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钱山漾遗址

标签:
转载 |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
钱山漾遗址,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城南7千米的潞村古村落,常路乡钱山漾东南岸,属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是人类丝绸文明史上一个古文化遗址
钱山漾遗址出土了一批绸片、丝带、丝线等尚未碳化的丝麻织物,并出土了麻布片、麻绳等纺织品,还出土了陶器、骨器、玉器等大批新石器晚期的遗物。钱山漾遗址的考古发掘,填补了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原序列中,从良渚文化到马桥文化之间存在的缺环,对中国太湖流域的史前文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5月25日,钱山漾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钱山漾2期文化遗存文化面貌与上海松江“广富林遗存”基本相同,其中既有外来文化因素,也有与良渚文化一脉相承的本地文化因素,是本地文化和外来文化融汇的结果。
出土的还有骨器、玉器、稻谷、芝麻、甜瓜、蚕豆、花生、毛桃、菱等钱山漾遗址出土的绸片、丝带、丝线等尚未碳化的丝麻织物,成为人类早期利用家蚕丝纺织的实例,印证了“世界丝绸之源”源自东方,代表了一种独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
钱山漾遗址出土的稻谷、芝麻、蚕豆等,说明湖州是世界上早期的“稻乡”之一,以种稻为主,兼营园圃作业,农业生产水平已经相当发达丝绸源起中国,以钱山漾遗址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一带作为丝绸的一处源点是合理的。
丝绸的起源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如家蚕驯化、桑树栽培、蚕丝利用等,这需要适宜的自然环境和天地沟通的文化背景。钱山漾遗址境域自古桑叶连天、田塘密布,百姓世代以养蚕种田为业。蚕丝这一古老的中国产业,奠定了丝绸之路的历史。
相关资料显示,西汉时期的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丝绸之路”,中国丝绸随之传向全球。三国时德清“永安丝”入贡,唐代吴绫与蜀锦齐名,汉唐盛世的“丝绸之路”上屡屡出现它的身影。两宋,由鲁桑改良而来的“湖桑”极大地推动了桑基鱼塘循环经济的发展,缫丝技艺成熟,丝织名品层出不穷。明清之际,伴随南浔、双林等江南市镇的兴起,辑里湖丝以其“白、净、圆、韧”闻名。明清两代,湖丝不仅广销中国国内官私织造,还深受欧亚喜爱。
竹 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