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曾被作为政协天津市委员会的办公楼,1989年
将原建筑物改建为天津市政协俱乐部,
整修一新的洋楼,现为天津市特殊保护单位。
漫步在天津小白楼、大营门地带,至今还保留着一百多栋日耳曼风格的德式楼房。这一地带,在上个世纪初是德国租界,租界内的行政机构下设有工部局,内设有规划处,处内有德国建筑设计师。
原德国俱乐部坐落解放北路与蚌埠道(原德租界威廉街与罗尔沙伊特街)交口,现解放南路273号。该建筑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是上世纪初德国人在天津的社交、娱乐活动中心。
该楼3层带地下室,砖木结构,整幢大楼显示出鲜明的日耳曼建筑风格。牛舌瓦和瓦垄铁屋面,有阁楼和“老虎窗”,建筑外形凸显雄壮、刚毅,建筑面积为3562平方米。
德国俱乐部当年称“德国球房”,1917年中国政府对德宣战,并宣布收回德租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在津的德国侨民被遣送回国,德国俱乐部从而宣告结束。
1918年后的几十年间,该建筑几易其主,在1945年9月又成为“美国海军俱乐部”。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该建筑回到了人民怀抱。
曾被作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的办公楼,1989年市政协机关迁出,将原建筑物改建为天津市政协俱乐部。整修一新的洋楼,现为天津市特殊保护单位。
竹 香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