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6713020958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转载]孟夏川陕自驾游(九十四)乾陵
(2024-05-02 10:56:18)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原文地址:
孟夏川陕自驾游(九十四)乾陵
作者:
民夫子
我曾两次到西安旅游,西安及周边的主要景区基本都已去了,唯有乾陵还没到访,一直想着要补这个缺,这次从汉中回苏,正好可以路过西安,于是我就在前晚从汉中乘高铁到西安入住,第二天(6月5日)在西安北站乘8点的高铁到乾县站,然后乘公交9:20就到了乾陵景区,比预想要早了半个多小时。
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山上,是唐高宗李治(628-683)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624-705)的合葬墓,梁山由三座自然形成的石灰岩山峰组成,南二峰东西对峙形成陵园天然门户,北峰最高海拔1048米即为乾陵寝宫所在地。唐代堪舆家独具慧眼,在众多山峦中选中此处山姿独特的形胜佳地为高宗李治建陵。陵园仿唐京师长安城营造,分为宫城、皇城和外廓城。所有营建工程,经历了武则天、中宗至睿宗初年才告全部竣工,历时长达57年之久。陵园规模宏大,建筑富丽雄伟,堪称“历代诸皇陵之冠”。早在1961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过1300多年的风雨沧桑,乾陵的地面建筑已荡然无存,经196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数次勘查,现存陵园建筑和文化遗存主要有:献殿、上仙观、六十朝臣画像祠堂、下宫、述圣纪碑亭和无字碑亭遗址、六十一王宾殿遗址、阙楼遗址、乾陵内城四门遗址等。特别陵园内设置了一批体积硕大、雕刻精致的石像生群,数量多,种类繁,在唐高祖献陵和唐太宗昭陵陵园中,不仅从未出现过,而且在中国古代帝王陵园石雕史上也是首次出现。唐代帝王陵之石雕内容,自乾陵后,始有一定规制。此外在乾陵外廓城还有17位王公大臣的陪葬墓。现在有5座陪葬墓已被发掘,而唯有乾陵虽经多次被盗挖,终未成功,现在国家仍处于加强保护之中。
1.
乾县火车站
2.
乾县街中心,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雕像,四角还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公交车上所摄)
3.
乾陵入口前“长相守”广场,武则天《如意娘》诗: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4.
乾陵南大门入口
5.
国保碑(国一)
6.
导览图
7.
乾陵司马道(神道),从头道门踏上台阶,共有537级,高差81.46米,步步向上,有点累
8.
回看上山司马道
9.
远望乾陵外廓城中轴线的司马道,可直达陵墓
10.
原内城阙楼遗址
11.
1对华表,从此始就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乾陵犹如“金字塔”(附近有停车场、检票口,团队、自驾游可将车开到此停车场,省去爬坡的累)
12.
华表,又称望柱,现存一对,由基座、柱身、柱头三部分组成,通高7.8米,底径1.12米,重约40吨。基座方形,其上雕覆莲瓣;柱身呈八棱柱型,饰蔓草瑞兽纹;柱头为仰莲座承托一八棱柱形托盘,盘上置球形柱头
13.
翼马,又称天马、飞龙马,为古代传说中的瑞兽,乾陵现存1对
14.
翼马,昂首挺立于三层长方形台座上,马高3.45米,重约40吨
15.
此段平宽的司马道两侧是各种石像生,翼马之后是1对鸵鸟
16.
鸵鸟原产非洲和西亚,汉代作为珍禽由波斯朝贡而来。自乾陵始各帝陵列置石鸵鸟。鸵鸟雕于一长方形石屏之上,镂空立体高浮雕,高1.76米,体宽1.32-1.38米,厚0.4-0.42米
17.
继续向北,两侧各列置五组“仗马与牵马石人”
18.
仗马为帝王仪仗所用,石马高1.95米,宽0.94米长2.6o米,控马人残高1.54米,宽0.62米
19.
继续向北,神道两侧为10对翁仲,正面就是梁山北峰,乾陵寝宫所在地
20.
拄剑石人像,又称翁仲或直阁将军,为陵墓神道两侧的文武官员石像
21.
石人像拄剑恭立,表情威严肃穆,高3.75-4.16米,胸宽1.05-1.24米,侧厚0.64米
22.
回望司马道(神道),梁山南二峰东西对峙,恰如乾陵的天然门户
23.
无字碑,位于朱雀门外司马道东侧,唐初立时未刻一字,故称“无字碑”,为何?千古之谜!
24.
无字碑,通身取材于一块完整的巨石,通高8.03、宽2.1、厚1.49米,总重量98.8吨,圆首方趺,给人以浑厚凝重的美感,宋金以后有游人在碑身上题诗刻文
25.
碑首镌刻8条螭龙相互缠绕,侧面碑身也线雕云龙纹
26.
碑首正反面精雕螭龙
27.
述圣纪碑,位于朱雀门外司马道西侧,因刻武则天撰文唐中宗李显书丹的《述圣纪》而得名
28.
述圣纪碑,又称“七节碑”,取义“七曜”,碑由顶、身、座三部分构成,通高7.53米,碑身高6.78米,宽1.86米,总重约89.6吨,铭文字间填以金屑,光照陵园
29.
顶盖为庑殿式,四角雕有神将顶托
30.
碑文记述唐高宗的文治武功,骈体,共计46行,5600余字,现仅存1600余字清晰可辨
31.
朱雀门,皇城南门,入内就是相当于京师紫禁城的乾陵核心地区了
32.
阙楼遗址,阙楼等级最高者为三出阙,此阙楼是在原址上复建的
33.
六十一蕃臣石像,又称王宾像,为高武时期臣服于唐朝的周边部落和国家首领形象,初立时石像背面皆刻有国名、族别、官职、封爵及姓名,现多漫漶
34.
乾陵蕃臣石像,青石质,圆雕,现存石像头部残缺,残高1.5-1.77米,肩宽0.54-0.65米
35.
蕃臣石像原置64尊,现存61尊。为何无头,并且少了三尊,各种说法尚无定论
36.
在众多石像中,找到一尊头部还存大部的蕃臣像
37.
陵前南门,一对石狮守护
38.
狮子原产非洲、西亚,汉代作为异兽由西域进贡而来,乾陵南门石狮,青石质,圆雕,高3.02、长2.32、胸宽1.4米,蹲踞在两层方形石座之上,神圣威严
39.
此处原来应有献殿等众多地上建筑,现仅存清代所立的“唐高宗乾陵”碑,再往北就是梁山北峰寝宫所在地了
40.
“唐高宗乾陵”碑,上手“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兼副都御史陕西巡抚毕沅书”落款“大清乾隆岁次丁酉孟秋
知乾州事崔龙见立石”
41.
一侧竖有郭沫若1963年所书的“乾陵
唐高宗与则天皇帝合葬之墓”碑
42.
循着一条小道上行约2、300米,就是山间小路了
43.
梁山是一座石灰岩山,当年黄巣曾深挖四十米,未及寝宫,只能作罢,今还留下著名的“黄巢沟”
44.
在山上高处回望南二峰,人称“双乳峰”,中间就是司马道
45.
正逢当地在陵前举行表演
46.
反映武则天的文治武功题材
47.
武则天和文臣狄仁杰武将王孝杰
48.
继往开来
1958年至1960年陕西省曾组织专门队伍对乾陵地宫发掘进行了前期工作,1960年5-7月地宫隧道砌石全部暴露,然而请示到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最后周总理亲笔批示“此事可以留给后人完成”,因此挖掘计划停止执行。国务院也发出指示“全国帝王陵墓暂不要发掘”,于是让我们还能看到各地的皇陵。
多年想探访的乾陵终于顺利圆梦,重温大唐盛世,令人浮想联翩。
时间还早赶紧下山找地方用餐,然后前往乾陵博物馆。。。。。。待续。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转载]昌平有个昌平公园
后一篇:
[转载]巨变的上海迷人的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