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老北京的故事(十五)先蚕坛

(2024-01-19 13:50:20)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原文地址:老北京的故事(十五)先蚕坛  作者:老树枯草

老北京的故事(十五)先蚕坛

老北京的故事(十五)先蚕坛

老北京的故事(十五)先蚕坛

老北京的故事(十五)先蚕坛

老北京的故事(十五)先蚕坛

老北京的故事(十五)先蚕坛

老北京的故事(十五)先蚕坛

老北京的故事(十五)先蚕坛

老北京的故事(十五)先蚕坛

老北京的故事(十五)先蚕坛

老北京的故事(十五)先蚕坛

老北京的故事(十五)先蚕坛

老北京的故事(十五)先蚕坛

      先蚕坛在西城区文津街1号北海公园东北角,始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是明、清两代后妃们祭祀先蚕神、行亲蚕典礼的场所 

      自乾隆七年1742)至宣统三年(1911)的170年中,皇后亲祭先蚕的记录就有 54 次,是汉、明两朝典籍记载的2倍有余。

      其中最隆重的,当属乾隆九年(1744)清廷举行的、清朝第一次亲蚕礼。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按仪礼圆满完成国之大事,乾隆欣喜之余,命当时的意大利宫廷画匠郎世宁等宫廷画家绘《孝贤纯皇后亲蚕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并亲自题诗其后。画卷展现了诣坛、祭坛、采桑、献茧的仪式,生动得记录了富察亲蚕礼的全过程。

      先蚕坛总占地面积1.7平方米,坐北朝南,坛墙周长一百六十丈,合533.33米,正门设在西南角,有三门,两旁各一小门,西北角还有一角门。坛垣南面外侧有双重室,各五间,合18.2米,均取西向。入正门后即为先蚕坛,坛东有采桑台,台前为桑园。采桑台的北面为具服殿,又称亲蚕殿,分前后两殿,皆面阔五间,东西有配殿各三间,东西南三面院墙上各辟一门,殿后为浴蚕池。先蚕坛是皇家坛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轴线上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建筑群。

      祭坛为方形,坐北朝南,一层建筑,占地面积13.1平方米,高1.3米,长宽约12米,四面各有一个十级台阶,现已无存 山门是绿琉璃筒瓦歇山顶,面阔三间,单昂三踩斗拱,旋子彩画,砖砌拱券门。

      东、西、北面均植护坛桑林,南面偏西处有正门三间。入门即为主殿具服殿,又称亲蚕殿,在采桑台北。分前后两殿前殿为茧馆,面阔五间,南向,下开间,绿琉璃瓦歇山顶,前出廊后出厦,三出阶,各五级。东西配殿各一间,绿琉璃瓦硬山顶。殿内悬挂乾隆御笔匾额:葛覃遗意;对联:视履六宫基化本,授衣万国佐皇猷。后殿为织室,五开间,绿琉璃瓦悬山顶,五花山墙,前后出廊,明间出阶。东西配殿各三间,绿琉璃瓦硬山顶。前后殿间有回廊相连,廊顶为绿琉璃瓦元宝脊。

      采桑台也有称观桑台的,在先蚕坛东南,面宽约9.7米,高四尺,以朱栏围绕,台面铺金砖,白石包围,东、西、南三面各十级石陛,台前为桑园,现已无存。采桑台为亲蚕门一间,坐北朝南,绿琉璃筒瓦歇山顶,左右连接朱红围墙,围墙北折构成一院落。

      院内前殿为茧馆,五开间,绿琉璃瓦歇山顶,前出廊后出厦,三出阶,各五级。东西配殿各三间,绿琉璃瓦硬山顶。后殿为织室,五开间,绿琉璃瓦悬山顶,五花山墙,前出廊后出厦,明间出阶。有东西配殿各三间。南北分别为井亭和宰牲亭一座,方形绿琉璃瓦攒尖顶。前后殿间有回廊相连。

      采桑台东南有先蚕神殿三间。坐东朝西,硬山顶,前出廊,三出阶。殿南北分别为井亭、宰牲亭各一座,方形绿琉璃瓦攒尖顶。殿西,北有神库三间,南向,南有神厨三间,北向,均为绿琉璃瓦硬山顶。神殿以北有蚕署三间。蚕署位于先蚕神殿以北,面阔三间,西向,左右室各二间。

      蚕署以北有蚕室二十七间,连檐通脊,西向,绿琉璃瓦硬山顶。先蚕坛坛门外东南有一独立院落,内有陪祀公主福晋室及命妇室各五间,均西向,灰瓦硬山顶。

      先蚕坛原为明代雷霆洪应殿旧址,原坛建于北京城北郊,明嘉靖十年(1531)迁西苑。今天所存先蚕坛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乾隆十三年(1748)、道光十七年(1837)及同治、宣统年间均有修缮。先蚕坛成为后妃们祭祀“蚕神”的地方。

      院内建筑有观桑台、亲蚕殿、后殿、先蚕神殿、神橱、蚕署、井亭、牲亭、蚕所、游廊、桑园、浴蚕池等。院内种有很多桑树,东面有一条贯通南北的小河叫浴蚕河,是元代由金水河引入北海东边的一支水系。整体建筑宏伟,构造精美,绿瓦红墙,色彩艳丽。先蚕坛是北京九坛之一,是现存较完整的一处皇室祭祀场所。

      清初,并无先蚕之祭,到康熙时,才在今中南海丰泽园设立蚕舍。每年春季第二个月的已日,由皇后或她派人来此祭祀蚕神。北海先蚕坛是明朝时遗物。

      中国历史上,官方与民间所供奉的蚕神不尽相同。民间所祀先蚕之神,实马头娘也,意思是蚕的身材柔婉像女人,而脑袋缓缓摇摆的时候很像马,是故认为蚕神是马头女身;而官方则奉嫘祖为蚕神,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是以尊为先蚕。

      先蚕坛作为宫廷祭祀先蚕的场所,皇后亲临拜祭蚕神并观桑治茧,垂范天下,教化斯民,体现了传统王朝男务稼穑,女勤织红的治国理念。作为京城的九坛之一,保存至今的先蚕坛是皇家坛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轴线上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建筑群。

      1957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解放后,先蚕坛改为北海实验托儿所,后又改为北海幼儿园。对全坛进行修葺和改造,拆除先蚕坛和观桑台,填平浴蚕池,将旧式门窗改成新式玻璃门窗。至今,能够进入先蚕坛院内的人极少,这里一直是不对外开放的地方。

      2012年先蚕坛门外上演古礼,恢复“皇后祭蚕”,围观群众不少。2013年、2014年“春阴祭蚕盛典”表演再次在先蚕坛举行,先蚕礼是由“清代皇后主持的最高国家祭典”,祭祀祭人和被祭祀人物均为女性,这在封建社会极为少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