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6713020958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转载]甲辰春节贵州游(三十)芷江龙津桥·天后宫
(2024-12-24 11:50:00)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原文地址:
甲辰春节贵州游(三十)芷江龙津桥·天后宫
作者:
民夫子
芷江侗族自治县地处武陵山南麓,雪峰山西脉与云贵高原东缘的结合地带,总面积2091平方公里,其中平原63.14平方公里,芷江县城就在这一片难得的平原地区。舞水穿城而过。历史悠久,古属五溪蛮地,因著名诗人屈原“沅有芷兮澧有兰”而得名“芷江”。明清时曾为川、黔、滇、湖广总督府和偏沅巡抚所在地,乾隆元年(1736)始称芷江县,1984年改为芷江侗族自治县,全县总人口35万,其中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55%。
芷江有三处闻名全国的名胜:抗战胜利受降纪念坊,龙津风雨桥和天后宫,尽管只是路经芷江,但这三处我都安排时间走访了一番。
龙津桥始建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桥全长246.7米,宽12.2米中间过道宽5.8米,高15米(最高处17.99米),2000年被世界基尼斯纪录记载为世界最长的风雨桥。
1.
芷江舞水桥
2.
舞水廊桥
3.
夕照舞水
4.
塔式桥中心楼阁
5.
舞水河畔
6.
龙津桥
7.
龙津桥,桥上两边建有94间厢房式房屋,中间走人,两边店铺,走进廊桥,如入街市
8.
世界吉尼斯纪录“最长的风雨桥——龙津桥”
9.
龙津桥头,“龙津桥”邹家华题
10.
原镇水犀牛已毁,此为近年重铸的铜犀牛
11.
大桥为中空式木结构廊桥,桥面除了两侧建有长廊,中间还建有7座精美桥楼,全桥木构件全用榫卯连接,未用一钉
12.“三楚第一桥”
13.
桥亭也是人们休闲、娱乐场所
14.
16个桥墩设计成舰形,全由巨大的四方形青石砌成,400多年来此桥虽经战火,却巍然屹立
15.
抗战时期,此桥是连通西南大后方与前线的重要交通枢纽,桥面上的桥廊、桥亭、桥檐之类统统拆除了,成为一座汽车桥梁,日军多次轰炸,居然都能保证畅通!现桥面上的所有建筑都是1990年代重建的
16.
为保障交通,现在舞水河上新建了通汽车的新的廊桥
芷江天后宫位于舞水河西岸,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由福建客民所建,原为福建客民的会馆。现占地面积3700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1870平方米,为内陆最大的妈祖庙。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后宫坐西朝东,大门为石坊,院内建筑为木结构,南北建有耳室,中间有四进,即戏台、过厅、正殿(妈祖殿)、观音堂。右为财神殿、观音殿、玉皇殿、药王殿、南岳圣帝殿,左为三清殿。整体布局均衡对称,属硬山顶建筑。最为人称道的是青石门坊,为仿木结构,重檐歇山顶,高10.6米宽6.3米,雕刻精细,图案丰富,技艺精湛,被称为“江南第一坊”。
17.
天后宫位于舞水河西岸
18.
天后宫,门前两层平台
19.
国保碑(国七)
20.
天后宫,1950年后曾改作工厂、乡政府、学校,1980年代才逐步恢复原样,唯石坊因当年用石灰涂抹后幸得保存至今
21.
重檐歇山顶,正中“天后宫”三字,用笔浑厚圆润,尽显书法之妙
22.
门坊有青石浮雕95幅,最大的2.62平方米,最小的仅0.09平方米,造型生动,呼之欲出
23.
局部石雕
24.
魁星点斗
25.
门柱上的石狮
26.
八仙之蓝采和
27.
八仙之铁拐李
28.
进门呈四合院,两侧厢楼、众殿
29.
下层廊房、上层殿堂
30.
石坊背面就是倒坐戏台
31.
通向两侧辅殿
32.
正殿“妈祖殿”
天后宫距我们下榻的酒店也就五六分钟的距离,我早上先去看了一下,没开门,早餐后我不甘心又去看看,总算门开了,入内大致看了一下,急着赶回酒店,果然大家已经在等我了。本篇稍显潦草,敬请见谅,
至此本次贵州行系列博文完成,谢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转载]锦河大峡谷
后一篇:
[转载]名符其实一品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