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堡大事年表
(2024-01-12 08:18:45)
标签:
历史文化许堡 |
许堡大事年表
(1546年-2020年)
作者:张金
明
1546年(明嘉靖二十五年)明王朝在赵秦旧长城的基础上补故创新,旧长城不足据者增修如式。
是年许家庄村被明王朝规划为长城的配套工程。
1551年(明嘉靖三十年)许家庄村改为许家庄堡。因占用许家庄村,故改建后的民堡名为许家庄堡。当时的村民以许郭赵谢四大姓为主。
1560年(明嘉靖三十九年)更民堡为驻军堡。
1599年(明万历二十七年)许家庄堡开始修建城墙,到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修建完毕。城墙南北长418米,东西宽280.6米,设有瓮城,占地面积为180.8亩,古堡向南开正门,城头有石铭“许家庄堡”四个字。修建城墙后的许家庄堡成为明王朝长城的配套工程。
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许家庄堡的村民经历了明朝灭亡的重大历史变革。
清
1644年(清顺治元年)清在北京建立政权。
1649年(清顺治六年)村民郭二冯忠明反清,被擒灭门,其住宅上街西南部被挖地三尺,地面较其周围低了许多。
是年许家庄堡村民积极参加反清义举,被清摄政王多尔衮率兵斩尽杀光,许家庄堡变为阴森森的空城一座。
1662年-1722年(清康熙年间)张牛郭刘戴等姓移民落户于许家庄堡。
1821年-1851年(清道光年间)许家庄堡开始简称为许堡。
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许堡村遭遇奇灾先大旱,继淫雨,后遭风雹霜雪,颗粒无收,民不堪命,死亡甚多。
1911年(清宣统三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许堡村民虽然经历了改朝换代的重大社会变革,但似一道闪电过后,许堡依旧一片黑暗,村民生活依旧举步维艰。
中 华 民 国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许堡村设立大同县二区区公所,管辖大同城东一带。
1914年,许堡村民经历了中华民国国民剪辫放足的社会生活变迁,警察到村检查,见留辫不剪的男子就给剪掉;巡官沿户查看,见有不放足的成年妇女就罚大洋5元,小姑娘缠足罚大洋1元。
1919年许堡村东建立起大同县二高小,并开始招生,培养一批批适应时代变革的知识分子。
1929年(民国十八年)许堡村春天大旱,寸草不收,饿殍遍野。
1931年在村东南官道路北始建天主教堂,比利时神父主持教堂事务,在许堡一带发展天主教徒。
1937年11月(农历10月)发生了“飞龙打许堡”事件。魏振业(雅号:飞龙)率部攻打许堡,久攻不克。
1937年9月日军侵占大同,不久(飞龙打许堡事件后),在许堡建立了警察署,撤销区公所,以军代政。许堡警察署成为日军统治奴役许堡一带人民的魔穴鬼窟。
是年日伪还在许堡设立大村公所;天主教堂中德国神父取代了比利斯神父。
从此许堡村民在日伪、地主、土匪等重重压榨下过着内忧外辱苦不堪言的痛苦生活。
是年许堡村成立了公立小学。
1938年夏秋,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七一八团在许堡及桑干河一带消灭了小股日军和部分土匪武装,传播了抗日救国的火种,对村民震动和影响很大。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驻守在许堡的日军仓皇逃往大同受降。大同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但国民党阎锡山部抢占大同,进攻解放区,许堡人民又陷入国民党阎锡山的残酷统治与剥削之中。
1945年8月许堡设大同县四区区公所,管辖现在的许堡乡和瓜园乡29个村。
是年党组织领导许堡人民开展了减租减息,清算复仇斗争和禁烟工作(一不准种植,二不准吸食,三不准贩卖,四不准私藏)。
1946年许堡设大同县四区区公所,管辖范围变更为现在的许堡乡、巨乐乡和下深井乡共26个村。
是年党领导许堡人民开展大生产运动,村中的烟民、懒汉和二流子得到改造。
是年许堡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拥军支前”活动,家家户户争做军鞋献给解放军战士。村民牛步登、刘志尧、杨福元、杨茂清、张占亮、张占魁、张德先、戴云、戴祥、戴天喜、戴德贵等多人参军,支援解放战争。
1947年3月许堡划归阳高县管辖。
是年成立许堡完小,面向阳高县、大同县、阳原县等地招生。
是年11月党领导许堡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和减租减息运动。
是年12月14日共产党员、阳高县大队战士郭富荣、梁日福在大北庄英勇就义,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1948年国民党阎锡山军队倾巢出动,疯狂反扑,多次来村骚扰,抢粮、抢牲畜,对革命者及其家属进行迫害,杀害张玉龙,对革命家属进行毁坏门窗,私设公堂审查拷打等。
1949年1月15日,许堡划归察哈尔省管辖。
1949年5月1日,大同和平解放,许堡村人民在阳高县人民政府领导下,大力发展生产,建设家园,努力改善民生。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1949年10月1日,许堡村民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许堡村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1950年元月,东场面搭彩棚,贴标语,人们穿戴一新,敲锣打鼓扭秧歌,领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证,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是年4月始发于华北北部地区内蒙的谣言“割蛋”事件,在七月份也波及到晋北一带,许堡也没能幸免。谣言称:苏联要造原子弹,其原料(有的说是配料)就是男人的睾丸。毛泽东答应供给苏联,于是就派下便衣部队到全国各地割这些东西送给苏联。“割蛋”的人化装成和尚、道士、商人、农夫,他们都经过专门训练,能飞檐走壁,白天侦查,晚上动手。这种谣言所到之处,男人晚上上房站岗,妇女并房睡觉,人们不敢下地干活,不敢单独走路。门户紧闭,彻夜亮灯。后经查明谣言的散布者是反对政府、反对苏联的反动道会一贯道所为。最后政府对这些反动分子进行了镇压,平息了谣言,稳定了社会秩序。
是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村民刘继、刘德林、戴天喜等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5月1日,许堡村民积极参加“五一”游行示威,游遍全乡13个村。
是年全村掀起订立“爱国公约”,增产捐献飞机大炮,抗美援朝,开展拥军优属活动。
1952年全村查田定产,办扫盲速成班(即民校),大力扫除文盲。
是年许堡召开物资交流大会。
是年11月察哈尔省撤销,许堡村复归山西省管辖。
1953年许堡村开展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宣传月,提倡婚姻自由,反对包办买卖。
1954年许堡村建立起三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一社、二社、三社的社主任分别是牛步贵、李歧山和李富山。
是年9月25日,国家开始实行棉布棉花凭证供应。
1955年3月1日,国家换新版人民币,一元相当于旧币一万元。
1956年全村村民除牛端一户外,全部加入农业生产高级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宋德元,高级社主任牛步贵,全村共分八个生产队。
1957年开展“讲卫生、除四害”运动、反右运动。
1958年8月,许堡乡13个村成立了许堡人民公社。许堡村成立了许堡生产大队,下设八个生产小队办了八个公共食堂,全体社员大跃进、大炼钢铁、深翻土地,大刮“共产风”“浮夸风”,一夜之间跑步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杀鸡宰羊,大吃大喝,以表庆贺。
是年秋季,阳高县三中在村东建成并招生,占地面积3524平方米。
是年在大跃进中,位于古堡十字街心的靓丽景观文昌阁被夷为平地。
1959年5月21日许堡村春霜冻,1960年严重夏旱,1961年严重春旱,1962年尤旱,连年的自然灾害加人民公社、大办公共食堂、大跃进等“人造灾”,村民饥肠辘辘,浮肿等病蔓延,病死、饿死者甚多,外流内蒙人员甚至整家整户走口外日盛。所谓的“三年困难时期”人们生活困难到不堪想象的境地。
1964年冬季,怀仁县四清工作队进驻许堡大队,开展“四清”运动,即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65年许堡遭受严重旱灾、洪灾和雹灾。
1966年夏季,许堡开展文化DGM,以红W兵“除四旧”为序幕日盛,竟连城墙南门石铭“许家庄堡”亦被视作“四旧”,用水泥涂抹住。
是年许堡公社中学、许堡公社农职中在许堡村东南、村北三甲建成并招生。
1968年,许堡村通电,结束了“煤油灯”和“推碾子”的历史,大队的高音喇叭打破了亘古以来村子的寂静,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活得到了改观。
是年有大同市19名知青插队落户于许堡,分别安排在八个生产队中。
1969年横穿于村南东西官道的大同至阳原沙石公路改建为国防公路。
1970年许堡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大寨,赶昔阳”高潮,大小队干部9人去大寨参观学习。
1971年7月许堡重归大同县管辖;建在村东的阳高县三中更名为大同县四中。
1976年5月13日立夏时节,树绿花红的许堡却下了一场罕见的最大春雪,许多四五厘米粗的树枝竟被雪压断。
是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许堡亦有强烈震感,震后村民多数心有余悸,住在简陋的防震棚中。
是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在下街大礼堂设祭奠大灵堂,开追悼会。许堡公社13个村和各机关单位的人到灵堂沉痛哀悼,有的潸然泪下,有的放声痛哭,场面极其悲壮。
是年10月文化Dgm结束。
1977年秋季,在全县按成绩择优录取民办教师的考试中,牛义林、刘翠莲、焦泽林等40多名许堡人被录取。这些被录取的民办教师除满足本村中小学编制外,还向周士庄等乡镇输送了亟需的教师。在民办转公办考试中,杨茂全和李高亮因成绩优秀,分别被山西矿院、山阴农校录用为正式教师。
1977年冬季恢复高考,牛庆林、牛志龙、李忠人、李虎山、李喜仁、刘志凡、郭瑞、刘志贤、刘建春、刘世兰、杨立志、杨茂全、郭秀莲、靳安国、靳定国等多名学子被录取为国家大中专院校的学生。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春雷响彻了许堡村。
1981年许堡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年直至芒种时节才下透雨,其后风调雨顺,加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家家户户喜获丰收,村民个个笑逐颜开。
1984年许堡公社革命委员会改称许堡乡人民政府,结束了人民公社26年的历史。许堡生产大队革命委员会改称为许堡村委会。
1985年9月22日村南大塘(大同至塘沽)公路通车。
1987年12月28日村南大秦(大同至秦皇岛)铁路通车。
1989年10月18日晚10:57发生5.7级地震;次日1:01又发生6.1级地震,余震不断。这次被国家地震局命名为大阳地震,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窑房倒塌甚多,损失严重;人们有家没法回,不敢回。秋末冬初,寒气袭人,人们心有余悸地生活在简陋的防震棚中。
1990年春季开始,村民们开始了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工作。
是年暑假期间,村东的大同县四中与大同县一中合并,大同县四中校址为许堡乡中占用。
1992年大阳地震后许堡村民重建家园工程在各级领导大力关心下和世界银行热情支持下竣工,灾民们全都住进了砖木结构的新宅之中,这是人们始料未及的事情。
1993年解放后曾一直为学校、粮站占用的天主教堂复归教堂使用。
是年位于村西南的新许堡粮站建成使用。
1995年9月,许堡遭遇绵绵秋雨半月之久,许多旧窑在大阳地震基础上雪上加霜,倒塌殆尽,特别是古堡内呈现出满目萧条状,不堪入目。
1998年位于村北的京大(北京至大同)高速公路通车。
2004年国庆节,由牛素琳、刘进连等发动组织,首次召开了从许堡走出去的部分学子在县城西坪的大型聚会。
2010年5月6日,大同市耿彦波市长率市县乡干部一行20多人就修复许堡古堡城墙保护与传承边塞文化抵许堡村调研。
是日,古堡南门上的石铭“许家庄堡”四个字经历了44年被水泥抹盖的历史,终于重见天日。
2011年10月24日,许堡古堡及许堡天主教堂被大同市政府列入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秋季,全村实现了道路硬化。走进大街小巷的水泥道路成了沧桑后的文化乡的一道靓丽景象。
2012年秋季开学,小学搬到了乡中。原校址被许堡法庭等单位占用。
2013年由市县乡规划与支持,在村北、村东北打深层水井8眼,开发农业万亩方,初步建成旱涝保收田。
2016年9月28日,凌晨5时,古堡鞭炮齐鸣,红旗飘扬。古堡重建工程在党支部书记柴禄、刘仕英、赵明和村委会主任郭文斌等领导的主持下正式启动。
是年11月,许堡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是年11月,由牛素琳积极倡导和策划的,由牛素琳、李元文、李元宏、杨立志、范晓燕、常福桃、温汝珍、杨秀楼、杨修宏和我等59名游子共同参与写作的《青涩的记忆》一书,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终于问世。该书辑录了114篇文章、134幅照片,共计43万多字。《青涩的记忆》讲述的是作者们在青涩岁月时的家事、校事、故乡事;亲情、友情、师生情!是一部鲜有的家乡游子共同编著的、图文并茂的纪实性文集。
2020年山西省文物局决定对许堡正堡门、东堡门两个堡门进行保护性维修。
2023年7月11日,由牛素林等59位师生共同编著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纪实性性文集《四中和她的学子们》在许堡中心校举行出版发布会。全书共58万字,辑录83篇文章,66幅历史照片。发布会赞助商为许堡教育促进会、大同市新成新材料有限公司。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