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6713020958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转载]孟夏川陕自驾游(十)城固宝山遗址·五门堰
(2023-11-07 20:13:47)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原文地址:
孟夏川陕自驾游(十)城固宝山遗址·五门堰
作者:
民夫子
从张骞墓到宝山遗址仅14公里,我们用时20分钟就来到宝山村口。
宝山遗址位于汉中湑水河畔的城固宝山镇,占地5万平方米,1990年被发现,因发掘出大量烧烤坑和形制特异的陶窑群而享誉中外。经过连续15年的发掘,出土了3600年至3000年前相当于商代的“宝山文化”遗存,有大量的陶器、骨器、石器、以及铜、铁制品,其中出土的四棱体铜针,是迄今我国最早的青铜针实例。其从仰韶时期到汉代各种“烧烤坑”数量多、种类齐,揭示了汉水上游地区从仰韶、龙山、商代、直到汉代延续着烧烤坑这样独特的生活习俗,在全国考古发现中尚属首次。宝山商时期丰富的遗迹、遗物反映出它是具有独特面貌的文化遗存,因而被命名为“宝山文化”。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来到宝山遗址现场,原发掘区现在早已回填,种满了庄稼,发掘遗址大都如此,只是感受一下。
1.
宝山村口
2. 宝山遗址位于一片山坡台地上,总面积达5万平方米
3.
国保碑(国七)
4.
遗址发掘现场以覆土还田,种的小麦即将丰收
5.
宝山遗址出土的陶罍、陶罐(图5-10摄于城固县博物馆“叩古宝山”展)
6,
各种陶器具有地方特色
7.
陶尊形双耳罐
8.
骨签、骨锥、骨匕
9.
青铜镰形器
10.
青铜针(四棱青铜针全国仅发现此一例,可惜拍得不清楚)
11. 遗址旁建有“宝山寺”
12.
大雄宝殿
13.
观音殿
14.
罗汉堂,内有500尊罗汉像,也很珍贵
宝山遗址就是一片农田,而宝山寺也是新复建的,我们没有多停留,只是看了一眼就前往下一个探访地。离开宝山村仅2公里就来到了五门堰。
五门堰,古代低坝拦河灌溉工程,位于城固县城北15公里桔园镇东隅,汉江支流湑水河西岸,因渠首五洞进水,故称“五门堰”。始建于西汉居摄二年(公元7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陕西省目前保存最为完整且仍发挥灌溉作用的一座水利工程,被誉为陕西的“都江堰”。历代均有洪水冲毁并不断修复。1952年城固县成立五门堰水利委员会,加以维修保护,以后又不断加以提升改造,1992年被列为陕西省文保单位,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五门堰灌溉工程由堰坝、引水门洞、退水龙门、灌溉渠系等四部分组成。工程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合理,现拦河坝长374米,坝高1.2米,坝顶平台宽2.5米,坝坡宽15米。渠首5洞,东二西三,形似五门,可以启闭,下500米处设有进水龙门2孔,退水龙门4孔,可控制水量,是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干渠长8.9公里,引水量2.5立方米/秒,现灌溉农田8000余亩。
五门堰现存龙门寺古庙一座,三进四院,建有太白楼、禹稷殿、大佛殿、观音阁、望江楼、碑亭、官房等明清古建筑三十余间,历来为五门堰局住所,现为城固县五门堰文物管理所和五门堰水管站住址。
15.
五门堰之太白楼(龙门寺之大门),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硬山式结构
16.
五门堰,国保碑(国六)
17.
中轴线两侧各有小院,第二进为禹稷殿
18.
禹稷殿,创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硬山式结构
19. 残存的明代壁画,殿内原塑有大禹和后稷像,待恢复
20.
大佛殿,始建时间不详,康熙五十五年(1716)重建,后有翻修,1988年落架大修,面阔三间
21.
1989年落架大修竣工后,群众自发重塑佛像和有功人员像
22.
正中为佛祖像
23.
蒲庸(元至正)乔起凤(明万历),任职知县,维修五门堰,贡献多多,百姓塑像纪念
24.
高登明(明万历二十三年)、张世英(清光绪)任职知县,改进五门堰结构,惠及后人
25.
碑廊,陈列水利修建碑、水利纠纷碑、清查田亩碑、水力保护碑、章程碑、歌功碑、堰产碑、书法碑等历代碑刻32通,是研究古代水利建设和管理的珍贵文物资料
26.
“功与湑长”碑
27.
赑屃驼碑
28.
五门堰管理者
29. 记叙五门堰贡献碑文局部
30.
观音阁位居两干渠中心半岛上
31.
观音阁西侧干渠
32.
观音阁,清道光十七年(1837)建,由台基、木架、顶三部分组成,1986年重修
33.
五门堰古灌区示意图
34.
渠首五门
35.
东二渠首堰门
36.
引水堰坝,横跨湑水河,位于河道拐弯处堰坝呈折线状,古堰坝与河道斜交成55º夹角,巧妙地减少了洪水的冲刷侵害,原堰坝为“围之以木,聚之以石”常遭水毁,1994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与片石砌护结构
37.
五门堰灌区
五门堰作为陕西“汉中三堰”(城固五门堰、杨填堰和石门山河堰,均已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之首,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如今还在发挥着水利作用,我们由衷地钦佩先辈的智慧,历代先人的坚持和努力。
结束后我们驶回汉中市区入住,明天将前往石门栈道。。。。。。待续。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转载]《得丘礼享谷》A
后一篇:
[转载]解读十九号节气——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