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堡的交通运输

(绘图:牛步章)
一、公路
1、古道(京大道):
位置:许堡天主堂南——原许堡公社门前——许堡旧邮电所北——大店南——白家园南——许堡大队旧场面南——林场大井北——林场北门北——许堡食品公司南——空军靶场北——瓜园旧街道南。
该道始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元、明、清时期称为“京大道”,亦名“桑干道”,该道由大同东行,经东塘坡、西坪、许堡、神泉堡、孙启庄、东井集、阳原、化梢营、宣化、怀来至北京(《大同干线公路志》20页),许堡人俗称“官道”。该道历史悠久,北魏时期是帝王经常巡行的大道(《阳原县志》237页);元代,由大都(北京)经宣德府(今宣化)向东南经阳原至大同的道路沿线农业发达,交通运输繁忙(《大同干线公路志》24页);明代,大同作为“九边重镇”,地处“腹里”的许堡是连接大同府——顺圣西城——宣化府的交通要冲,军队调动、商贸往来频繁(《三云筹俎考》);清代,东井集——许堡——大同该路段宽7米,土路面(《阳原县志》237页);民国时期,许堡作为大同县二区政府驻地,该道路交通运输十分繁忙。
2、日伪时期军用公路(京大道):
位置:与古道属于同一条路线,只是在原古道基础上进行了拓宽和铺以砂石,系许堡最早的砂石公路。
1937年日军占领大同后,为了加强对大同的经济掠夺和殖民统治,于1937年——1939年在沿线强征民工,在原古道基础上修筑了该公路。路基平均宽度6米,为四级公路,该路段在抗日战争期间多次被游击队破坏,损毁严重。1949年解放后,经人民政府抢修,恢复通车。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大同——河北阳原的主要通道。
3、国防战备公路(109国道):
位置:许堡堡外戏台南——许堡村口饭店南——南河湾北——林场南门南——瓜园新村南。
1969年开始,全国兴起大修战备公路的热潮,1969年——1970年在紧邻原日伪公路南面修筑国防战备公路,其中许堡段在林场西八里铺至瓜园段工程巨大,需放炮开山辟路,在许堡村南建桥梁两处,分别为大西河桥、东沙沟桥。并按照国防公路的要求在道路两旁种植了柳树和杨树,施工人员为阳高县各地抽调的民工。1973年在西坪膏车岭西至大同铺筑为渣油路面,西坪以东许堡段仍为砂石路面。
该路属于109国道路段,109国道起于北京,止于拉萨,全长3763公里。国内统一编号G109,该线由阳原孙启庄进入大同境,经神泉堡、许堡、瓜园、西坪、马连庄、小南头、西河河、马站、吴官屯、高山、云西、左云入朔州境,市辖段是大同境内东西走向的一条主要运煤路线,也是山西省“三纵八横”公路骨架的“第一横”(《大同干线公路志》73页)。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80年代初期,晋煤外运力度加大,运煤车辆激增,据1983年初统计,许堡南汽路每昼夜755车次,到1983年底增至每昼夜2026车次,特别是大吨位“两超”车辆与日俱增,致使道路损坏严重,已不能适合交通需求。为此,许堡公路再次改线,在该路路南修筑了沥青公路。(《大同干线公路志》107页)
4、运煤专线(大塘公路):
位置:国防战备公路南
1983年山西省政府制定了10条晋煤外运公路规划,其中大同至孙启庄段为全省修建的第一条二级汽车专用公路(《大同干线公路志》66页),该路从大同通往塘沽,称为“大塘公路”,为国家重点工程,1984年4月31日动工兴建,许堡段由四大队施工,1985年9月22日通车,路面宽12米,铺设沥青,为二级公路。施工中四大队还为许堡村铺设沥青路面(《阳高县志》322页)。
5、京大高速公路:
位置:许堡古堡北
为新建线路,全幅一次性建成,是全封闭、全立交、超重型、水泥砼路面,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宽28.5米。全线于1998年8月15日开工,2000年9月15日正式通车(《大同干线公路志》73页)
6、县乡级公路:
1、许堡经浅井、山自造、火山地质公园至聚乐乡;2、许堡经浅井、山自造、大北庄、下深井至阳高;3、许堡经养老洼、册田水库、西册田、友宰至熬石;4、许堡经南水地、大王、沙圪坨至浑源。
二、铁路:
大秦铁路:
位置:南河湾南
大同——秦皇岛运煤专用线,1984年4月破土动工,1986年铺放轨道,1987年12月28日一期工程竣工通车,为半封闭式电气化复线(阳高县志)
三、道路养护:
1958年雁北地区在许堡设立许堡交通管理站(《大同干线公路志》317页),当时阳高县只有神泉堡道班、许堡道班,由驻许堡的公路站领导(《阳高县志》329页),养护省内瓜园至东井集公路;1978年根据山西省革委会决定改为许堡公路养护段(《大同干线公路志》320页)。许堡公路站成立之初无固定地址,先是借住在刘家大店(现刘建忠院子附近),60年——63年又迁至李义忠院子,64年又迁至戴章院子,60年代中期才在现在的乡政府位置西盖了四间办公室及院墙,从戴章院迁在这里才固定下来。1970年国防战备公路建成后旧公路弃用,所以又搬到新公路现许堡村口饭店位置。公路段主要负责人在初期为左站长;1961年左站长调阳高公路段后,又从雁北公路管理段工程队调来白万银任站长;1978年白万银调西坪征费所后,由高德明(高旺父亲)任班长(这时公路站改为道班)。建站之初养护工人全部为从雁北各县招收的正式职工,70年代后又从许堡公社各村招录了一些养路协议工。50年代——70年代雁北汽车运输公司客车点设在许堡公路段内,并负责代售雁北运输公司、张家口运输公司客运车票。许堡公路段的主要任务是养护公路,定期铺撒砂石,修补坑坑洼洼,据大同县公路段1984年统计许堡道班共16人,养护大阳线35+000至17+000,共计11公里(《大同县志》)。除了养护公路外,还代收养路费(马车、汽车、拖拉机等机动车)。
四、客运:
1950年大同——阳原县东井集的客运汽车(卡车)通车营运旅客(《大同县志》201页),1955年张家口运输公司、雁北运输公司开通阳原——大同客运(客车)(《阳原县志》249页),许堡设有停车点,60年代以来一直有阳原县与雁运公司的对开客运车行驶于大同——阳原之间,许堡的停车点位于旧公路站门前。1984年雁北长途汽车站开通大同——许堡客运,早晨从许堡乡政府发车,下午从大同长途汽车站发车;同时1984年大同县客运西坪——小王客运途径许堡,大同县客运东行线途径许堡。
(注:本资料收集整理过程中得到白钰、刘士英、李元宏、牛步录老师的鼎力帮助,在此深表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