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老北京的故事(九九一)怡亲王府

(2023-12-26 21:56:04)
标签:

转载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老北京的故事(九九一)怡亲王府

 [转载]老北京的故事(九九一)怡亲王府

[转载]老北京的故事(九九一)怡亲王府

[转载]老北京的故事(九九一)怡亲王府

[转载]老北京的故事(九九一)怡亲王府

[转载]老北京的故事(九九一)怡亲王府

[转载]老北京的故事(九九一)怡亲王府

怡亲王府在东城区朝阳门内大137。这里在清雍正年间为怡亲王新府,同治三年赏给孚郡王奕德做为孚郡王府,俗称九爷府它是北京级别最高、保存最完整的王府,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

据文物资料显示,孚王府布局严谨规整,施工精湛,殿宇、屋舍等级鲜明,空间变化丰富,古建筑类型较多、是清代王府最典型的格式。

清代王府一般由东、中、西三路构成,三路空间有一条中轴线,形成对称格局。孚王府就是典型的体现。

怡亲王府又分新旧两处,旧府在王府井大街路东,新府在朝阳门大街路北。康熙第十三子胤祥雍正,封怡亲王,是除铁帽子王之外,又一个世袭罔替亲王。始王弘晓是怡贤亲王允祥的第七子,因府邸改建贤良寺于乾隆年间迁居此地,占地6000平方米。至载垣时两受顾命。慈禧发动宫廷政变,载垣作为主要政敌,被革爵赐死,乾隆年间新补的铁帽子王爵也降为不入八分辅国公,收府第。同治元年(1862)改为庄恪亲王允禄四世孙镇国公载泰袭辅国公,另居他所。三年复亲王爵,改以宁良郡王弘皎四世孙镇国公载敦袭怡亲王,仍居宁郡王府,为新怡亲王府。该府则赐孚郡王。这样就形成了怡亲王府两度迁移,共有三处结果。

怡亲王府旧府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雍正即位时,受封怡亲王。管理户部三库,在财务管理上有所建树。雍正三年(1725),兴修水利,雍正为其题写忠敬诚直,勤慎廉明的匾额。雍正八年(1730)卒,谥贤,他是雍正唯一礼遇的胞兄弟,屡加赏赐,主要是因胤祥于政治无野心,为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是除铁帽王之外,又一世袭罔替亲王。雍正去世后王府改为贤良寺,并赐嗣王新府于今日朝阳门内。

《乾隆京城全图》绘有贤良寺,东起今校尉胡同,西邻王府井大街,北至金鱼胡同,南起帅府园胡同。中路正门面阔五间,大殿面阔七间,左右配殿面阔七间,后殿面阔五间。府址曾为校尉小学和纸盒厂。

怡亲王共九代,王府前后共有三处。初在煤渣胡同,后迁朝阳门内大街。同治初年,怡亲王府改赐孚郡王,道光第九子奕,今科学出版社处。

走进怡亲王府三开间大门,绕过一个花池,二殿门前摆放一对高3.6米的石狮。这对石狮低头下视,头顶四瓣形的头盖骨表现出健壮;加长的卷云眉,斜吊的椭圆眼表现出含笑的神情;狮嘴大张表现出无声的吼叫;大肥爪指紧抓着地表现出稳如泰山的蹲坐。

此府布局堪称清代王府最典型的格式,即三条轴线,四个部分,这座王府布局严谨规整,施工精良,殿宇、屋舍等级鲜明,建筑类型较多,空间变化丰富。在清代王府中,怡亲王府建筑布局堪称典型,尤其后罩楼东西两侧的小院、厅廊堂斋,布置得体、装修典雅

院北为王府正门,面阔五间,是一座前后廊歇山顶建筑,屋顶安放脊兽,覆盖着绿色琉璃瓦,脊兽是中国古代汉族建筑屋顶的屋脊上所安放的兽件。它们按类别分为跑兽、垂兽、仙人及鸱吻,合称脊兽。门内天花板有精美的彩绘。门前左右各设石狮子一座。

中路前端为仪典空间,所谓仪典就是指皇家祭祀、万寿、大婚、以及过年的仪式。中路后端为内寝,即正妻的居室。西路为居住空间。东轴线高敞的精舍是轩馆和休闲之处,轩馆是用来招待宾客的房舍。王府内有很多办事部门及相当数量的服务人员,为王爷提供各方面周到的服务。他们的服务用房分别置于轴线两侧的前部。

孚王府的平面与《大清会典》的规定基本契合,且与乾隆《京城全图》上的怡亲王府大致吻合,说明王府布局仍保持着清代中期的原貌,是研究清代王府建筑的宝贵实例。

中轴是王府的核心,中轴共有五进院落,中轴线长度达200多米,规模宏伟,气势庞大。

新府位于朝阳门内大街路北137号,始王弘晓是怡贤亲王允祥的第七子,因府邸改建贤良寺于乾隆年间迁居此地,占地6000平方米。

1861年,第六任怡亲王载垣顾命八大臣之首,被慈禧强令自缢,并剥夺了他的王位和王府。

1864年,孚郡王奕譓(huì)年满20岁,按制度应搬出皇宫,分给王府。于是朝廷将收回的载垣怡亲王府分配给了奕譓,即朝阳门内大街的孚王府。

1928年,北洋军阀执政时期奉系军阀首领之一,奉系的核心人物杨宇霆成为这座府邸新的主人。

日伪时期(1938-1945),王府被日军侵占,成为日本日本陆军军官俱乐部偕行社

1947年,国民党励志社北平分社占用了孚王府。……。

1948年,沈阳解放前夕,因担心沈阳时局,杨宇霆家人陆续迁住北京,住进孚郡王府。

1949年,解放后,作为政务院几个部委的驻地,中央财经委员会也从东交民巷临时办公楼迁入

1956年科学出版社迁址东皇城北街16号之后,孚郡王府址仍由四个机关使用。王府中路主要用作单位的办公用房,东西两路为居民住宅。

1979年,被列为北京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现今,孚王府主体建筑为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办公用。目前不对外售票也不对外开放。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