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03七绝·东大寺之南大门-奈良(14)-东瀛游记关西篇(95)

标签:
奈良旅游东大寺大佛样 |
分类: 诗屿新潮 |
七绝·东大寺之南大门-奈良(14)-东瀛游记关西篇(95)
唐朝实行官寺制度,要求一州一官寺,费用全由政府承担。岛国圣武天皇亦效仿,要求六十余国一国一官寺,在首都平城京即今奈良城建立总寺东大寺。东大寺首次建成时,建筑风格属于基于唐风发展起来的和样,可惜均毁于1180年南都烧讨战火。1181年开始复建,由曾经三次渡海入宋的重源大师总负责,重源结识了因船损滞留日本的明州(宁波)工匠陈和卿,委任其为工程总负责,大佛耗时4年、大佛殿耗时14年方才完工。陈和卿具有高超的技术和管理能力,此次设计施工开创了对岛国佛寺建筑影响深远的“大佛流”。现存的东大寺建筑中,只有南大门被认为是重源大师二次复建时的大佛样建筑。
与唐朝相比,宋朝建筑风格总体上已经转向纤细秀气,但浙江传来的这种大佛样,却以粗犷的力量感著称,不过这种风格并不为岛国人审美习惯所接受,所以未能整体广泛流传,只是某些技术细节被吸收利用。现存的大佛样建筑仅奈良东大寺南大门、兵库县小野市净土寺净土堂两处而已。
大木光华烁不同,样名大佛仰神工。
最惊世罕遗蓬岛,唯见宋时粗犷风。
(平水韵,仄起入韵,一东)
南大门总高25.46米,面阔五间,开三门,单檐歇山顶,出檐达5.4米。采取通贯结构,颠覆了传统,18根直径1米、高21米的桧木巨柱直通屋顶,取消天花板设计,梁架全部裸露 。
门内金刚力士像(开口的阿形与闭口的吽形,俗称哼哈二将)是日本雕塑史的巅峰与里程碑,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平安末期东大寺因战火损毁、镰仓时代第一次复建,1203年,运庆、快庆父子率20名佛师,仅用69天便完成两尊8.4米巨像,共用木料3000余块。像身中空,内部以心木为轴,通过榫卯组合实现千年不倒,地震时关节微动释放应力。
因有钢丝网保护,夜景照明下的雕像最清楚。
浙江桐乡的濮院时尚古镇,在福善寺遗址上新建了全木结构建筑,其山门风格与东大寺南大门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