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苍穹耀眼一颗星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
苍穹耀眼一颗星
———京都岚山思念周总理
我随北师大教育出访团到日本大阪,顺观光京都。
日本京都仿效古代中国首都形式,建于公元794年,从建立起直到19世纪中叶一直是日本的帝国首都。作为日本文化中心,它具有一千年的历史。它跨越了日本木式建筑、精致的宗教建筑和日本花园艺术的发展时期,同时还影响了世界园艺艺术的发展。京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化古都,市内历史古迹众多,建筑古朴典雅,庭园清新俊秀。全市有列为“国宝”的建筑物38处,定为重要文物的建筑物199处。由于持续不断的大火,烧毁了首都的全部地区,今日依稀可见的京都地区的一些残亘建筑可以追溯到较远的17世纪。
早在上世纪初,周恩来总理在年轻时代就在岚山留下足迹。岚山有一座周恩来纪念碑。建立石碑是一位当时已90多岁的日本老人倡议的。用京都特产鞍马石作碑石,石碑的一面刻着立碑单位,另一面是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书写的,周恩来留学日本时的诗词“雨中岚山”。
1979年4月16日周恩来夫人邓颖超为石碑揭幕,2007年4月16温家宝总理访日时,在岚山周恩来纪念碑前留影。岚山红叶园中挺拔的青松、樱树环抱着周恩来总理的诗碑。
京都的岚山景色秀丽,但中国人来此多为拜谒周恩来诗碑。这座诗碑是1978年10月为纪念中日两国缔结和平友好条约,由日本十几个友好团体自发集资建立的。石质诗碑镌刻着由廖承志书写的周恩来在1919年4月5日游岚山时写下的诗作“雨中岚山”。诗曰:“雨中二次游岚山,两岸苍松,夹着几株樱。到尽处突见一山高,流出泉水绿如许,绕石照人。潇潇雨雾蒙浓,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姣妍,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姣妍。”沿江走过日本知名的“渡月桥”,按着指路牌,登山不到半山腰就是周恩来纪念碑,我瞻仰了石碑,缅怀周恩来总理的丰功伟绩和人格魅力,寄托了对周总理的敬意。伫立在纪念碑前,忆起父亲跟我说过的事:在1956年,父亲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赴京参加表彰会,是在宾馆第一次见到周总理,那天,周总理是协助服务员抱了一大摞宾馆用的毛毯来到代表中间的,令当时在场代表们十分感动!1976年总理去世,国旗低垂,哀乐低回举国悲恸,自发地、十里长街哭送人民的好总理。联合国总部破例降半旗致哀……。人民总理人民爱。人民总理爱人民。
天龙寺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足利尊氏将军为供养醍醐天皇而建的。1225年盖造离宫,1339年被改成为禅寺。寺内的庭园借龟山和岚山之景,将贵族文化的优雅和禅宗的玄妙融为一体,是日本特别的历史遗迹。
面对如此宏大的气势,多么像郑板桥篱竹诗句的写照: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站在桥上环顾四周,岚山隐约如黛,松樱密布;桥下碧波荡漾,流水潺潺;细雨中,烟雾缭绕,若隐若现;乍暗时,峰峦为翠,时有禽鸣,不觉幽静出尘,诗意盎然。桥畔有岚山公园、龟山公园和天龙寺。大堰川绕岚山脚下潺潺流过,河水晶莹、清澈见底。两岸山上松柏青翠茂密,山下竹林片片、村舍幢幢,一阵细雨过后,轻纱似的薄雾飘忽飘忽地缭绕在岚山峰顶,
“岚山”名字由此而来。
朋友,渤海之滨的天津,有座肃穆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走遍全世界也仅此一处。
周总理出访乘坐的专机、比例1
京都美,岚山美,天津更美!来吧,朋友,天津张开双臂,敞开胸怀欢迎你。
竹香榭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