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方根(第一课时)----算术平方根

标签:
教育 |
分类: 名师课堂 |
新人教2012版
6.1 平方根(第一课时)----算术平方根
授课人:兴山县昭君镇初级中学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人教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的教学内容.该章主要包括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以及实数的概念和运算.通过学习,学生将对数的认识由有理数范围扩大到实数范围,完成初中阶段数域的全部扩展.在乘方的基础引入了开方运算,使代数运算得以完善.所授内容为第一节第一课时算术平方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是学习实数的准备知识,为学习平方根、立方根在定义或探究方法上作铺垫,也是为学习二次根式提供知识积累.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方运算,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例子归纳出算术平方根概念的过程,理解概念的本质,体会算术平方根与平方运算的联系,会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了解其双重非负性;
2、会用符号表示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能正确读写有关算术平方根的式子;进一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3、通过自主学习与交流展示,发展学生合作意识,培养数学学习热情.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价值;
教学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教学难点: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正确求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感知数学
1、出示学生最爱的校园场所----操场的图片.
动画突出校园足球场
2、提问:同学们,它的半场轮廓可以近似看成一个什么图形?已知边长,怎样求面积?
已知正方形的边长,可以利用平方运算求出它的面积.
设计意图:改变教材的引入情景,从身边的场景(学校操场)入手,抽象出本节课研究对象的几何背景----正方形,进而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利用已有求正方形面积的经验出发,回顾一个非负数的平方运算,为后面利用逆向思维解决新问题做好铺垫。
二、问题发现,引出新课
1、再问:若反过来,已知正方形面积,可以求出其边长吗?如面积为100m2,边长为多少?谈谈自己的想法.
2、那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169m2、400 m2、625 m2呢?再试一试.
并填写下表:
正方形面积(m2) |
100 |
169 |
400 |
625 |
|
正方形边长(m) |
|
|
|
|
|
设计意图:通过“反过来思考”再次发问,结合学生对一些常见完全平方数的认识,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建立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发展数感,这也是算术平方根出现的实际背景。
3、师提炼:已知正方形面积求边长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的问题.
4、特殊到一般,若正方形的面积为a m2,那边长又该如何表示呢?
引出课题----算数平方根.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比较“已知边长求正方形的面积问题”,引导提炼“已知正方形面积求边长的实质”,转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习惯,再从特殊到一般,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三、自主学习,理解新知
1、出示学习目标,了解学习任务;
2、结合课前自学准备情况,独立完成“自学评价”.
(教师巡视辅导,参与学生交流)
自学评价:
(1)定义:如果一个 ,那么
(2)表示:读作
叫
(3)规定:0的算数平方根为
(4)分别求出的算术平方根.
解:
的算术平方根是
即:
即:
即:
即:
(5)读出下列各式,说出它们的意义,并求值.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富有个性地学习,获得新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同时根据微课的特点,结合学生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浓厚兴趣,课前学生借助教材和微课自主学习,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而此环节在课堂教学上实施为“自学测评”活动。 题目的设计分别着眼于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表示、读法,以及理解算术平方根与非负数的平方运算的互逆关系,所选择的数据也涵盖了整数、小数、分数等。
三、精讲归纳,例题引导
1、教师精讲算术平方根定义,表示方法等并板书.
例题:说出下列各式的意义,并求值.
(1)
引导规范解答后,归纳:求含有根号的式子的值时,若根号内可以化简或运算的可以先化简,再利用算术平方根定义求值.
设计意图:精讲定义、表示方法等,强化概念的理解,板书突出重点。例题的选择上追寻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原则,不再单纯地求一些简单的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而是在被开方数上做了一些变化,让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初步感受求算术平方根也是一种运算,加深对符号“”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追问探究:
(1)如何求一个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呢?
(2)-
4有算术平方根吗?为什么?什么数才有算术平方根?
4、观看微课,理解求算术平方根也是一种运算以及算术平方根的双重非负性.
5、引导归纳并板书:
*
*
也是一种运算符号,是求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运算符号.
具有双重非负性,即
设计意图:利用两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交流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再观看老师提供的微课3,加深理解求算术平方根的运算认识和的双重非负性,为后面更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突破难点的重要环节。
五、学以致用,形成技能
A、只要够细心,我一定能行
1、填空接龙
(1)16的算术平方根是
0.49的算术平方根是
的算术平方根是
5
的算术平方根是
(2)
1.2是
是
是
设计意图:这两组题目比较简单,从互逆的两个角度,考察学生对算术平方根定义的理解和直接运用,采用独立思考,接龙填空的方法,激发兴趣,鼓励竞争,为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搭建一个展示平台。
2、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值.
3、指出下列各式是否有意义,为什么?(抢答)
(1)-
(
(4)(
(
(
设计意图:组题2虽然也比较简单,但是为下一节课研究、
的化简埋下伏笔。题组3旨在理解算术平方根有意义的条件,同时也综合了乘方运算、绝对值、以及对字母m的取值范围的讨论,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B、向上跳一跳,我也够得着
1、
的算术平方根是
2、 的算术平方根是9,则
=
设计意图: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收获,我设计了这组提升题目,题1主要是利用三级分解填空的设计,有效地理解
“的算术平方根”的真实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化简意识;而题2主要是一个综合运用的题目,发展学生的符号感,提升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六、回顾反思,思想升华
1.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内容?
2.你经历了怎样的学习过程?
3.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哪些困惑?
设计意图:这种开放式问题的小结形式,为学生创造了广阔的回顾空间和交流空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再进一步利用PPT上知识树的形式引导学生总结,形成知识网络。即从知识的层面来理解,了解本节课的知识,又从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关注了学生对课堂的整体感受。
七、当堂检测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掌握了算术平方根的相关知识,下面我们就检测下学习效果吧!
1.若x是64的算术平方根,则x=(
2.0.49的算术平方根的相反数是(
3.(-2)2的算术平方根是(
4.下列各数没有算术平方根的是(
5.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6.计算下列各式:
;
;
7.(选做)若满足
,试求代数式
的值.
设计意图:题目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对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情况分层要求,分层达标,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调控功能,使全体学生即使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达到基本的学习目标,获得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