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2025-07-03 11:45:38)
标签:

转载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从寿国寺沿着澜沧江东岸行车约15公里到同在维西县的傈僳族村寨同乐村。虽然是山间公路,但得益于现在“村村通”道路建设,路况还是不错的,路上车不多,我们沿途在可以停车拍照的地方停留了会儿,在对面山上远眺同乐村,用了半个多小时来到了村中心停车场。
          傈僳族源于古老的氐羌族系,与彝族有着渊源关系,主要分布在澜沧江、怒江流域地区,也就是中国云南、西藏、缅甸克钦交界地区,中国境内现有傈僳族约76万余人。傈僳族在唐代的著述中就已名为“栗粟”,1000多年来一直沿用此名。
         同乐村位于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叶枝镇,同乐傈僳族民居建筑群,距维西县城85公里,地处澜沧江东岸,海拔约2210米,“同乐”是傈僳语“怒妥洛”的转音,意为“傍林近水的山坡”。同乐建村已有200多年,村民均为傈僳族,主要姓氏有余、熊、蜂等。村民沿袭了“居山不居坝”的选址理念建村。民居多属木结构井干式建筑,以木楞为墙,木板为瓦,有“楼式”和“落地式”两种。民居建筑群完好地保存了傈僳族山地建筑的传统风貌,是傈僳族传统文化的实物载体,和云南山地民族住屋文化的活化石,2019年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1.  澜沧江东岸,云岭深山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2.  远眺村寨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3.  在对面山上看层层叠叠的民居令人惊叹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4.  国保碑(国八)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5.  山谷溪流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6.  水车带动水磨坊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7.  同乐村中心广场,墙上是傈僳文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8.  同乐村落由民房、庄房、公房和火房等组成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9.   现在也有少量的石墙、土墙的民居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10.  百年青石板路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11.  沿着山坡建房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12.  落地式和楼式民居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13.  木楞为墙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14.  木板为瓦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15.  木板瓦上压着石块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16.   据介绍村民们都有二、三处住房,在哪儿劳动就住在那里,现在在山下务农时就住山下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17.  楼房,楼上住人,底层养家畜、家禽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18.  落地式住房有的也兼做仓库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19.   楼房一般都有回廊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20.  现在有的屋顶用上了玻璃钢瓦,显然比木板瓦更方便实用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21.  许多人家都屯着大量玉米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22.   咖啡店,经营云南特产“小磨咖啡”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23.  “同乐村乡愁记忆馆”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24.  同乐村属于“云南省同乐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25.  历史上傈僳族仅有语言没有文字,1920年代由哇忍波创造了双音节文字,极大促进了傈僳族各方面的发展,现经国家语言研究所开发为完全拼音化文字系统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26.  傈僳族音节文字创始人哇忍波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27, 傈僳文字木刻版、手抄本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28.  傈僳文字当年主要用于几率经文、祭祀工具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29.  音节文字的传承人哇拖噶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30.  没有文字时用的木刻板或结绳记事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31.  傈僳族民间工艺品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32.   花腊法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33.  草编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34.   男手镯、女手镯、女挂饰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35.  短刀、刀鞘,1950年傈僳族还处于刀耕火种阶段,铁器工具还较简陋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36.   弓箭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37.   男士皮烟袋、女士皮烟袋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38.   竹、藤制品、陶器等生活用具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39.   生产工具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40.   酒壶、土罐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41.   傈僳族服饰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42.   青年男女服饰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43.   国家级非遗,傈僳族阿尺木刮舞

[转载]甲辰秋游滇西(二十)傈僳族同乐村
44.   同乐傈僳族民居建筑群

           来到同乐村,虽然在2000多米高的要上下走几十米的坡道,但我们还是看到了真实地傈僳族山村,也大体了解了他们的情况,现在大部分人已经搬到山下政府为他们建造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里已经不是主要住宅了,整个村也早在几年前已经脱贫,祝福他们生活更加蒸蒸日上!
           离开同乐村,我们前往叶枝镇。。。。。。待续。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