录人

王培喜

出席人

谭荣,名师工作室成员和昭中数学教师、教师代表

 

 

特邀导师

谭荣(兴山县教育培训研究中心主任)

 

 

一、课堂展示:唐斌——动态问题   几何画板辅助展示  学案承载学习素材

二、课前分工:

          任、王:教学设计,教师的教(中心发言)

          钟、彭:学生的学习状态    (中心发言)

          其他成员:全方位观察,发表见解。

三、唐斌阐述课堂教学:

    推倒第一稿的素材选取,立意仍是动态问题,区分优生的功能,面前全体的“面”有一

定的局限,区分度在110分上。

    动态问题解决策略仍有缺陷,深度指导,方法讲透方面。

四、研讨记录:

任福海:与第一稿完全改变,两套方案,花费心血。侧重点:动态问题解题策略。

突破了目标(2)的达成,引导分析,关键点寻找,环环相扣。

选取中考题:设计容量较大。宣策例1,对于例1进行变换,知识问题习题化,

铺设到位。例2、例3作为课后练习,改成中考几何题、综合。荣学生克服了心理畏惧。(1)

(2)可得分。达成了目标:心态上:我能做!

知识目标也得以达成:动态问题的解决策略、  s=?确定一个就是,寻求圆心角的

变化范围。

田莉:课前回顾源自于课本,让学生明白,中考源于课本。

      中考复习专题化:会一类,通一篇,回顾中的“双垂型”

      复杂图形——抽出基本图形     模式

      动点问题策略:动点问题  静态化  定格特殊位置

几何问题中:图形须要画,过程写出来,投放标准评分

王代润:争议性问题,知识回顾习题化

        动态问题解决策略( 授之以渔)

        核心素养(抽象、建模)

卢卉芳: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听课,复习内容感觉没有衔接到例题。

      圆心角拓广内容的增减性问题,有一点困难

    梳理:1、知识回顾:

          a、问题前置

          b、题组练习,分散难点,唤醒知识储备

      改变知识再现的方式,问题逐级划归

          c、学生动,教师静

        2、例题选讲:题尽所能,会一题,通一类,模式化

        源于中考题,梯级提升有助力学生克服畏惧。

钟鸣:画板运用,动态专题复习的必要性。

       学生积极参与,解题方向正确。

设计倾向于:(1)只要例1,对应练习一个。(2)复习8,例题从22开始讲,从

35分钟开始提炼。

b、例1,(1)压缩时间。(2)课件上节约时间,让学生动起来。

彭学刚:此题两个扣分点:三点共线的证明,最大值、最小值的得来过程。

       参照宜昌市中考题评分标准,进行解题指导。

田莉:在PPT中,插入超链接,几个特殊位置,在PPT中呈现,以免动画一闪而过。

王培喜:学生齐答要控制,增强师生互动有有效性。教师激情感染学生,语言上多

鼓励学生。

黄海涛:  版块:我会做——我能做——我挑战

           上出数学的文化味道,追问与思考,让学生得到充分锻炼。

           板书:知识点   方法线   能力线

      设计上:放开手脚,让学生来说,直观演示动态问题中寻找特殊点(静点),拨开云。

 雾见青天,柳暗花明又一春,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思维空间)——教师展示。       

     亮点来自于学生的回答中。不能局限于成人的思维,退回原点再设计,站在学生的角

度设教学。

开放性心态,发散思维。在例1中,设计一个环节(希沃白板)——先进手段使用。

名师工作室力争打磨出精品课堂。

后续活动安排:(黄海涛)

五、5月8日活动安排:

主题:黄海涛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送课下乡暨九年级复习研讨会

栏目:1、名师课堂:两节课

      2、点评:任主任

       特聘三个导师:陈书平    结合四月考试及专题复习

       名师观察。

     3、名师讲座:40分钟,王代润

     4、活动总结

     5、宣传:唐斌  5月8 日

       集子:活动安排, 评课稿,研讨,A4大小,胶印封面,影像资料,活动感悟。字

体字号。

六、下一阶段研究任务:(西沃助手研究)

      一题一课研究

      多媒体教学

七、唐明亮的教学设计:

1、设计想法

2、达成目标思考

建议:换个主题,反复斟酌设计,必要时选择班级试讲,确保完美。

谭荣做指导性讲话:

三个亮点值得推广:一是问题设置巧妙,教学展开自然。举例略;二是重视过程体验,素养

提升有力。举例略;三是评价引导到位,师生交流和谐。

建议:一是要让优秀学生学会追根求源,关注他们思维品质的生长;二是不仅要注意深度,还要注意宽度。


海涛工作室会议记录

 

 

 

 

2018年5月8日

会议时间

80分开会

会议地址

黄粮中学

主持人

王培喜

 

1210分闭会

 

 

 

 

会议名称

送课下乡暨九年级数学复习研讨会

记录人

王培喜

参会人员

名师工作室成员和全县九年级数学教师

 

 

特邀导师

谭荣(兴山县教育培训研究中心主任)

 

 

内容:

一、名师点评--陈书平

就两节课谈感受:

1、两节课选题立意好。

唐斌:课前预习,来源于教材,各学生学习区域最近区,拉近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距离,

提升了学生复习的兴趣。

    预习3,没有交代路径和运动方向,大家可能认为空洞,恰恰是一个亮点——开放思想。

2、进入轮次复习:已知条件,要求标出来。

                有哪些特殊关系,解决数学问题往往是从特殊出发的,消除了学生的心理畏惧。

         问题1、注重了知识的逻辑关系

         问题2、借助基本图形,加以提示,充分借助相似三角形。

              传统工具,给学生强烈的视觉直观。

              抓住变与不变,通过弦的变化探究图形面积的变化

              常态研究的方法:找临界,找存在与不存在,找可能与不可能

           复习题该讲的就讲到位,该练就练到位,讲在关键点,讲在方法上,讲在破题上。

3、课堂程序:会做——能做——敢做

       分析方法的心路历程,面对压轴题,敢做,能做,能做好。

     几何总结:讲来不容量 细思有规律

               把握核心观,迎来中考佳绩。

唐明亮:a、回顾教材设置三个小题,知识链接好

      1、17年比16年增加

      2、三个月求和,有变化      

      3、平均增长率

b、铺垫开来,知识点,基本量:增长率变   

                           增长率不变

c、直面考题

d、表格分析法:可以用两个表格

      变化中考,变中有不变

  两节课是优质课,为中考二轮复习提供了样板。

二、名师指导:中考复习备考闲谈 --陈书平

      (1)回顾:贴近教材,贴近运用——扣热点,重建模,近生活,渗学科

    扣热点:数学不是政治,但数学不能脱离背景。渗学科:文化渗透。

原创创新:四类常考题的特定题型,平面几何立体化,走学生思维之路

         应用题,参数设好,做好初高中衔接。

       (2)关注新:中考之变化:理性回归数理,注重统计新题,加强陈题重组

       (3) 聚焦:怎么考

复习策略:辐射作用——宏观,微观

         实现回归——原始地,教材上

         专项突破——限时,限量

回归(1)四基四全六素养

    (2)回归教材(编,整)

    侃几句:不受干扰,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照顾学生,校际交流,信息共享。

    刷题技巧训练:中档题卡题怎么办?多几个预案;学会检查,多拿意外分。

三、初中数学复习策略--王代润

四、主持人--王培喜

王老师的讲座给我们指明了复习备考方向,我相信,只要我们做实了教学中的每一个过程,一定

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五、李校长讲话:选题立意方面意味深长

应用题:起点到终点  分数的增长(学生) 专业成长(教师)——铺就成功之路!

因为数学,我们相遇,因为数学,我们成长,我们因数学而幸福。

六、教研室谭主任对活动做指导:

讲话主题:好课多磨,磨出精彩

1、磨课的过程很难熬,熬出来了就破茧成蝶;

2、成功解决了我县专题复习中存在的几个难题,给大家点赞;

3、幽深有风景,试问指路人:海涛工作室,任重道远,继续努力!

4、作为“思维体操”课的教练们,请为未来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