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翠云廊古蜀道

(2023-10-03 13:23:24)
标签:

转载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原文地址:翠云廊古蜀道作者:竹香榭士

[转载]翠云廊古蜀道

[转载]翠云廊古蜀道

[转载]翠云廊古蜀道

[转载]翠云廊古蜀道

[转载]翠云廊古蜀道

[转载]翠云廊古蜀道

[转载]翠云廊古蜀道

[转载]翠云廊古蜀道

[转载]翠云廊古蜀道

[转载]翠云廊古蜀道

[转载]翠云廊古蜀道

[转载]翠云廊古蜀道

[转载]翠云廊古蜀道

[转载]翠云廊古蜀道

[转载]翠云廊古蜀道

[转载]翠云廊古蜀道

[转载]翠云廊古蜀道

[转载]翠云廊古蜀道

[转载]翠云廊古蜀道

[转载]翠云廊古蜀道

[转载]翠云廊古蜀道

[转载]翠云廊古蜀道

[转载]翠云廊古蜀道

[转载]翠云廊古蜀道

[转载]翠云廊古蜀道

[转载]翠云廊古蜀道

[转载]翠云廊古蜀道

[转载]翠云廊古蜀道

[转载]翠云廊古蜀道

[转载]翠云廊古蜀道

[转载]翠云廊古蜀道

[转载]翠云廊古蜀道

[转载]翠云廊古蜀道

[转载]翠云廊古蜀道

[转载]翠云廊古蜀道

翠云廊古蜀道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和绵阳市梓潼县,以剑阁县部分为主体部分,属金牛古蜀道,也是剑门蜀道遗址的核心组成部分。

翠云廊古蜀道从广义上讲,分为西段、北段、南段,以四川省广元市剑阁为中心,西至梓潼,北到昭化,南下阆中的三条路,总长151000米。在这三条道路两旁栽种有古柏,古树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人称“三百长程十万树”。狭义的翠云廊古蜀道指翠云廊景区翠云廊古蜀道与剑门蜀道相伴而生、互为依存,也因现存古树被称为“蜀道奇观”和“森林活化石”。

蜀道,是古代蜀地通往长安的主要道路,也是古代蜀地对外交往的重要交通枢纽。蜀道分为秦岭四道、金牛道与其他通往蜀地的小道。蜀道是“北四南三”,北边分别是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南边分别是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北边主道是褒斜道,南边主道是金牛道。

金牛道是最早的一条蜀道。翠云廊古蜀道位于金牛古蜀道之上,因剑阁当地拥有独特的土壤条件,让该处成为了柏树生长的乐园。翠云廊古蜀道始建于秦汉,完备于明朝,历经千年沧桑仍浑然一体、生机盎然,实属世界罕见,被誉为“蜀道灵魂”“国之珍宝”。 

宋、明两朝时,宋代真宗、仁宗、徽宗、宁宗都颁布了关于沿官道植树的诏令,明正德年间的剑州知州李璧更是沿线植柏达数十万株。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在古蜀道上大量栽植行道树,逐渐形成以古柏为主、绵延数百里的林荫大道。同治《剑州志》所载清人乔钵《翠云廊》诗序云:“明正德时知州李璧,以石砌路,两旁植柏数十万,今昔合抱,如苍龙蜿蜒,夏不见日。”翠云廊从此形成了宏伟规模。

据林业专家考证,现翠云廊沿线胸径2米以上树龄2000多年的古柏应当都是秦朝时所植。翠云廊景区是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剑门蜀道的核心景区之一,也是国家森林公园,区内古柏树枝叶茂盛,生机盎然,始于秦汉,完备于明,是罕见的人工造植的古老行道树群体。剑阁柏树龄已有2300多年,树高27米,笔直挺拔、直指云霄。此柏干如松,皮如柏,果实如松,裂纹如柏,全世界仅此一株。

拦马墙是翠云廊最精华的一段,位于剑阁城北镇境内,有参天古柏240多株,平均每25米有一株,有“状元柏”“望夫柏”“鸳鸯柏”“怀胎柏”“石牛柏”“七仙女柏”等特色古树。除了树古外,还有“饮马槽”“门槛石”“防滑线”“栓马桩”等遗迹,是古代陆地交通保存下来的实物原形,堪称蜀道交通活化石。

道古、树古、交通设施古是拦马墙的最大特色。这段古驿道由一块块青石板拼接而成,路面一般宽2至3米,最宽处有5米。经历了上千年行人、马匹、车辆的踩踏和碾压,这条古代“高速公路”上留下了车辙痕、马蹄痕和行人足迹。

相传在战国年间,秦惠文王欲南征巴蜀,但苦于秦蜀两地之间有秦岭和大巴山横亘其中,于是使计赠送蜀王几头“会产黄金”的石牛,贪财的蜀王派大力士开山辟路迎回石牛,却没想到对方日后顺着这条路攻入蜀地。这条拖送石牛的道路,就是古金牛道,也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蜀道。

自那以后,蜀道便常常出现在古代战争的描述中,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清代剑州知州乔钵写下诗句“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至此,“翠云廊”这个名字便一直留存了下来。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