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知识
(2022-12-24 20:37:33)
标签:
教育 |
写作知识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1.
写作就是用笔来说话。
2.
写身边事,写自己最熟悉的事,写自己最想表达的情感和想法。
写有趣的、有意义的或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
可以写人,记事,描摹万物,抒发感情,表明观点。
记叙文写作
记事类
学会记事(七上)
如何学习记事?
1.
日记:可长可短,记下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周记可详可略,可重点写下生活中那些打动你的人和事。
2.
写清楚。一般要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事情的经过是记叙的主要内容,要重点写,写详细些。要把一件事写清楚,动笔之前先要想清楚,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再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
写得有感情。怎样才能写得有感情?关键是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有真切感受的,说发自内心的话。
学写故事(八下)
1.
2.
3.
写人类
写人要抓住特点(七上)
1.
2.
3.
写出人物的精神(七下)
1.
2.
3.
细节描写(七下)
1.
2.
真实
典型:抓住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细节来写。
生动:用语要生动、简洁,让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
学写传记(八上)
1.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别人记叙;自述生平的,称为“自传”。
2.
传记要求真实,凡是文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必须是准确的,有时还要引用一些可靠的资料,保证叙述的事实真实可信。但是,传记又不是枯燥的生平简介或履历表,作者可以发挥想象,以填补事实的空隙,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
在记述事件时,要具体表现人物的言行,让人物“自行”展现他们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等。
3.小传的写法
小传的记述比较简略,篇幅也较短(可介绍自己的外貌、籍贯、职业、家庭组成等基本情况,可结合个人主要经历,集中表现自己的特长爱好、性格特点、行事风格等),因此,作者往往把笔墨集中在传主的主要经历上,通过叙述一些典型事件,体现人物的特点。
写景类
学习描写景物(八上)
1.
写你印象深刻的景物,写打动过你的景物。
2.
描写景物,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景物的特征,常常表现在形状、色彩、声音等方面。
描写景物的特征,既可以描述人的视觉感受,还可以描述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受。
为了使景物描写更加丰满、生动,对某一个景物,可以俯视、仰视,近观、远望,可以写静态、动态,还可以写不同时段中的不同形态。
写景还要注意融入情感。
学写游记(八下)
1.
把游览时的经历和感受写下来,就是游记。
2.
交代游踪,通过游踪记述游览的经过,以此串起全文。
描写景物,抒发感受。
3.
总要求
思路要清晰(七上)
1.
2.
3.
如何突出中心(七上)
1.
中心,是文章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也就是作者写作文章的主旨所在。每篇文章都要有一个相对集中而明确的中心。
2.
根据中心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对材料进行一定的剪裁和加工,安排好先后的顺序。
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
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
采用一些具体的方法、技巧。如开门见山,点名题旨,卒章显志,前后呼应、铺垫渲染、抑扬对比等。
学习抒情(七下)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1.
2.
3.
4.
发挥联想与想象(七上)
1.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想象是在头脑中创造出未曾有过的新形象。
2.
文从字顺(七下)
1.
2.
语句表达要准确,避免因为用词产生歧义。
要注意语句间的连贯。下笔前,最好先有个提纲或打好腹稿;下笔时,应当一气呵成,避免断断续续;叙述的人称或角度也不要随意变来变去,以免令人感到混乱。
写完后要自己读一读,或请别人来读一读。
语言简明(七下)
1.
2.
行文时要围绕中心来写,不旁生枝节。
在没有特殊的表达需要时,要避免词语的重复。
不要堆砌词语。
语言要连贯(八上)
1.
2.
要做到语言连贯,首先应该保持前后话题统一。一段话不管有多少句子,都应围绕共同的话题,而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随兴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围绕一个话题的各个句子,还应该有合理的顺序。
语言连贯还应注意句子间的衔接过渡。适当地运用关联词、提示语或过渡句,可以帮助我们衔接句子。
表达要得体(八上)
1.
2.
要做到表达得体,应考虑写作的目的。不同的写作目的,意味着表达方式、态度应有所不同,以适应特定的需求。
还要注意读者对象的特点和应用的场合。读者对象的年龄、性别、职业等不同,写作时的用语也应有所不同。
另外,要注意恰当使用礼貌用语。
说明文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八上)
1.
2.
3.
4.
5.
说明的顺序(八下)
1.
2.
时间顺序多用于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制作工序等。
空间顺序,一般有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中间到两边等,常用于介绍建筑物或物品。
逻辑顺序是介绍事理时通常采用的顺序,具体地说,有先总说后分说、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等。
3.
议论文写作
观点要明确(九上)
(一)怎样才能做到观点明确?
1.
2.
(二)观点不明确有几种情况
1.
2.
3.
议论要言之有据(九上)
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就是论据。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
2.
3.
论证要合理(九上)
1.
2.
3.
4.
学写读后感(八下)
1.
我们阅读的时候常常会有所触动,或得到一些启发,把这些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2.
阅读所获得的感受可能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对作品主题的思考,有的是对某部分内容的理解,还有的是对某个细节或某些语句的感悟。这就要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和别人分享的内容来写。
3.
适当引述。
感受力求深入。把自己的感受明晰化、条理化。
联系阅读积累及生活经验。
要以“感”为主,“感”是作文的重点。
撰写演讲稿(八下)
1.
2.
3.
4.
5.
写作过程
审题立意(九下)
(一)什么是审题和立意
审题就是审察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立意就是确立最重要的思想内容。
(二)审题要求
1.
2.
3.
(三)立意要求
立意要明确,表达的思想要有一定的深度。
怎样选材(七下)
1.
2.
3.
布局谋篇(九下)
(一)什么是布局谋篇
布局谋篇是在审题立意、选材之后,对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等做整体谋划。如果将谋划的内容简要地记下来,就是列提纲。立体刚有助于理清思路,把握全局,避免写作时信马由缰,偏离文章的主题。
(二)怎样才能更好地布局谋篇呢
1.
2.
修改润色(九下)
1.
2.
基本要求是改“对”。字词和标点的错误、病句等,要一一改正,不留硬伤。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推敲用词,使之准确恰当;推敲句子,使之通畅连贯。段落安排是否合理,段与段之间是否衔接,详略安排是否恰当等等。
进一步的要求,是改“好”。要将“言”的修改与“意”的修改结合起来,补充内容,加工润色,使文章内容更充实,语言更富有文采。
有创意地表达(九下)
1.
2.
3.
4.
仿写、改写、扩写、缩写
学习仿写(八下)
仿写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1.
2.
3.
学习改写(九上)
(一)什么是改写
改写,就是在忠于原作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文体、语体和叙述角度等,进行“再创作”,以服务于特定的需要。
(二)改写有哪些常见的形式
1.
2.
3.
(三)改写的要求
1.下笔前深入体会原作,把握其内容和精神。
2.注意行文的协调,注意避免人称不统一和情节上的混乱。
学习扩写(九下)
(一)什么是扩写
对本来较为简略、概括的文章或片段加以扩展、补充,使之成为篇幅更长、内容更充实的文章的写作方式,就是扩写。
(二)扩写的要求
1.
2.
记叙性文章:忠于原文的中心思想和人物形象,补充情节和细节,增加对人物、环境的描写等。
说明性文章:忠于原文的说明对象,补充材料,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丰富对说明对象的介绍。
议论性文章:忠于原文的观点,进一步补充论据,阐释观点。
3.
学习缩写(九上)
(一)什么是缩写
缩写,就是在保持中心思想不变的前提下,压缩文章的篇幅,“把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遍”(吕叔湘语)
(三)缩写的要求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