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8七律·苏州开明之登临计划:梨园戏《陈三五娘》
2025-06-21 13:42:45
标签: 梨园戏 陈三五娘
七律·苏州开明之登临计划:梨园戏《陈三五娘》
梨园戏发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与浙江的南戏并称为“搬演南宋戏文唱念声腔”的“闽浙之音”,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已有800多年历史,是比苏州昆曲更为古老的剧种,保留了很多独特的元素。对其代表作《陈三五娘》仰慕既久,却屡次失之交臂。蒙开明大剧院之功,得以亲睹风采,演出精彩至极,尤其是《赏花》一折,其唱腔之典雅精丽堪与昆曲《牡丹亭·游园》媲美。《梳妆》、《绣鸾》、《留伞》也相当精彩。《陈三五娘》另外还有著名的折子《大闷》,不在此版中,表现五娘深夜失眠愁思,一个人要唱一个多小时,全是对人物内心的刻画,这一点与昆曲很像,唱十三支曲子的《牡丹亭·大寻梦》,也是杜丽娘一个人表演四十分钟。
梨园戏音乐属泉腔,由南音(现为世界级非遗)、笼吹、十番和部分潮调等融合而成。非常喜欢南音《潮阳春》曲牌,《留伞》中陈三诉衷情那段《潮阳春·因送哥嫂》,亦是南音的名段,闽南地区广为传唱,此剧中现场聆听,其优美动听更胜。
作为现存最古老的剧种,梨园戏在中国三百多个戏曲剧种中显得非常独特,首先是无水袖,其次是独有的程式化动作,称为“科步”,约有一二百个动作,其基本表演程式叫“十八步科母”,另有十八雨伞科(全是借伞表演的动作)、十八罗汉科。梨园戏早期的服装没有水袖,因此特别注意手的姿态,如“兰花手”、“鹰爪手”、“姜母手”,“毛蟹手”和“观音手”等,有些手势优美异常。再次是伴奏乐器极为独特,南鼓、南琶(横抱琵琶)、二弦(保持古奚琴原形)、尺八和拍板。南鼓打击时由鼓师翘起左脚压在鼓面上,以控制音量、音色,俗称“压脚鼓”,为全国其它剧种所未有。洞箫与五块板的拍板均保存唐宋乐器特征。除洞萧外竟然还有尺八,这一存于日本的乐器。
本场演出开始前,在开明大剧院的南大厅举办了南音演唱、压脚鼓伴奏旦角十八步科母表演,并提供闽南功夫茶。开演前又模仿去主家唱戏的旧俗,一队人各执物事从观众席走上舞台各自就座,然后表演《跳加官》,主办方循例给演员发红包。
一场梨园戏演出,办成了泉州文化展示会,充分彰显开明大剧院及苏文投的用心与思路。凭着开明的历史地位和位于观前的地理位置,开明完全可以打造成苏州的戏曲表演中心,同时更期望开明不要成为只演戏的剧场,而要成为展示戏曲文化深度的场所。比如昆曲故乡在苏州,作为百戏之祖,昆曲滋养了很多剧种,在徽剧、婺剧、川剧、赣剧、湘剧、
汉剧、粤剧等剧种中都有昆腔,并形成了各自特色,将相关剧种的昆腔折子戏或唱段请到一起来汇演,似乎还没有搞过。现在昆曲很热门,苏州有昆曲艺术节,但都是八大昆团演昆曲,该想想创新的思路了。
今年的登临计划,思路非常好,效果也很不错。“登临计划”——首届中国戏剧经典保留剧目展演季是由中国剧协与江苏省联合主办、由中国文联戏剧艺术中心与苏州市相关部门单位、山东卫视承办。也很希望能争取将这一活动落户苏州,一年接一年办下去,发展成苏州的一个文化活动品牌。
名重氍毹声望隆,梨园经典久心崇。
翰林院谱文辞誉,七子班矜手脚功。
荔镜深情传缱绻(1),南音雅韵唱和融。
婆娑旧影宋元戏,耳目一新高古风。
(平水韵,仄起入韵,一东)
注释:
(1)
《陈三五娘》的爱情故事在闽南地区广泛流传,被列为国家级非遗。剧本名《荔镜记》,黄五娘将并蒂荔枝相赠,陈三假扮磨镜匠人入府,故名。
《跳加官》
南音名段《潮阳春·相送哥嫂》
演出前大厅内的南音表演
五板式拍板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中的五板式拍板
横抱弹奏的琵琶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中的横抱弹奏的琵琶
旦角十八步科母,表演各种程式化的动作,压脚鼓伴奏。
11248七律·苏州开明之登临计划:梨园戏《陈三五娘》
七律·苏州开明之登临计划:梨园戏《陈三五娘》
梨园戏发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与浙江的南戏并称为“搬演南宋戏文唱念声腔”的“闽浙之音”,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已有800多年历史,是比苏州昆曲更为古老的剧种,保留了很多独特的元素。对其代表作《陈三五娘》仰慕既久,却屡次失之交臂。蒙开明大剧院之功,得以亲睹风采,演出精彩至极,尤其是《赏花》一折,其唱腔之典雅精丽堪与昆曲《牡丹亭·游园》媲美。《梳妆》、《绣鸾》、《留伞》也相当精彩。《陈三五娘》另外还有著名的折子《大闷》,不在此版中,表现五娘深夜失眠愁思,一个人要唱一个多小时,全是对人物内心的刻画,这一点与昆曲很像,唱十三支曲子的《牡丹亭·大寻梦》,也是杜丽娘一个人表演四十分钟。
梨园戏音乐属泉腔,由南音(现为世界级非遗)、笼吹、十番和部分潮调等融合而成。非常喜欢南音《潮阳春》曲牌,《留伞》中陈三诉衷情那段《潮阳春·因送哥嫂》,亦是南音的名段,闽南地区广为传唱,此剧中现场聆听,其优美动听更胜。
作为现存最古老的剧种,梨园戏在中国三百多个戏曲剧种中显得非常独特,首先是无水袖,其次是独有的程式化动作,称为“科步”,约有一二百个动作,其基本表演程式叫“十八步科母”,另有十八雨伞科(全是借伞表演的动作)、十八罗汉科。梨园戏早期的服装没有水袖,因此特别注意手的姿态,如“兰花手”、“鹰爪手”、“姜母手”,“毛蟹手”和“观音手”等,有些手势优美异常。再次是伴奏乐器极为独特,南鼓、南琶(横抱琵琶)、二弦(保持古奚琴原形)、尺八和拍板。南鼓打击时由鼓师翘起左脚压在鼓面上,以控制音量、音色,俗称“压脚鼓”,为全国其它剧种所未有。洞箫与五块板的拍板均保存唐宋乐器特征。除洞萧外竟然还有尺八,这一存于日本的乐器。
本场演出开始前,在开明大剧院的南大厅举办了南音演唱、压脚鼓伴奏旦角十八步科母表演,并提供闽南功夫茶。开演前又模仿去主家唱戏的旧俗,一队人各执物事从观众席走上舞台各自就座,然后表演《跳加官》,主办方循例给演员发红包。
一场梨园戏演出,办成了泉州文化展示会,充分彰显开明大剧院及苏文投的用心与思路。凭着开明的历史地位和位于观前的地理位置,开明完全可以打造成苏州的戏曲表演中心,同时更期望开明不要成为只演戏的剧场,而要成为展示戏曲文化深度的场所。比如昆曲故乡在苏州,作为百戏之祖,昆曲滋养了很多剧种,在徽剧、婺剧、川剧、赣剧、湘剧、 汉剧、粤剧等剧种中都有昆腔,并形成了各自特色,将相关剧种的昆腔折子戏或唱段请到一起来汇演,似乎还没有搞过。现在昆曲很热门,苏州有昆曲艺术节,但都是八大昆团演昆曲,该想想创新的思路了。
今年的登临计划,思路非常好,效果也很不错。“登临计划”——首届中国戏剧经典保留剧目展演季是由中国剧协与江苏省联合主办、由中国文联戏剧艺术中心与苏州市相关部门单位、山东卫视承办。也很希望能争取将这一活动落户苏州,一年接一年办下去,发展成苏州的一个文化活动品牌。
名重氍毹声望隆,梨园经典久心崇。
翰林院谱文辞誉,七子班矜手脚功。
荔镜深情传缱绻(1),南音雅韵唱和融。
婆娑旧影宋元戏,耳目一新高古风。
(平水韵,仄起入韵,一东)
注释:
(1) 《陈三五娘》的爱情故事在闽南地区广泛流传,被列为国家级非遗。剧本名《荔镜记》,黄五娘将并蒂荔枝相赠,陈三假扮磨镜匠人入府,故名。
《跳加官》
南音名段《潮阳春·相送哥嫂》
演出前大厅内的南音表演
五板式拍板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中的五板式拍板
横抱弹奏的琵琶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中的横抱弹奏的琵琶
旦角十八步科母,表演各种程式化的动作,压脚鼓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