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蓝色的海星40】参观《三星堆》展 作者:蓝色的海星40

1.怀着好奇的心情踏入首博东区展馆,里面的布局与市内的本馆非常一致。

2.跟着领队鱼贯而入

3.进门处播放的视频

4.

5.
目前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最完整的一件金面罩,眉眼镂空,两耳轮廓圆润,鼻梁高挺,嘴形大而微张,造型威严神圣。三星堆遗址目前已出土10件金面罩,分别出土于一号、二号祭祀坑,以及近年来新发现的三号、五号和八号坑。
本展览分为三个篇章。“发现三星堆”篇章将带领观众领略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现过程,从ZUI初的偶然发现到考古学的深入研究,带领观众从疑古思潮到文化自信的社会变迁角度理解中国特色考古学的发展。“解读三星堆”篇章将依托丰富的考古成果,结合文献资料,深入剖析三星堆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艺术成就,让观众感受古蜀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定位三星堆”篇章将从时间和空间的双重维度出发,将三星堆置于四川文化序列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中进行精准定位,展现其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价值。
作为20世纪人类ZUI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三星堆可谓考古史上ZUI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出土了众多珍贵的文物,更以其独特的文化面貌和丰富的历史内涵,成为研究古代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重要窗口。本次展览汇聚265组件古蜀文明相关文物,通过“发现三星堆”“解读三星堆”“定位三星堆”3个篇章,带观众领略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现过程,感受三星堆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艺术成就,进而逐步揭开中华文明起源的神秘面纱。

6.

7.

8.

9.

10.展厅一角

11.

12.忘记拍说明牌了

13.

14.

15.

16.

17.

18.商青铜神树,国家一级文物,1986年在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
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
商青铜神树共有八棵,其中修复完整的一棵高达396厘米,是全世界已发现的ZUI大的单件青铜文物,被命名为一号神树;另外还有一棵只有下半部分树身,被命名为二号神树。商青铜神树是古蜀文明的代表,可谓青铜铸造GONG艺的集大成者,是古蜀先民人神互通的神话意识形象化的写照,2002年1月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本次没有来京参展)。以下是铜神树的部分部件。

19.

20.

21.

22.

23.

24.姿态各异的出土祭祀人像

25.

26.

27.

28.

29.竖披发立人像
这件文物2021年三星堆遗址八号坑出土 三星堆博物馆珍藏
这尊竖披发青铜立人像无论从造型和纹饰都显得异常神秘,那么它的整体造型和纹饰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特殊的功能和象征意义吗?
首先看此人像头部是非常少有的竖披发造型,其浓眉大眼,目光深邃而有神,高挺的鼻梁犹如山峰耸立,嘴角微张,似乎带着一抹淡淡的忧愁。耳朵非常宽大,脖子修长,他的左臂握拳上举,大拇指上翘,小拇指向外呈兰花指状优雅的平举至腰部,姿态优美而独特。然而,右臂却从肘部残缺,这残缺不仅没有削弱他的魅力,反而为其增添了一种沧桑与坚韧。
他身上穿着无袖到膝盖的长裙,右衽的设计尽显古朴之美,腰部的蝴蝶结束带更凸显出其身姿的挺拔。其臀部后翘的幅度较大,赤足立于方座之上,膝盖弯曲呈半蹲状,那坚定的姿态仿佛在诉说着永恒的守护。
其脚下的方座也颇具特色,整体呈四方钉子形状,方座上部装饰有云纹,前后两面中部靠下处有一方孔,立人膝盖连接裙摆处桃形的装饰为其增添了几分柔美。其双臂和两个小腿肌肉非常发达,上面还有花纹装饰,仿佛蕴含着神秘的力量,有人调侃说这是全世界发现的最早的纹身,应该是纹身的祖师爷。
至于其特殊的功能和象征意义,专家认为它可能是一件大型器物的DING端部分,整体塑造的是一个大力神的形象,应该是古蜀国力量的象征,也有学者认为,它可能是一位巫师的形象,其身上的纹身和独特的手势,是在举行神秘的巫术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总之这尊人像宛如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使者,带着无尽的神秘与魅力,等待着我们去探寻去解读。

30.

30加.

31.
2022年8月24日下午
三星堆8号坑成功提取出 一件大型立人神兽 这是截至目前
三星堆出土动物造型青铜器中ZUI大的一件
这个青铜神兽大嘴、细腰、四蹄带有纹饰、头顶立人,从嘴到尾部的长度超过了一米。自2021年7月发现以来,考古队员将器物逐渐提取,神兽的轮廓才完整暴露出来,其重量估计在300斤以上。据三星堆祭祀区8号坑负责人赵昊介绍,从1986年三星堆第一次发掘至今,出土的神兽都是娇小型“选手”,大约长20至30厘米。而8号坑这件“大型立人神兽”长度与高度都是1米左右,体型非常庞大,目前仅此一件!
ZUI为特别的是,这位庞大“选手”头顶上有犄角,犄角上还站了一个人——这人身穿长袍,身形较瘦,据考古学者推测,这位“领导”或许正在驾驭或者控制这只大神兽!
在神兽胸口一个比较宽的面上还刻有一棵神树,“这棵树是直接铸造在上面的,能看出来三星堆人对神树的崇拜,或者已把神树当作一种神灵的存在。”这是三星堆遗址从未出现过的新器型!
此前,在8号坑新发现的明星文物“青铜神坛”ZUI顶层,也有一只这样的神兽。或许,在三星堆人眼中,神兽是非常重要的祭祀角色。

32.

33.

34.戴立冠青铜人头像
所属年代
藏品级别 一级 材料技术
铜器
外形尺寸 冠宽
7.1厘米、脸宽6厘米、 通高21.2厘米
该人头像出土于三号祭祀坑。因其发型像诸葛亮所戴冠帽,被网友戏称为“诸葛亮”。仅存头部,整体器形不明。冠宽
7.1、脸宽6、通高21.2厘米。
国字脸,粗眉,三角斜眼,高鼻,大口,方颌,长方耳,耳垂处有小圆孔,头后有“U”形轮廓,发式为笄发。戴高冠,冠梁较宽,绕头一圈,前额两侧向外伸出,呈
“几”字形,冠身较高且向后下方弯折,表面有多道沟垄,与后世的
“纶巾”较相似。下颌下接一长柱,类似人头像的颈部,末端呈尖锥状,原应套接其他器物,头后往下斜伸出一圆柱与头像相连。

35.

36.

37.

38.青铜神坛(残) 前1600~前1046 商 外形尺寸 残高53.3,残宽26厘米

39.铜扭身跪坐人像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出土的一些新文物也在此次展览中亮相。例如,2021年在三星堆四号祭祀坑出土了三件大小造型基本一致的青铜扭头跪坐人像,这次展览展出了保存较好、现存束发ZUI高的一件。人像头微颔并扭向右侧,身体略前倾,双手半合十,手掌和两片盘发的内侧均磨平,曾为卡槽。人物双手、小腿和盘发上均饰有云雷纹、燕尾纹、羽冠纹等。铜像人物线条流畅、刻画生动,各部位包含的铸造信息极为丰富。据发掘者推测,三件扭头跪坐人像或共同托举一件更大的复合型器物。由很多残件修复而成,ZUI大的困难在于不采用传统焊接和拼接的GONG艺进行复原,而是通过物理加固的方式复原,这件器物体现了传统修复GONG艺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中的应用。

40.

41.

42.青铜太阳形器 所属年代 (前1600~前1046)
商 藏品级别 一级 材料技术 铜器
外形尺寸 阳部直径28,高6,直径85厘米
三星堆出土的“太阳形器”全部被砸碎并经火焚烧。从残件中能识别出六个个体,经修复复原的2件太阳形器的直径均在85厘米左右,构型完全一致。这里介绍的是其中一件。
器物构型为圆形,正中阳部凸起,其周围五芒的布列形式呈放射状,芒条与外围晕圈相连接。阳部中心圆孔、晕圈上等距分布的5个圆孔均是作安装固定作用的。器物系采用二次铸造法制成。先将晕圈和五道芒条铸成后,再用嵌铸法将太阳嵌铸在芒条上,然后在与晕圈衔接处两面钻孔,最后用铆铸法在孔中灌注铜液将芒条铆接牢固。
这种形制的器物从未见于以往的出土文物,因其与同坑出土的铜神殿屋盖上的“太阳芒纹”的形式相似,器物正中凸起的阳部又与铜眼形器、铜眼泡构型接近,其整体图像特点也与四川珙县僰人悬棺墓岩画及我国南方地区出土铜鼓上的太阳符号颇为相像,因之发掘者将其定名为“太阳形器”。但也有研究者认为此器的形式构成并不是太阳的象征,而是车轮:中心部分是轮毂,放射形条状物是车辐,外圈是轮圈。还有观点认为既非太阳,亦非车轮,而是用于军事作战的盾牌上的盾饰。多数意见认为,这种形制的器物应即是“太阳形器”。它是常设在古蜀国神庙中的神器。又或用于祭祀仪式,钉挂在某种物体之上,作为太阳之象征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

43.

44.

45.

46.

47. 铜爬龙柱形器

48.
2021年出土的铜虎头龙身像,是目前三星堆所见ZUI高的动物造型青铜器之一。从体形判断,应该是三星堆人的重器之一。

49.

50.

52.

53.

54.铜人头像(商),从侧面看,应是位女子。

55.容貌秀丽

56.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分布示意图

56.

57.青铜大立人

59.

60.大运河博物馆的文创区
三星堆博物馆早年我已去过2次,如今来到北京是不容错过的。因为在那以后又陆续出土了许多震惊世界的不可思议的文物。我真的是很想看看有什么新的文物来参展,时间所限拍的都是之前不曾拍到的文物,让我在北京也大开眼界,收获满满。给本展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