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课例——《一课多法背蒹葭》

(2019-04-04 14:24:23)

武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研究课教学课例设计

 

姓 名

王俊娟

单 位

武安市第五中学

手 机

13932013403

课题题目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背诵策略研究》

作课题目

一课多法背《蒹葭》

年级及学科

八年级语文

研究设计

 

(结合课题研究意图详细地介绍本节教学方案)

《蒹葭》这首诗,重章叠句,回环往复,背起来比较拗口,还极易出错,怎样缩短背诵时间,又少出错呢?我尝试了一课多法,错别从句式、韵脚、段落等角度,细致地分析找异同点,明确背诵的重点,逐层深入地背诵诗歌。

1.析句式,列提纲

《蒹葭》采用重章叠句的表现形式,三章句式相仿,只更换个别词语,达到回环往复的效果。找出每章的不同点,列出提纲。

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苍苍

萋萋

采采

   

为霜

未晞

未已

   

水一方

水之湄

水之涘

追求之路

阻且长

阻且跻

阻且右

追求结果

水中央

水中坻

水中沚

设计意图:本诗三章内容句式相仿,容易记混。为了降低难度,方便背诵,先带领学生分析句式,找出不同点列出提纲,这样理出了背诵的重点,一目了然。

2.品韵律,找韵脚

第一章押n,韵脚为“苍、霜、方、长、央”;

第二章押i,平声韵,韵脚为“萋、晞、湄、跻、坻”;

第三章也押i,仄声韵,韵脚为“采、已、涘、沚”。

设计意图:找出了背诵重点,还要防止背串句子。利用诗歌的韵律特点,分析每章押的韵和韵脚,既感受了诗歌的音韵美,又为准确快速背诵提供了抓手;还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古诗文的魅力,进一步提高对古诗文背诵的兴趣。

3.先化零,再整合

逐章限时背诵。一些学习习惯差的学生因为走神、发呆、做小动作等不良学习习惯耽误了时间,背诵滞后。采用逐章限时背诵的方法,督促他们集中精力。组内互提,帮扶小组结对提问,兵教兵,督促学困生完成学习任务。整合全诗背诵。

研究目标

(结合课题研究目标,确定本节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把握好语气语调,读出韵律和节奏,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2.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和比兴的手法,辅助背诵;

3.整理易错字,减少默写的出错率。

研 究 片 段

(在教学中截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体现课题研究过程的片段)

生齐读《蒹葭》。

师:同学们,通过朗读,在诗歌的形式上你有没有什么发现?

1:三段内容的句式一样,只有个别字不同。

2:看上去都一样,背起来肯定容易背串句子,太难了!

师:是啊,这就是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表现形式,达到回环往复的效果,也是《诗经》的语言特点之一,给我们的背诵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但是如果用好这种形式,恰恰可以节省背诵时间。我们先看第一章,大家齐读,找到本章写的景物有哪些。

学生齐读第一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师:写了哪些景物?

3:蒹葭、白露。

师:下面的句子是围绕哪个形象写的?

4:伊人。

师:第5——8句中的“溯洄”“溯游”是谁的动作?

5:伊人的追求者。

师:追求的经过怎么样?从哪里看出?

6:过程很艰辛,结果仍然没有追求到。从“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可以看出来。

师:我们根据刚才的分析,用原文填空,完成以下表格。

学生根据表格内容完善原文信息:

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苍苍

 

 

   

为霜

 

 

   

水一方

 

 

追求之路

阻且长

 

 

追求结果

水中央

 

 

师:请同学们按照第一章的形式,完成第二、三章的表格填空。

学生继续完善第二、三章的表格内容。

 

 

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苍苍

萋萋

采采

   

为霜

未晞

未已

   

水一方

水之湄

水之涘

追求之路

阻且长

阻且跻

阻且右

追求结果

水中央

水中坻

水中沚

 

师:把表格和原文进行比较,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7:表格把原文内容变简单了。

8:看着表格背诵比较容易。

9:一背背一串,不容易出错,但是三章的不同点还是容易记混。

师:你提的这个问题比较有针对性,也有深度。请大家把表格中每一章的最后一个字连起来读一读。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齐读:“苍、霜、方、长、央”;“萋、晞、湄、跻、坻”;“采、已、涘、沚”。

10:我发现每一章押的韵不一样,第一章押n,第二三章都押i

师:第二三章同是押i的韵,但是声调一样吗?

生齐答:第二章是一二声,第三章是三四声。

师:一二声是平声韵,三四声是仄声韵。可见每一章押的韵都不一样。现在能分清楚了吧。磨刀不误砍柴工,大家根据表格提示,完成背诵。

学生自由背诵。

……

师:本节课的背诵,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吗?

11:再遇到这样重章叠句的诗文,我要先观察句式,列出提纲背起来就简单了。

12:我发现押的韵也可以帮助背诵。

13:我明白了古诗文的时候不能拿起书就背诵,要先观察再思考,寻找合适的方法和窍门,背的又快又准。

师:同学们都很用心,背诵有方法,希望大家都能在学习中积累,在背诵前思考,发现更多的背诵好方法。

 

研究

反思

 

(结合课堂观察效果,有针对性地对其中蕴含的研究问题进行反思)

1.激趣导入创情景

古诗文语言凝练,内涵丰富,但是背诵起来枯燥乏味,因此,授课前的情景导入,能很好地拉近学生与古诗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背诵排除心里障碍。

2.初记印象是前提

学生默写时错别字多,大都因为第一印象错误或模糊不清。因此,在初读的环节,就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结合字义记准字形,减少背诵的盲目性,降低默写的出错率。再把易错字单独整理出来,巩固记忆。

3.限时背诵提效率

一些学习习惯差的学生因为走神、发呆、做小动作等不良学习习惯耽误了时间,背诵滞后。采用逐章限时背诵的方法,督促他们集中精力。

组内互提,帮扶小组结对提问,兵教兵,督促学困生完成学习任务。

4.方法指导很关键

这首诗重章叠句,大同小异,若没有方法的指引,容易记混背串。“析句式,列提纲——品韵律,找韵脚——先化零,再整合”拾级而上,带领学生找到规律,降低了背诵的难度,提高背诵的准确率。

5.学生互助鼓干劲

优秀学生背诵耗时短,效果好;学困生背诵耗时长,效果差。加上大班额的现状,老师逐个提问检测很难完成。限时背诵环节,中等学生互提,优秀生帮助学困生,兵带兵的方法好似教师的分身术,让提问检测变得简单。优秀生巩固加强了记忆,学困生有了进步的推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