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老北京的故事(八六五)会有镖局 作者:老树枯草
老北京的故事(八六五)会有镖局










粮食店街在西城区大栅栏街东口73号,有一座二层楼占地面积挺大,从门口往里看,院子十分整洁,红色的楼房,绿色的檐板,很是好看。大门南侧有块北京市政府安放的卧式文物保护石碑:
“粮食店第十旅馆”。第十旅馆应该是新中国建立的,这座楼房可是以前的,能算是文物吗?
好在这里离胡同南口没多远,到胡同口一看介绍才知道“坐落于粮食店街南路西73号的会友镖局开业于康熙末年,是老北京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家镖局。其旧址现在为粮食店街第十店,市级文保单位。”
镖局旧址是文物,旅馆不是!糊涂庙遇见糊涂神了。再仔细看大门上的匾额“运新客栈”四个大字还能看的清楚,也许这座楼最初是客栈,后来归了镖局。
会友镖局是清朝中国十大镖局之一,李鸿章的家宅就是由他们看护。镖局创始人宋彦超,出自“神机营”,拿手绝技是三皇炮捶门。至明末清初年间河北冀县武术名家乔三秀传授此艺,始有文字记载和文物可考。乔三秀传其子乔龄作为第二代。乔龄将此艺真谛传给第三代有宋彦超、于连登、张文彩、王双奎四弟子。宋彦超集平生所学,潜心钻研,创“夫子三拱手”之绝技。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宋彦超来京投“神机营”报效国家。神机营老七王爷令宋与营中教练武林高手比武。宋出手神奇微妙,众高手皆败于宋手下,老七王惊呼“真乃神拳也”!逐赐五品亮兰顶戴之职。此后,“神拳宋迈伦”的名字享誉武林。宋在粮食店街创办“京都会友镖局”,从事保镖生涯,同时传授武艺。
清同治五年(1866),于连登之子于鉴先得父亲授,后来京拜宋彦超为师,得宋之奥妙后技更精绝,功达上乘。自此于鉴在北京大开山门,传授三皇炮捶拳。在很长的时期内“京都会友镖局”同“三皇炮捶门”名声大震,镖局生意兴隆。三皇炮捶拳也广为传播,得到了很大发展。
大栅栏从明朝永乐(1420)以来,逐步发展为商业和娱乐中心。长期以来,就是北京城中最繁华,最集中的财富聚散地,亦是奢华娱乐游玩之所。所以,它能延续四五个世纪久盛不衰。解放后,更加兴旺发达,实在是商业史上的一大奇迹。
由于商业的兴盛发展,保镖护院这一行业,也就随着兴盛的商业发展起来了。会友镖局创始人是三皇炮捶掌门人宋迈伦,江湖人称“神拳宋老迈”。源顺镖局的创始人是大刀王五王子斌。
会友镖局金匾大字高高悬挂在大门口的上方。大门坐西朝东,敞亮壮观威武,气派恢弘。镖局前后共五个院落,三进房屋。前院临街是镖局的脸面,店前铺面宽敞。大门口可供两辆马车并行出人。中间是第一层的大院子,南面是马栅和停放大车的场所,北面是账房,办理营业交往和收发货物事宜。正面是五间客厅,用来接待来访的武林同道和各门师友。当年,小辫于槛单掌击败阎锡山的副官长李德茂,王兰亭用夫子三拱手搓打铁鞋杨玉亭,就发生在这里。正房的两侧各有夹道,通往南北两个跨院并可通往中院和后院。中院两侧各有一个角门,从此门可进入南北两个跨院。北跨院设有练武厅,上面大棚遮天,下面黄土铺地,风雨无阻地供众镖师及弟子们练功。南跨院西南东各有三间居室,屋内清洁简朴,是镖师们的寝室,中院正房是五间大厅,为镖师们的议事场所。最后一道院落,是总镖师老四掌柜孙德润的住宅。
会友镖局创始人宋彦超字迈伦,1810年生于河北冀县赵庄一耕读世家,1846年36岁时进京,后投神机蓄供职。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宋迈伦亲率众弟子,保卫大栅栏商业区。宋迈伦年老后回到家乡河北冀县赵家庄,会友镖局即由其高足孙德润、于槛、张殿华等人继承其业。这一代三皇炮捶镖师,走镖数十年从无闪失,威名远震,深受行商客旅的信任。
转眼间一代镖师已步入高龄,老镖师于槛去了山西,孙德润、张殿华等相继辞世。从此,镖局的业务即由第三代镖师孙立亭孙德润之子,人称少四掌柜、王兰亭、王豪亭、王显亭接替。此四人被江湖人称“四大亭”,也叫“四大金刚”,是会友镖局第三代的顶梁柱。
会友镖局第二代镖师相继去世后,会友镖局后继无人,有人怂恿江南武林高手来京比武。扬言要夺取会友镖局。当时,江南有名的“铁鞋杨玉亭”,肩扛大铁棒来到会友镖局,指名要会会总镖头。因其出言不逊,激怒了王兰亭当场与之比武,被王兰亭用“夫子三拱手”搓出。杨玉亭认败服输,当即拜在孙立亭门下。后来,他成为会友镖局的一员猛将。
后来,于连登病故,其六子于于槛进京投师拜在宋迈伦门下,才一有“于拳宋手”之佳话。于槛是宋于两派的唯一继承人。北京于派三皇炮捶俱为于槛所传。于槛亲传弟子甚多,都继承了会友镖局的艺业,配合“四大亭”保卫前门外一带繁荣的商业中心。
解放后,会友镖局最后一代镖师,都集中全力在民间传徒授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个世纪过去了,武术高手置业的古老庭院,静静地矗立在粮食店街,一块不锈钢牌子挂在南墙上,向人们扼要地介绍了这座建筑。以第十旅馆的名义,偶尔供人瞻仰。
加载中,请稍候......