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作知识

(2022-12-24 20:37:33)
标签:

教育

写作知识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1. 写作是什么?

写作就是用笔来说话。

2. 写什么?

写身边事,写自己最熟悉的事,写自己最想表达的情感和想法。

写有趣的、有意义的或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

可以写人,记事,描摹万物,抒发感情,表明观点。

 

记叙文写作

记事类

学会记事(七上)

如何学习记事?

1. 养成写日记、周记的习惯

日记:可长可短,记下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周记可详可略,可重点写下生活中那些打动你的人和事。

2. 记事的基本要求

写清楚。一般要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事情的经过是记叙的主要内容,要重点写,写详细些。要把一件事写清楚,动笔之前先要想清楚,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再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

写得有感情。怎样才能写得有感情?关键是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有真切感受的,说发自内心的话。

 

学写故事(八下)

1. 写故事一定要有头有尾,完整地叙述一件事。在情节发展中设置一些小的悬念,增加一些波折,结尾能出人意料,等等,都是增加故事趣味性的好办法。

2. 故事中的人物要有血有肉,形象丰满,有趣味。

3. 故事允许联想、想象的成分。

 

写人类

写人要抓住特点(七上)

1. 细心观察,抓住人物的特点。

2. 展开具体描写。描写外貌,可以写人物的五官、头发与胡须,也可写脸色、神情,尤其是眼睛;描绘衣着,可写人物喜欢的具体穿着,也可写其习惯的颜色搭配、衣服式样等。要抓住人物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来写。

3. 把人放在事件中写,写他与别人的交往,写他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行为和心理活动。可写的事比较多,要选择能够表现人物特征的事来写,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几件事。

 

写出人物的精神(七下)

1. 抓住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如外貌,标志性动作,口头禅,个性,精神品质。

2. 借助一些写作手法加以突出、强调,如对比,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

3. 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细节描写(七下)

1.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刻画,往往能起到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的作用。

2. 运用细节描写,注意以下几点:

真实

典型:抓住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细节来写。

生动:用语要生动、简洁,让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

 

学写传记(八上)

1. 什么是传记?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别人记叙;自述生平的,称为“自传”。

2. 传记的特点

传记要求真实,凡是文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必须是准确的,有时还要引用一些可靠的资料,保证叙述的事实真实可信。但是,传记又不是枯燥的生平简介或履历表,作者可以发挥想象,以填补事实的空隙,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

在记述事件时,要具体表现人物的言行,让人物“自行”展现他们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等。

3.小传的写法

小传的记述比较简略,篇幅也较短(可介绍自己的外貌、籍贯、职业、家庭组成等基本情况,可结合个人主要经历,集中表现自己的特长爱好、性格特点、行事风格等),因此,作者往往把笔墨集中在传主的主要经历上,通过叙述一些典型事件,体现人物的特点。

 

写景类

学习描写景物(八上)

1. 描写什么景物?

写你印象深刻的景物,写打动过你的景物。

2. 怎样描写景物?

描写景物,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景物的特征,常常表现在形状、色彩、声音等方面。

描写景物的特征,既可以描述人的视觉感受,还可以描述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受。

为了使景物描写更加丰满、生动,对某一个景物,可以俯视、仰视,近观、远望,可以写静态、动态,还可以写不同时段中的不同形态。

写景还要注意融入情感。

 

学写游记(八下)

1. 什么是游记

把游览时的经历和感受写下来,就是游记。

2. 游记的内容

交代游踪,通过游踪记述游览的经过,以此串起全文。

描写景物,抒发感受。

3. 写游记,要抓住最富有特征或代表性的,或者是你感受最深的景物来写,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鲜明地呈现其独特、令人难忘之处。

 

总要求

思路要清晰(七上)

1. 整体构思。选取材料,大致思考文章的整体结构。

2. 确定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 列提纲。提纲不仅要呈现作文的结构框架,也要包括文章各部分的内容要点。

 

如何突出中心(七上)

1. 中心

中心,是文章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也就是作者写作文章的主旨所在。每篇文章都要有一个相对集中而明确的中心。

2. 如何突出中心

根据中心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对材料进行一定的剪裁和加工,安排好先后的顺序。

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

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

采用一些具体的方法、技巧。如开门见山,点名题旨,卒章显志,前后呼应、铺垫渲染、抑扬对比等。

 

学习抒情(七下)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1. 情贵在真,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2. 情感的抒发要自然,水到渠成。

3. 恰当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主题。

4.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发挥联想与想象(七上)

1. 联想与想象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想象是在头脑中创造出未曾有过的新形象。

2. 注意:联想要自然恰切;想象要合情合理;联想和想象要有新意。

 

文从字顺(七下)

1. 含义:文从字顺指的是语言表达清楚明白准确,行文通顺流畅。

2. 做到文从字顺,需要注意什么?

语句表达要准确,避免因为用词产生歧义。

要注意语句间的连贯。下笔前,最好先有个提纲或打好腹稿;下笔时,应当一气呵成,避免断断续续;叙述的人称或角度也不要随意变来变去,以免令人感到混乱。

写完后要自己读一读,或请别人来读一读。

 

语言简明(七下)

1. 简明,就是简要、明白。

2. 怎样做到语言简明?

行文时要围绕中心来写,不旁生枝节。

在没有特殊的表达需要时,要避免词语的重复。

不要堆砌词语。

 

语言要连贯(八上)

1. 写文章和说话一样,应当做到语言连贯,衔接紧密,不能前后脱节,条理混乱。

2. 一段话如何做到连贯?

要做到语言连贯,首先应该保持前后话题统一。一段话不管有多少句子,都应围绕共同的话题,而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随兴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围绕一个话题的各个句子,还应该有合理的顺序。

语言连贯还应注意句子间的衔接过渡。适当地运用关联词、提示语或过渡句,可以帮助我们衔接句子。

 

表达要得体(八上)

1. 应用文要特别注意表达得体。

2. 怎样做到表达得体?

要做到表达得体,应考虑写作的目的。不同的写作目的,意味着表达方式、态度应有所不同,以适应特定的需求。

还要注意读者对象的特点和应用的场合。读者对象的年龄、性别、职业等不同,写作时的用语也应有所不同。

另外,要注意恰当使用礼貌用语。

 

说明文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八上)

1. 世间万物都有各自的特征。要把一个或一类事物说清楚,首先要抓住其特征。

2. 抓住事物的特征,要善于观察和比较。既要注意事物的总体面貌,也要观察其局部。

3. 除了突出每个事物的独特之处,还要注意表现一类事物的共同特点。

4. 恰当引用资料,有利于说清楚事物的特征。这些资料包括数据、图表、历史文献、研究资料等。

5. 有时还可以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说明方法,既突出事物的特征,同时也避免文章枯燥乏味。

 

说明的顺序(八下)

1. 合理的说明顺序,有助于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的特征,也符合人们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规律。

2. 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多用于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制作工序等。

空间顺序,一般有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中间到两边等,常用于介绍建筑物或物品。

逻辑顺序是介绍事理时通常采用的顺序,具体地说,有先总说后分说、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等。

3. 通常情况下,一篇说明文往往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议论文写作

观点要明确(九上)

(一)怎样才能做到观点明确?

1. 要把问题想清楚,围绕题目或按照材料的要求,形成一个旗帜鲜明的观点,并用一个明确的句子将观点表述出来。

2. 有了明确的观点,还要在文章中把它凸显出来。有的文章,题目就直接表明了观点;有的文章,则在开篇出亮明观点;有的是在结尾处总结观点。

(二)观点不明确有几种情况

1. 态度不明确

2. 论说范围过宽,没有针对性

3. 语言不简洁,拖泥带水,啰里啰嗦

 

议论要言之有据(九上)

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就是论据。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 在使用材料时,首先要确保材料准确,经得起推敲。列举事例或引用名言警句等都要真实准确。

2. 使用材料还应保证材料与观点一致。材料要能支撑论点。使用事实论据时,不需要详细记叙事件本身,而要通过概括叙述以及对论据的分析,建立起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使用道理论据,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发,注意内在的逻辑性。

3. 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要注意材料的丰富性。比如可以用历史事件、生活事例、统计数据等做事实论据,用名言警句、民间谚语、精辟的理论等做道理论据。

 

论证要合理(九上)

1. 论证要合乎逻辑,观点要一致,概念要统一。

2. 使用的材料要能支持论点,避免出现论据不相干或论据不足的情况。

3. 要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

4. 论证结构合理,思路清晰。

 

学写读后感(八下)

1. 什么是读后感

我们阅读的时候常常会有所触动,或得到一些启发,把这些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2. 读后感选什么内容来写

阅读所获得的感受可能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对作品主题的思考,有的是对某部分内容的理解,还有的是对某个细节或某些语句的感悟。这就要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和别人分享的内容来写。

3. 写读后感,要注意以下几点。

适当引述。

感受力求深入。把自己的感受明晰化、条理化。

联系阅读积累及生活经验。

要以“感”为主,“感”是作文的重点。

 

撰写演讲稿(八下)

1. 要有针对性,做到“心中有听众”。

2. 注意写好开头,吸引听众的关注。

3. 明确表达观点,把思路展现出来。

4. 精心审计结语,提升演讲的效果。

5. 着力锤炼语言,增强演讲的感染力。

 

写作过程

审题立意(九下)

(一)什么是审题和立意

审题就是审察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立意就是确立最重要的思想内容。

(二)审题要求

1. 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条件,明确选材的范围。

2. 审题时,还要注意分析题目,探究其含义。

3. 如果遇到提供材料的作文,则需要仔细审读材料,对材料内容进行概括分析,推敲材料蕴含的意义,选择其中的某个角度或要点作为写作重点。

(三)立意要求

立意要明确,表达的思想要有一定的深度。

 

怎样选材(七下)

1. 材料: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

2. 学会围绕中心进行选择

3. 注意材料的真实和新颖

 

布局谋篇(九下)

(一)什么是布局谋篇

布局谋篇是在审题立意、选材之后,对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等做整体谋划。如果将谋划的内容简要地记下来,就是列提纲。立体刚有助于理清思路,把握全局,避免写作时信马由缰,偏离文章的主题。

(二)怎样才能更好地布局谋篇呢

1. 要围绕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对材料作全面的梳理,拟出全文的框架。材料的安排要各得其所,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层次结构要清楚,即所谓“言之有序”

2. 在拟定框架之后列出写作提纲。写作提纲是在简单的框架图示的基础上进一步用简要的文字明确文章的全貌,包括怎样开头、怎样结尾、中间部分怎样展开、如何承接与过渡等,尽可能考虑清楚。

 

 

修改润色(九下)

1. 修改文章要兼顾“言”和“意”。言,指言辞和表达;意,指立意和思想内容。词不达意、语句不连贯、布局不合理等,要从“言”上进行修改;内容肤浅、观点牵强、材料单薄等,就要着重从“意”上作出修改。

2. “言”的修改包含两个层次。

基本要求是改“对”。字词和标点的错误、病句等,要一一改正,不留硬伤。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推敲用词,使之准确恰当;推敲句子,使之通畅连贯。段落安排是否合理,段与段之间是否衔接,详略安排是否恰当等等。

进一步的要求,是改“好”。要将“言”的修改与“意”的修改结合起来,补充内容,加工润色,使文章内容更充实,语言更富有文采。

 

有创意地表达(九下)

1. 选材要新颖。从大的方面说,要写社会生活中的新事物,特别是具有时代特点的事物,能让人感受到清新的时代气息;从小的方面说,要写属于自己的东西——只有自己经历、体验、感受中哪些富有个性特征的东西,才是真切的,才能够感染并打动读者。

2. 角度要新颖。

3. 语言表达要新颖。

4. 选用新颖的表现形式也很重要。恰当采用寓言、童话、剧本、小说、书信等形式,也会给读者带来新鲜的阅读感受。

 

 

仿写、改写、扩写、缩写

学习仿写(八下)

仿写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1. 可以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

2. 模仿范文的写作手法

3. 学习仿写,要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确定具体的仿写点。

 

学习改写(九上)

(一)什么是改写

改写,就是在忠于原作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文体、语体和叙述角度等,进行“再创作”,以服务于特定的需要。

(二)改写有哪些常见的形式

1. 可以改变文体,比如将诗歌改写成散文、将小说改写成剧本。

2. 可以改变语体,比如将文言文改写成现代白话文,把书面语改成口语。

3. 可以改变叙述角度,比如将第一人称改成第三人称,或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

(三)改写的要求

1.下笔前深入体会原作,把握其内容和精神。

2.注意行文的协调,注意避免人称不统一和情节上的混乱。

 

 

学习扩写(九下)

(一)什么是扩写

对本来较为简略、概括的文章或片段加以扩展、补充,使之成为篇幅更长、内容更充实的文章的写作方式,就是扩写。

(二)扩写的要求

1. 忠于原文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和体裁。

2. 找准扩写点。

记叙性文章:忠于原文的中心思想和人物形象,补充情节和细节,增加对人物、环境的描写等。

说明性文章:忠于原文的说明对象,补充材料,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丰富对说明对象的介绍。

议论性文章:忠于原文的观点,进一步补充论据,阐释观点。

3. 扩写时,要特别注意文章内容的一致和连贯。人称和语气要保持前后一致,情节的发展或论述的推进要合乎逻辑,要有必要的过渡,增添的细节要和全文相协调,避免枝大于干。

 

学习缩写(九上)

(一)什么是缩写

缩写,就是在保持中心思想不变的前提下,压缩文章的篇幅,“把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遍”(吕叔湘语)

(三)缩写的要求

1. 动笔前,要先认真阅读原文,深入体会作品的主旨,理清思路;缩写时,对原作进行高度概括,但不能改变其中心思想,也不能随意增添内容。

2. 缩写要遵循“保持主干,删除枝叶”的原则,确定取舍和详略。比如,删去一些详尽的描写,换为简洁的叙述;删去一些次要情节,保留主要故事。缩写要凸显文章的中心与重点,一些比较精彩却不太重要的内容,要“舍得”删去或压缩。

3. “自成一文”是缩写的另一个要求。

4. 文体不同,缩写时的注意点也应有所不同。缩写叙事性文章,要保留原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删减不影响中心情节;如果原文情感丰富,独具韵味,缩写时可以有所体现,不宜将其缩成干枯的概要。缩写说明性文章,要保留体现说明对象主要特征的内容,遵循原文的说明顺序,适当保留解释性的词句,以便读者理解,但不必呈现太多的说明方法。缩写议论性文章,要突出原文论点,体现论证的思路,至于论据则可择要保留,对论据中的叙述成分要做较大幅度的压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