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自然角的创建与思考
(2019-12-22 20:52:58)分类: 论文 |
幼儿园自然角的创建与思考
溧阳市实验幼儿园 钱丽丽
幼儿认识自然界的一个窗口。它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开辟一角,作为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实验品之用。生处在城市中的孩子,高楼林立、汽车叫嚣,大自然里它们越来越远,幼儿园的自然角则成了孩子认识自然的最直接途径。它为幼儿提供了天天接触、长期观察、亲自管理、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开阔视野、激发好奇心的同时,获得了认知、习得了技能,发展了孩子的美好情感,因此是促使孩子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目前幼儿园的自然角创建现状分析
值得深思的片断:
片断一:某班的教室门口有一个布置十分精美的自然角,其中有云竹、小蕃茄等植物,有孩子从海边带来的贝壳、海星、珊瑚等展示物,还有小朋友自己制作的水果娃娃,另外还有一个金鱼缸,里面有2只可爱的小乌龟在悠闲地爬着。一个集体活动后,孩子们涌到了门口的自然角,有些孩子喜欢的用手触摸。此时过来一个老师,大声地对孩子说:“用眼睛看,不要用手摸!”“好了,不要看了,回教室玩吧”孩子们在老师的制止下不情愿的回到了教室……
片断二:幼儿园要开始自然角的评比了,孩子们每人拿到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明天请每人带一种动物或植物,以供孩子在幼儿园饲养或观赏”。第二天,幼儿园的自然角异常热闹,教师们忙着分类摆放,中大班的老师还设计了各种记录表,可谓琳琅满目。一个月后,小金鱼死在鱼缸中,小花低下了头,似乎在抱怨主人已经许久不曾给水喝了,丰富的记录表维持着原样,只有教师的手笔,毫无孩子的痕迹……
片断三:某教室的自然角被安排在防盗窗上,窗口有一个柜子摆放着,因此与孩子足有
一米多远。自然角上摆放着几盆吊兰和一些不知名的植物,还有一只金鱼缸,里面养着几条小金鱼。一个孩子走到窗边,踮起脚尖想看看自己带来的小金鱼,但因为距离较远,只能看到小金鱼在游来游去,没法近距离的观察,于是只得做罢……
从以上的三个典型片断分析,现今的幼儿园自然角创建情况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其一,教师对自然角的认识观念不到位。教师们普遍认为自然角只是一种展示,没有真正发挥自然角的教育效能。片断一中的老师将自然角设置得花枝招展,看表面似乎用尽了心机,但教师的内心却怕乱,怕摆设被孩子触碰过后会不美不漂亮,但其实却剥夺了孩子与自然角的的互动与交流。片断二中的老师更是把自然角的创设最为评定优劣的一种工具,评定后便放任不管,费财又费力,实在不可取。片断三中的教师没有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因地制宜的设置,使自然角流于形式。这三个典型的片断折射出的是教师对自然角的认识观念问题,没有理念的支撑的教育只能是苍白和无力的。
其二,教师对自然角的指导不到位。在走访中发现,很多教师了解自然角对孩子发展的作用,也设置了丰富的内容。但他们没有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进行引导与组织。如片断一中的老师便是忽视孩子天性的一个典范,要知道孩子只有用感官的感知才能真正习得经验,片断二中的教师们更是没有做到持之以恒的发挥自然角的效能,只在乎一时,没有从为孩子的发展而设计及指导的观念。
其三,教师自身经验获得的不到位。在自然角的创建中发现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和想当然,其实作为教师要设置好自然角,首先自身应了解其中事物的生长习性,才能更好的指导孩子。三个片断中的老师对自然角缺乏基本的过程管理,只是听之任之,孩子无法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长此以往,还会形成对动植物及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的无所谓态度,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幼儿园自然角创建的现状不容乐观,这与教师对自然角的教育价值认识有直接的关系,只有让教师充分感受自然角对孩子素质发展的促进作用,感受它的魅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
二、发挥自然角的最大教育效能
1.创建自然角,发展幼儿认知水平
孩子在幼儿阶段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年龄越小,给孩子感官刺激就应该越多。而自然角展示在孩子面前的便是一个多彩的、真实的世界,里面的东西摸得到、闻得着、听得到,是孩子们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积累得到的认知概念,而非靠语言和视觉图片来间接认识。
如小班科学活动“认识小鸡”,教师以图片辅助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幼儿描述了小鸡的外形特征“毛茸茸的身体”“尖尖的嘴巴”“叽叽叽的叫声”等,但孩子们对小鸡的特征还是非常模糊。如果自然角中饲养了一只真实的小鸡,孩子们在每天的照料中,不仅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小鸡的长相,还知道了小鸡的生活习性,这样的概念获得的才更真实、自然与感性,也更有利于孩子的认知发展。又如让大班孩子了解“植物”的概念,有“根、茎、叶”三部分组成。何为根?何为茎、何为叶?教师要利用图片在集体教学中讲上半天,才能让孩子获得“一知半解”的经验。那么如果让孩子们到自然角真实地面对植物,孩子们会在观察、比较中获得概念不说,还会产生探究的欲望,为什么不同的植物根是不一样的,为什么有的植物会落叶,有的不会。随着自然角植物的增多,孩子们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
作为个体生活在世界中的孩子不仅要有科学的概念,还应了解生物与自然界的种种变化的关系,理解“变化”的意义,从而懂得“世界万物都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这一道理。
自然角的创建有助于幼儿了解世界中存在的各种因果关系。
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普遍存在着因果关系,这些关系也蕴藏在孩子常见的自然角中。我们带领孩子一起在自然角做“种子发芽”的实验,把三粒黄豆串在竹钉上,放入水中,让最下面的一颗全部浸入水中,中间一颗碰到水面,最上面的一颗裸露在空气中,没有水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们发现最下面的那颗黄豆腐烂了,最上面的那颗干瘪了,只有中间的那颗黄豆发芽了。通过观察、比较孩子们了解了发芽与空气及水之间的关系,掌握了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理解了空气、水和种子发芽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
2.创建自然角,提高幼儿技能水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及科学领域的目标为“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这其实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基础,当孩子运用自身感官越积极主动,他们所获得的外部信息也会越多,积累的经验也会越广泛、越丰富,形成的概念也会越具体。
自然角的创建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
分类是获得信息、分析信息最有效而经济的方法,也是对孩子而言益其一生的基本技能之一,它能帮助孩子把周围的事物进行抽象和概括,有助于探索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幼儿时期的分类主要是二元分类法(即是与否的分类),他要求孩子在感知的水平上将事物分成两类。自然角的创建则较好地提供了这样的场所,如让幼儿分辨是否是种子,是否是昆虫,是否是植物、是否是动物,并将他们分类放置,分类结束时还要求孩子用语言说明“为什么这么分”,阐述分类的依据。
3.创建自然角,赢得幼儿美好情感。
三、遵循三项原则
1.放手原则—给孩子参与自然角活动的时间与空间。
2.相信原则---相信孩子是有智慧的群体。
3.就地取材原则---体现废物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