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6713020958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转载]兔年深秋粤西游(五十九)南海康有为故居
(2024-10-11 12:32:53)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原文地址:
兔年深秋粤西游(五十九)南海康有为故居
作者:
民夫子
离开洪秀全故居下一站是佛山的南海区康有为故居,两地均在广州周边,相距约70公里,我们行车一个多小时来到了苏村。
康有为故居位于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银河村委苏村,1858年3月19日,康有为诞生于此,至康有为出生时康氏家族已在此居住了五代人,康有为称之为“百年旧宅”。原名“涎香老屋”,始建于清代中叶,典型的清代农村民居“镬耳屋”,为一厅、二廊、二房布局,硬山顶,面积81平方米。清末、抗战时期均有毁损,1983年南海县政府修复故居,作“康有为史迹陈列室”。1986年在故居附近建“康有为纪念馆”,举办“康有为史迹陈列展览”。1996年故居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中国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推动“戊戌变法”的旗手,辛亥革命后虽继续保皇,但他对中国历史的进程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他在故居老屋中渡过了一生中最重要的青少年时期,在此他博览群书,初步形成了他的维新思想体系,并撰写了传诵中外的《大同书》(初稿)。康有为36岁中举,38岁中进士,期间发生了有名的“公车上书”事件,而在此之前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一直在老家南海和离家不远的省城广州度过。
1.
苏村大池塘
2.
门楼“大同”匾额
3.
故居前广场
4.
广场一侧竖着两组旗杆夹(原祖祠前)
5.
康有为得中进士后立的旗杆
6.
康有为纪念馆(周一不开放),此处原为祖祠,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清廷捣毁,纪念馆就建在祖祠原址上
7.
国保碑(国四)
8.
广场中的康有为铜像
9.
康有为故居
10.
康有为出生与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康赞修是道光年间的举人、父亲康达初做过江西补用知县,他自幼学习儒学,1879年起接触西学,渐生维新改良思想
11.
门额“康有为故居”,为维修时其弟子刘海粟所题写
12.
院内天井(未入内,图12.-19.选自网络)
13.
墙上砖雕(应为一神龛)
14.
正厅
15. 正厅也是会客厅,墙上照片一幅是戊戌变法时期光绪帝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合影,另一幅是康有为70大寿时与子孙合影
16.
墙上挂着康有为父母像
17.
卧室,阁楼上是康有为的书房
18.
灶间
19.
门房(兼储物室)
20.
屋后花园
21.
康公庙
22.
驿站,作为景区的休息室
23.
内院
24.
土地公神位
25.
苏村一景
26.
荷塘曲桥
27.
康氏宗祠三进
28.
康氏宗祠大门
29.
宗祠门厅
门联“南海衣冠
西樵阀阅”意为康家是书香世家、名门望族,自唐至清1200年间仅南海一地就出进士450名,真正“南海衣冠”
30.
祠堂墙壁石雕,石碑书“资政大夫康瑞圃公家庙”
31.
观鱼亭
32.
澹如楼
33.
美丽家园
康梁变法,师生两人后来分道扬镳,梁启超与时俱进,支持辛亥革命,康有为坚持保皇,但都是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人物,值得我们后辈敬仰、纪念。
接着我们前往佛山市区的“南风古灶”。。。。。。待续。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转载]兔年深秋粤西游(五十八)花都洪秀全故居
后一篇:
[转载]连绵的群峰清澈的溪水天然的氧吧【贵州铜仁大峡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