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本次云南游进入尾声,从贵州毕节威宁县城回到云南,首站来到曲靖宣威的杨柳镇,杨柳镇三面与宣威市其他乡镇相连,北面与贵州省咸宁县隔河相望,中间有条可渡河,因此此处又名“可渡镇”。
可渡,弹丸岩邑,南通六诏,北达三巴,东连舍筑,自古以来,征服云南,必先占领可渡,从秦汉到三国蜀汉这里曾发生过多次战事,古道上每一块石板均沾染过鲜血。明、清两代,可渡是东西往来最频繁的驿道,云南的铜矿,苏杭的丝绸,经商贩运往各处;由京城发往云贵的各项政令,也在沿途各个驿站的协助下加急传至目的地。
可渡关驿道位于今·杨柳镇可渡河两岸,是秦、汉、唐时由川黔入滇的石门道(五尺道)之一段,全长约10公里,宽2米左右,呈“之”字形,路面用毛石铺筑,石上留有较深的马蹄印迹,驿道沿线还保存着关城、炮台和《免差碑》等石刻,以及可渡关关址、诸葛大营、可渡石桥等10多处遗址。驿道是云南古代2000多年郡县制度、边疆开发、民族融合、交通往复、文化互动的历史见证,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杨柳镇“诸葛广场”

2. 镇政府办公楼

3. 可渡驿站建有古戏楼

4. “可渡”由来,三国时,诸葛亮南征,来到此处云贵交界地,正遇江水大涨,他下令沿江探寻,回报,江水猛涨,但有舟楫可渡,诸葛亮喜曰,“可渡就好”,“可渡”由此得名

5. 可渡关驿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