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6713020958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转载]孟夏川陕自驾游(六十二)阆中四川贡院
(2024-03-02 21:04:46)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原文地址:
孟夏川陕自驾游(六十二)阆中四川贡院
作者:
民夫子
昨天发文“第六十一阆中古城”一直在“审核中”,也不能修改,今天继续发“第六十二”篇。
阆中贡院位于阆中古城学道街,又名为“四川贡院”,俗称“考棚”,是科举时代仕子应试的考场。明代贡院为明伦堂,也曾设考场40间。清初阆中作为四川省会。在此举行了辛卯、甲午、丁酉、庚子四科乡试,康熙二年省会迁成都后,阆中贡院又作为县试、府试场所,直至1905年废止科举制度。
现存的阆中贡院系三进四合庭式建筑,由山门、廊道、考房、大殿、二殿、后殿和考生宿房组成。纯穿斗木结构,房舍整齐规矩,前院是考场,后院是斋舍,四周都是考房,考试时按天、地、玄、黄等编号。三殿及附房为考官组织、管理、监考的办公处,整个贡院至今保护较好(1950年后曾作为县政府招待所,因此建筑保存完好),是全国仅存的两处考棚之一。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科举文化”旅游点,贡院现在建成为科举博物馆。游客从中可全面了解中国科举制度,以及有关科举考试的各个方面。
1.
贡院前预示“一鸣惊人”、“鲤鱼跳龙门”
2.
贡院山门
3.
国保碑(国七)
4. 入内廊房
5.
龙门
6.
卷棚式廊道,现纵横共存50米
7.
至公堂,是外帘考区的核心,监临在此坐堂总摄考务和聚会议事
8.
此殿现作“科举教育馆”,“明经取士”
9.
“为国求贤”
10.
提调厅,是负责组织管理考场的机构,其官员称为提调官,是考场高级官员之一
11.
监试厅。是主管稽查监督考场纪律的机构,其官员为监试官
12.
收掌所,负责考卷收发转送,内设受卷官、收掌官等职
13.
弥封所,是贡院负责试卷密封号、盖印的机构
14.
誊录所,是负责誊录考生考卷,防止利用笔迹作弊的机构
15.
对读所,是负责校对考生原卷和誊录卷的机构
16.
仕子“验身报名”
17,点名入闱
18. 现在考官办公用房,改作科举文化展室
19.
内龙门,入内为二殿
20.
官员住房
21.
考生考前住房
22.
考生考号
23.
仕子进了考号吃喝拉撒都在其内,完考方能出来
24.
第三进庭院
25.
明远楼,底层为“衡文堂”
26.
衡文堂,是两位主考根据各房房师批卷协商确定名次、录取名单之处
27.
科举展馆
28.
清代学子先要参加“童试”过“县试、府试、院试”三关,优秀者方有资格参加乡试
29.
乡试为各地的地方考试,录取者为举人,才有资格参加来年的京城会试,不第者也可授官,第一名为“解元”
30.
会试,明清科举的礼部考试,第一名为“会元”
31.
殿试,明清科举的终极考试,头名即为状元
32. 历代文状元、武状元统计表
33.
阆中历代共有116名进士,其中4名状元,17名武进士,堪称当世贤杰
34.
被定为一甲第二名的试卷,卷尾有礼部三位主考官的姓名
35.
考中者金榜题名
36.
明清都严查科场弊案,康熙己卯案,曾处死了一品大员,但是还是时有发生
37.
清代乡试入闱时搜出的夹带字条
38.
清代考生藏于鞋底的作弊小书
39.
抄在内衣裤上的作弊文字
40.
内提调厅,专门负责监督考官舞弊的机构和主官
41.
总有人以身试法,严重者被判腰斩示众
42.
后院有“中国科举大事记”等碑刻数通
科举是我国自隋唐以来实行的选拔人才的相对公平的一种制度,今天各级考试也还是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参观阆中贡院我颇有感慨,我们的先贤的制度设计确实比较实用,难怪被西方学者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继续在阆中探访。。。。。。待续。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转载]【北京】今日交大·冬
后一篇:
[转载]孟夏川陕自驾游(六十三)阆中汉桓侯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