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绥芬河,世纪情缘,我看你来了 作者:竹香榭士
绥芬河,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边境小城与铁路的世纪情缘
绥芬河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边境线上,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距俄罗斯远东最大的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二百公里,中东铁路穿城而过。
天气虽冷,却阻挡不了我们拜访国门的热情。三代国门同现一处,在国内众多国门景区中独此一家。最远处这座第三代国门建于二零一四年,是景区内的最高建筑,五十二米的身高在北方众多国门中傲视群雄,北方第一国门,名不虚传。
乘坐电梯登上国门,通过玻璃窗可以遥望远处俄罗斯境内的教堂,虽然近在咫尺,却跨越了不同的时区。另一侧可以纵观国门景区全貌,向下看,还可以透过玻璃俯视脚下从国门通过的车辆人员,如果有胆量,可以低着头边走边看,像走玻璃栈道一样感受刺激。
四条铁轨的骑马式套轨铁路,全世界独此一处,一段路基上铺设四根铁轨,组成宽窄不同的两组,列车开在其中一组铁轨上,骑着一条铁轨走,因此也叫骑马式铁路。
绥芬河的历史,和这条铁路有着不解之缘。向前可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一八九六年,中东铁路开始修建的时候。起初俄国把进入中国的第一站设在东宁县三岔口,后来工程技术人员发现这一路段地质条件复杂,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施工难度太大,于是修改设计,将铁路线北移五十多公里,车站也随之改在了如今的绥芬河市。
一条中东铁路,半部中国近代史。从中东铁路的兴建,到之后经历的变革,反映着中华民族从满清到民国再到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的一系列历史进程。在这期间,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绥芬河都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东铁路是不平等条约的产物,伴随着满清王朝衰落和沙俄渗透东北的历史。直到东北解放,新中国成立后,绥芬河和中东铁路才最终回到祖国的怀抱。
十月革命后,绥芬河成为中国通往苏联的重要通道,也是我党重要的对外联络窗口,很多革命前辈经过这里来往于中苏之间。特别是参加“六大”的代表,很多经过秘密交通线由此乘火车出国,绥芬河铁路大白楼曾经见证了这段历史,现在成了珍贵的红色革命历史遗迹。
改革开放后,绥芬河作为前往海参崴的陆路必经之地,国内赴俄出境和对俄贸易的重要口岸,经济往来日益频繁,人员货物在这里聚集中转,百年口岸迎来了又一次繁荣。
作为国内首个可以使用卢布的试点城市,俄罗斯公民凭护照免签入境政策使这里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很多俄罗斯人选择在此居住工作,街道上遍布的俄文牌匾和来来往往的俄罗斯人让这里充满了浓郁的欧陆情调。正宗的俄式西餐、甜点、列巴、海鲜、洋酒、冰淇淋与地道东北菜满街飘香,独特的风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览体验。
一百多年来,这条铁路不知经过了多少火车,搭载了多少货物、人员往返于两国之间,承载着多少岁月与梦想。一条铁路,一座城,见证了绥芬河一个多世纪的荣辱兴衰。时光进入二零一九年,动车的开通把绥芬河拉进了高速铁路网,进入了高铁时代。边境小城不再遥远,这座铁路拉来的城市又将因铁路迎来再度的辉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